肃城变成一座彻彻底底的鬼城,大火烧了几天几夜都没有停歇。
宁昭带领骑兵和守城将领在城内熬等几天, 确定剩下的人都不会感染疫病后,将他们带离肃城。他们都像是经历了一场梦, 尤其是那些坚守数日的守城将士们。
他们牺牲了那么多人, 眼睁睁地看着朋友和伙伴离世,最终却什么也没有守住。他们彷徨不知道意义在哪里。但是没有人对宁昭的号令提出异议, 因为那些人已经算不上普通百姓, 与暴民无异。
直到他们重新看见人群, 仿佛从溺水的深海中浮冒出头来。
是有意义的,他们没有守住城内的百姓, 却守住了城外的人。他们做得对,牺牲是值得的, 没有人被辜负。
众人是这么想的, 但这里面并不包括宁昭。
宁昭觉得甄蓉儿被辜负了,这是不值得的,不管是城内的那群尸体,还是城外的这群人。
宁昭的报复一如既往,他要的不仅是太子或皇后某个人的命,他要用他们的手段、摧毁他们最在意的东西,以此回敬对方。
新的流言在南部蔓延开来:
‘疫病是太子放出来的,当初的村民根本没有被治好。’
‘县府可以作证, 当初已经封村, 是太子妃执意招人救治, 最终放出染疫者。’
‘各城在同一时间发病, 是因为有人故意投放传播疫病。’
‘肃王抵御异族、救助流民, 太子忌惮肃王,故意陷害。’
‘朝廷直到现在还没有给我们发粮!’
‘京城的官老爷们想将肃王召回,这样他们又可以提高粮价、贪污勾结,不管我们死活!’
‘太子为了嫁祸肃王,毒死整个肃城的人!’
‘哪里有那么急的疫病,是下毒,肃城的人是被太子毒死的!’
当流言摊开,真假掺半的时候,百姓不会再细思深究真假。他们连京城那么离谱的流言都可以相信,怎么能要求他们,在县府作证、各城目击、自己还饿着肚子的情况下产生质疑。
南部百姓们同仇敌忾、义愤填膺,宁昭不再需要镇压暴民,他自己就率领着他们。
更令东宫想不到的是,宁昭坦诚他曾经对甄芙儿动过心。这原本应该是宁昭藏着捂着、一辈子不敢示于人前的弱点,可他偏偏承认了,宁愿自己抹上满身污秽,也舍不得让甄蓉儿受丁点委屈。
对于这点,南部百姓自有论断:
‘王爷曾经喜欢过太子妃又怎么样!王爷从来没有逾矩过!’
‘王爷成亲后就离开了京城,你说王爷能对太子妃有什么非分之想!’
‘说王爷看着王妃思慕太子妃?笑话,王爷对王妃有多好你们知道吗?听说肃城出事,王爷不眠不休三天就赶回城内,明知肃城可能有疫病还是进去了,王爷不顾生死、难道为的是京城的太子妃啊!’
‘听说了吗?是皇后为了保全太子妃的名声,逼着王妃嫁给王爷的,王爷也是因为这样,才气得不顾养育之恩……’
而京城那边,对流言的处理更有意思:
‘太子妃啊!京城谁不知道,平时就很没有分寸,王爷喜欢她?我看是她不知道用的什么手段,勾引了王爷。’
‘太子妃未出阁前就勾搭了太子和肃王,故意利用肃王刺激太子,最后坐上了太子妃的位置,京城大臣们心如明镜,谁不知道这事哦……’
‘还说神女?太子妃根本没有治好疫病的本事,她就是个狐媚子,妖精似的勾得太子为她失了魂。自从有了太子妃,太子谁都不要呢!’
‘还好肃王娶了肃王妃,要不然、还不知道要被太子妃勾骗到什么时候。’
流言的传播幕后不仅是宁昭,甄芙儿太遭人记恨,她成亲三年未有所出,别说对外纳侧妃,太子连收人入房都不肯。有多少人盯着甄芙儿的太子妃之位,就有多少人在背后推波助澜地抹黑她。
就像当初太子借疫病传播,任由贪官奸商的幕后势力对肃城下手一样。
太子不是造成肃城疫病的直接凶手,宁昭也没有抹黑甄芙儿逼着要她死。宁昭知道这些人最在乎的是什么。
不仅太子和甄芙儿,宁昭还借用流言,将皇后和皇帝拖下水。
‘这么说来,当初三皇子根本没有做错什么,皇上是被蒙蔽了吗?竟然将三皇子遣去封地,没封王只得了个封号。’
‘难怪三皇子会跟恒王一起谋反,原来都是事出有因,是东宫害了他!’
‘而且良王也谋反了,死前还说自己母妃是皇后害死的。’
‘别说了,皇上这么厉害,怎么可能对东宫和皇后的事完全不知道,说不定就是皇上纵容的。你看,皇上这次还不是骂了肃王,要将肃王召回京呢!’
‘皇上成年的皇子就那几位,除了太子,最小的久病缠身,剩下的三位谋反,唯一的肃王还被逼落如此境地。皇上如果不昏聩,皇后如果公正贤明,又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面对百姓的质疑声,东宫和皇帝都陷入极尴尬的境地。
宁昭还没开始动作,就已经自乱阵脚。
皇后要太子休掉甄芙儿,重新娶一位有助力‘清白’的太子妃;
太子企图退一步收纳侧妃侍妾,被甄芙儿以死相逼,最终也不了了之;
皇帝可以回护东宫,但事情不能摆在明面上,他因为三皇子的事怒斥痛罚皇后;
皇后被揪出当年良王母妃的事,面对南部疫情传播的‘铁证’,言官开始弹劾太子,已经有人动了要皇帝立宁昭为储君的心思;
皇帝被气得卧病在床,他知道大臣分析得没有错。太子跟肃王相比、太子闹出来的那些丑陋流言,一国储君卑劣到置百姓于不顾……
皇帝不可能丢弃掉整个南部,那是他大靖的半壁江山。宁昭所做的都是实事,南部百姓现在都偏向他,如果他执意对宁昭下手,维护太子,很可能会再闹出一次动乱。
大靖没有哪一任皇帝,会昏聩到让四位皇子谋反,到时候百姓会怎么看他?别说太子,他的皇位都要坐不稳了。
皇帝动了废太子的心思,他觉得自己对这个儿子已经失望透顶,他尽力了、是太子不争气。
皇后听到风声,近来的流言令她草木皆兵,在皇帝还没有下决心前,皇后慌急地让人刻做了大皇子的灵牌,抱着它、一身丧服在皇帝寝宫前跪了一夜。
‘看在我们可怜的晖儿份上,再帮东宫一次吧!睿儿是晖儿的弟弟,你弃睿儿于不顾,晖儿泉下有知怎么安心?’
‘这是你欠我们母子的,你让那个女人的儿子当太子,你看晖儿还认不认你这个父皇。’
‘你当初已经抛弃过晖儿一次,现在又要抛弃我们睿儿,逼着睿儿去死吗?’
皇后知道皇帝的弱点,她已经借助死去的孩子获得太多,每当危急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想起那个孩子。那个孩子活着的时候,没有死去这么好用。
皇帝到底没有狠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