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下午,赵兰睡醒了,原本以为心里恐惧睡不着,谁知这一觉很甜美,也许是这些天太累了。
小青特意过来给赵兰说了许淼淼给赵老大接断指的事,“小姐的医术真厉害。我舅舅说从古至今就没有人能把断指接好的,小姐是第一人,说我能跟着小姐学到炸麻花的手艺就是有着天大的福气。”
赵兰心里震惊童年时的好友拥有精湛的医术,甚至有些怕跟许淼淼的差距越来越大,大到没有交流的话题。
同样会成为流言的主角,许淼淼出手医治了赵冬至爹的断指,一点不怕外人的流言蜚语。
赵兰在思索半个时辰之后,决定勇敢面对一切,继续炸麻花明天去镇里卖。
小青拍着手笑道:“太好了。我都把面揉好了。如果你不愿意炸,我就自己炸,炸好了就全部推在你面前,你要是明天不去镇里卖,那么多麻花可怎么办呢?”
赵兰被小青这么一逗,也跟着笑了,心情好多了。
许淼淼等到了黄昏,没听人说有郎中来村里,就让许南给赵族另外被咬伤的两人送了消炎、防止破伤风的药。
赵族之前对许家只帮扶赵兰的一点点不满,这次都没有了,只剩下感激。
赵德去了永靖县衙门见到师爷之后,呈上礼物。
师爷认得赵德,没嫌礼物少,夸他有心了,这么老远带来土特产。
赵德将事情的前后经过如实禀报。
师爷见过的事多了,倒没有十分震惊,问道:“高家命案发生在你们家族的祠堂里面,具体的细节只有你们家族、高家的人知道,对否?”
赵德点点头道:“对。”
师爷开口道:“那就好办了。高江的死改说成意外身亡。高家兄弟迁出小梨村,田地房屋折成银两做安家费。为防止高老二夫妻报杀子之仇,迁出后不得与高老大、高老三同居一村。”
赵德自是愿意让高家迁出去,可是高家不到百日死了三个人,村里人会认为高家房子、田地风水不好,没有人愿意买。
师爷见赵德神色为难,再看他穿着破旧,便道:“县里就帮扶一下你们村。这样吧,由县里出银钱把高家的房及地都买下来。”
赵德大喜,连声道谢,“县里出的银钱肯定公道。”
谁知,师爷摆摆手道:“你听本师爷把话说完,县里要安置一些从南地来的可怜百姓,他们无家可归,无地可种,就去你们村住高家的房、种高家的地。”
赵德一听,走了高家,又来了南地的流民,不知对小梨村来说是福是祸。
师爷在这个位置,也是时刻为县太爷分忧,心里能理解赵德当个里正为小梨村全村上下的人操心,安慰道:“你不要太担忧。这不快过年了吗,那些从南地来的百姓,做恶的前几天都被军队抓走当了军奴,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老实的,就算想干坏事,饿了那么久,也没有力气。”
当晚,师爷就派了六个衙役拿着县里盖着官印的文书跟着赵德到了小梨村。
六个衙役都是军人出身,个个身材魁梧,目光犀利,把文书当着高家人念了一遍,就下令他们拿出房契、地契、收拾东西。
两亩良田八两银钱、两亩半下等田三两银钱、房子连院子三两银钱,合计十四两银钱。
高老大、高老三分别得四两银钱。高老二失去儿子高江,多分了二两,也就是得了六两银钱。
六个衙役不管高家人哭爹喊娘,也不管高江有没有安葬,半夜三更就押着他们离开小梨村去了别的村子。
走出三里路,六个衙役又分作两拨,一拨四人押着高老大、高老三两家人继续往前走,一拨押着高老二夫妻去了大梨村的那个方向。
夜色茫茫,高老二问道:“官爷,他们带我的两个哥哥去哪个村?”
一个衙役冷声道:“这个不是你该问的。”
另一个一直板着脸的衙役没好气道:“你放心,日后你们三兄弟不走个几百里路可见不着面。”快过年了,摊上这破差事,能高兴才怪。
高老二夫妻以为会在大梨村定居,谁知这一走就是两天两夜,竟是走到了一个离黄河十万八千里叫小洞洞村从未听说过的穷地方。
板着脸的衙役冷笑道:“你们夫妻就知足吧。这里可比他们两家去的村富裕多了。”
且说腊月二十七那日,小梨村一下子来了许多人,而许清林则跟在了他们的身后。
------题外话------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以各种方式支持。谢谢。
强烈推荐亲们去看下我的完结一对一宠文《药女晶晶》(出版名《君心不悔,青春作证》,纸书当当网有售)、《嫡女玲珑》。
☆、63 苦命流民入小梨村
集福楼从昨个起停业到年初八开张。
许清林把去年一年的帐本都整理清算好,今早交给掌柜过目之后,这才回家过年。
上次许淼淼来看他时,特意嘱咐,家里的年货备了很多,让他不要买任何东西,空手回来过年就行。
他出了县城,着急回家见儿孙,步子走得很快,竟是遇上了两个衙役带着一群流民。
流民当中最小的男童顶多五六岁,穿着不知从哪里捡来的破衣服,瘦得只剩下皮包骨,两只眼睛深深的凹进去,耳朵双手生满了冻疮。
许清林想到家里的二孙子跟这个男童一样的年龄,便对男童有些怜悯,再看几个妇人衣服破的已经无法遮拦身体,侧过脸去不瞧她们,心里有些悲凉。
两个衙役曾跟着师爷去集福楼吃酒,认得许清林,跟他打招呼。
许清林热情的道:“原来你们要去小梨村,正好我就是小梨村人。我带你们去。”
两个衙役拱手笑道:“多谢许帐房。”
一路上,许清林从两个衙役的嘴里得知了高家人迁出小梨村的事,骂道:“自作孽不可活。”
一群流民在离开县城之前由官府花银钱买了些黑面馒头吃了,不然根本没有力气走到小梨村。
就这样走走歇歇,快正午了才走到目的地。
许清林带着两个衙役去赵德家。
两个衙役手持官府的文书,让小梨村每家每户出一个代表过来听官文。
许清林做为许家的代表就站在人群里听着。
“他们一共十二人,男七女五,户籍已落在小梨村,日后就是你们村里的人,你们要帮扶他们,平安共处。”
“房子的房契归官府,他们能在这里住,住多久都行。地契也归官府,只是借给他们种,不收租金。”
赵德代表村民对十二个流民表示欢迎,把他们带到了高家的房子,让他们自行分配。
十二人以一个身材高瘦额头上生着大黑痣的老头为首。
这个老头叫王伯,满头白发,实际年龄不过四十八岁,说话有些慢,不过思维清晰表达清楚。
王伯在看过房子之后就当着衙役的面问赵德,“里正,房子挺好的,里面有床也有灶,我们够住也能煮口饭吃,只是晚上太冷,有没有干草当被子裹裹身子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