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历史直播剧透](263)+番外
被刘据敲了脑袋霍去病也不恼,只说道: “确实得这样子,要不然没办法。”
刘据沉思,刘彻也不打扰,孩子大了,那就自己想。
半响,小刘据开口说道: “仙幕一直提到一个‘率’字,以数据让我们信服,其实我们也可以反过来以‘数据’让百姓们信服。”
刘彻摸了摸小家伙的脑袋瓜: “是。”
他继续道: “仙幕所说的我们也不能完全相信,还是要进行调查才行。”调查时就可以以数据见真章了。
【所以说汉朝多幼帝和身体不行的皇帝,而关于这点,还有一个点我们得说道说道。】
被儿子以崇拜眼神看得正舒爽的刘彻: “……”
这幕是还有什么不好的话要叨叨吗?
【相信看完对汉朝上下四百年的盘点你们都应该发现问题了。
这个问题就是汉朝真的很奇怪,上下四百年,从开国皇帝刘邦开始到汉献帝有一件事情一直没有整明白,他们想要维护王朝统治是没错,但为什么搞得不是相信外戚就是相信宗室,要么就是相信宦官,四百年就像是单选题一样只能选一个?
让牛哄哄西汉灭亡的直接原因看起来是王莽篡位,让东汉灭亡的直接原因是宦官乱政。遇到像汉元帝这种想选两个玩制衡的就开始玩不明白了。整个王朝就像是只有汉明帝一个人玩明白——宦官不用,外戚不用,宗室打着用,用好官才是正道。
但即使是汉明帝压制住了各方势力,让他们发展均衡,但也没有形成稳定的政治体系来彻底解决和管理这个历史遗留问题,以至于他家儿子汉章帝也陷入外戚的陷阱当中。】
说到这个刘彻那个叫心虚。
若是回顾汉朝皇帝在这个问题上的处理和结果可不就是这样子吗?
汉高祖刘邦信任外戚,最后就是吕雉乱政,诸吕之乱;汉文帝吸取诸吕之乱的教训,带领宗室的力量灭了吕氏外戚,令宗室的势力水涨船高,等到汉文帝时宗氏的势力庞大到形成了‘七王之乱’,最后他老爹只能启用外戚来制衡宗室。
等到他自己上位被外戚们压制得喘不过气,就扶持了外戚打压宗室,最后再让外戚霍光作为辅政大臣。
还有汉元帝时期变本加厉的重用王家,一家五司马,到最后西汉根本压制不住外戚的力量,外戚势力从幕后走到台前,让王莽篡位。
他觉得后世帝王会不会感叹汉朝真它娘的天才,外戚的干政,宦官的乱政,直接就让外戚,宗室,宦官三足鼎立了。
【西汉糟心,东汉更是直接陷入了依赖症的循环当中。】
【东汉皇帝们的依赖症是这样子的。
东汉中期以后常常是以皇帝早崩为原点,不足十八岁的幼帝上位,由外戚大规模把持朝政;
质量参差不齐的外戚为了长期摄政害死皇帝,或者直接从旁系皇族中选择婴幼儿做储君;皇帝们茁壮成长后因为长期的傀儡生涯及非血缘关系与外戚们的矛盾加剧;
长成的皇帝们等太后去世,失去执政合法性的外戚就被蓄谋已久的皇帝联合宦官一勺烩;
但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皇帝亲政后因为掌握不了突如其来的巨大权力,只能依靠自己人,这个自己人包括娘家妻家人和自小长大的宦官,于是国家重要部门就遍布外戚和宦官。等皇帝们早逝,皇后一家又成为了新一轮掌权外戚。
就……这就是一个循环。】
【而如果要说士族能不能成为皇帝的助手,就像我们刚刚说的,士族与外戚是长期穿一条裤子的…… 】
循环一说完,接着就说士族,一旁围观的卫青朝皇帝投去怜悯的眼神,他觉得东家有点惨,真的是被仙幕批评的体无完肤,从头到尾,就差指着刘彻的鼻子直接说你家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不改你就死定了。
刘彻也觉得惨,因为仙幕所说的是真的,仙幕说的每一个点,被仙幕点出来后他都能够接下去想,就比如说到这个士族他也懂。
皇帝,诸侯王为子嗣安排妻室最喜欢的就是世家大族的姑娘。妻家有绝佳名声,妻家子弟还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若说士族自己愿不愿意?那自然是愿意的,毕竟他们可以借助结亲皇室的方式让自己家族迅速飞黄腾达。
刘彻:最痛苦的不是被仙幕批评,而是被仙幕提出来的每个点他都认同。
就很惨Q!
【士族们根本就不爱东汉的皇帝们,他们爱的是权势,是家族,他们甚至会因为利益受损和宦官干起来,直接打了患有依赖症皇帝一个巴掌。】
【东汉中期以后的窦,邓,阎,梁四大外戚家族,属于士族中的顶级豪门。
他们在朝廷上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是外戚,是士族头子,轮流当外戚,轮流当头子。
他们是一个圈里的兄弟,用姻亲,师承和上下级关系形成了庞大的网络。一个外戚上位掌权后基本上会对对士族集团进行拉拢,把剩余蛋糕分给士族们。
汉朝就是士族们迅速发育壮大的黄金期,他们团结到能够过着我吃肉你喝汤共同奔小康的神奇场面。
所以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
他们把持着汉朝的一切,皇帝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利用的工具,他们有用时与皇帝是利息互换的关系,皇帝掌权后就是和皇帝互相争利的敌人。】
【于是皇帝亲政前要打倒的第一个阻碍就是上一任皇帝时的士族头子,扶起自己的士族头子。
但士族们没想到桓帝亲政干点士族头子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参与政变的五位宦官头领全部封侯,在地方大力扶持宦官子弟,让他们用流程外的渠道进入各类部门“辜榷财利,侵略百姓”。直接触碰到了盘踞在地方的世家大族“入仕”的基本盘。
不服气的士族和宦官们干起来了。
经过百年的发育基数越来越庞大的士族集团,将最大的怒火对准了抢他们蛋糕的宦官集团!
士族互相标榜,互相结托,疯狂聚堆开会,品评公卿,游学者众多,牢牢把控着社会舆论的方向。
士族在朝廷中盘根错节的紧密联系,让皇帝政令越来越失去权威性,也根本没法逐一击破。
他们形成“三君”, “八俊”, “八顾”, “八及”, “八厨等领袖,锋利的矛头,直指宦官集团和他们背后的桓帝。
被惹怒了的地头蛇经过长达几十年的集团化发展,让本以为可以轻松享乐的桓帝,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冰冷感,他们在桓帝眼中已经是连皇家都无可奈何的怪物。
经过一番士族诛杀宦官,宦官桓帝有样学样直接抓捕相关党人,党人再攀咬宦官子弟
终于,桓帝保留了相当大的克制,以大赦天下作为结尾结束了第一次党锢之祸。
皇帝维护国家系统根本不能只依靠宦官而离开士族,士族也不能脱离皇权给予的合法性加持去占据一方。
士族外戚和宦官皇族那时候就像是坐在跷跷板的两头,利用权力为支点,摇摇欲坠地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