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历史直播剧透](343)+番外
但即使如此,也无法阻止心中对二儿子的倾佩溢满。
在他们感叹的同时,仙幕再一次进行展示,只不过这次展示是的一幅图,图画上以一字型横列法,一一展示了一行27人的行列的姿态。这些人拿着象牙,扇翣,鹦鹉,珊瑚等各式珍奇物品,面色肃然,神情体态无一不表现出恭敬,他们在向上首的皇帝朝贡。「1」
他们用自己国家的奇珍异宝向大唐的最高统治者进贡,也昭示着唐朝政治繁荣稳定与国力强大。
不过片刻,他们还没从仙幕对贞观一朝的夸赞中走出来,就听到仙幕话锋一转:
【但贞观之治也并非完美。】
此刻,一个被仙幕夸到面色红润,通体舒畅,整个人恍若飞在天上的帝王呆滞原地。
李世民: “QAQ!”
刚刚不是吹得很起劲吗?现在是准备说什么?
李世民悄咪咪的在桌案底下握住长孙皇后的手。
他小声道: “朕就知道没有那么简单,贞观哪有仙幕方才吹得那般完美。”
他的治下好,他相信,毕竟这是经过多年努力,定然不会逊色与其他朝代,所以仙幕方才夸得天上有地下无时他毫不愧疚的受了。
但其实他也知道,贞观实际上并没有仙幕说的那样好,所以他方才心在飘飘然的同时,实际上也没什么底,甚至觉得有点儿慌,不知如何落地。
因为仙幕只说好的没有说过贞观的一句坏话,他想做的更好,都不知应该如何做了。
但现在,刚刚飘飘然的心突然能够安稳落地了。
李世民猜测,仙幕现在应该要准备说贞观的不足之处吧。
李世民放稳了心,准备虚心听讲,好好改进。
就是……
并不妨碍他此时内心是真的想哭唧唧。
“观音婢,仙幕方才夸赞贞观的话是传播给各界面的,现在说贞观不足的话应该也是传给各界面的吧。”甚至外面的臣民们也能够听到……
李世民: Q Q
不足也会被听到了。
不知仙幕待会儿会如何批评他。
长孙皇后轻笑,安抚道: “陛下莫慌,三个千古一帝,仙幕夸赞贞观之治可是夸赞得最久的,即使仙幕现在要提及不足,也无法掩盖贞观实乃旷古绝今第一治世之名。”她轻轻拍了拍李世民有点出汗的手, “接下来所言,只是为了让陛下得到提升之话而已,听了这些话,陛下再进行自查,贞观定然会比原先的贞观更加昌盛,大唐定然会比原先的大唐更强大!”
眼前的大饼,又香又甜,引得李世民顾不得自己的不完美有可能被各界面知晓的窘况,直接兴奋起来了。
一个比原先的大唐更加强大的大唐。
他是谁,他可是求贤若渴,虚心纳谏的李世民,怎能在意不完美之事有可能会被各界面君臣名知晓谈论,这一个小小小小的事情呢!
虚心纳谏才是最重要的!
嗯,不在意QAQ
【贞观之治的不完美之处,从贞观年间,诸位贤臣的奏折中可看出。
就如给事中张玄素上疏所说: “百姓粗见存立,饥寒犹切,生计未安。” 「1」
贞观四年,百姓的生活还未富足。】
对这点,李世民深有体会,贞观四年还处于百姓承乱离之后,财力凋尽的时期。
他令李靖出师塞北,虽然打赢了东突厥,但……实际上朝中反对者甚多,他们都建议学习文景休养生息两代帝王,不行再多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也好。
但是突厥那群人啊,可没有那个耐性等他们大唐安稳下来了。
更别说打赢东突厥之后的经营西域,为了掌控西域这个战争缓冲区,他先后也是进行了多次用兵。
那段时间,劳民,伤财。
还好他从不抑商,才有足够的财力支持这场战役。
【就如中书侍郎岑文本上封所说: “既承丧乱之后,又接凋敝之余,户口减损尚多,田畴垦辟犹少。” 「1」
贞观十一年,那时候“徭役繁重,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
关中之人,劳弊尤甚,为了维护府兵制的运行,关中本可以迁徙的百姓都被强制不被允许迁徙。「1」】
他这个世界还没发展到贞观十一年,李世民听到这里确是心惊: “到贞观十一年竟然还被批徭役繁重。”尤其是李世民看到后面那句话竟然是出自马周之口!
马周可是事皆合旨的监察御史。更不要说前面岑文本说的那些话了,那可是他的中书令啊。
此刻,李世民与自己的中书令岑文本,监察御史马周面面相觑。
李世民颤抖的手: “朕当与诸位商讨策略……”
长孙无忌见不得妹夫的丧气,道: “徭役皆因民生工程而起,陛下宽心。”
但听了这句话的陛下那是真宽不了心,到贞观十一年还被批徭役繁重,实在是不该!
他定然得想想对策!
李世民想到仙幕夸了又夸的汉武帝工业化,突然觉得这个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想法。
当实现工业化之后是不是可以工业作业,能够减少百姓的负担……
其他臣子也在思考,他们见不得尊崇的陛下忧心。
“臣记得秦汉界面的皇帝有用过‘以工代赈’的之法。”房玄龄道。
其他人看过去,有些不明所以。
“《晏子春秋》中写到晏子请为民发粟,上悦乎游,民足乎食,确实是以工代赈之法。”李世民肯定房玄龄的说法,就是和徭役好似没有什么关系,因为这是赈灾之法。
但房玄龄可不是想说赈灾济贫之法,而是想说……
“若大唐行工业化之法,发展商业,机器开道,到时候可以免除徭役,以工代徭役。”房玄龄道,但因为觉得自己的说法太过于荒谬,所以声音尤其的轻。
不过他想的没错,确实身边不止一个人觉得他的说法荒谬。
连武将都知道房玄龄所言乃是无稽之谈。
秦琼面色一言难尽: “行工业化之法,发展商业可行。但若说到器开道,免除徭役,以工代徭役……”他摇头, “未免太过于天方夜谭。”
换言之,别想了,太荒谬了。
其他臣子该说不说,也觉得过于荒谬。
在一旁倾听臣子们对话的李世民也不得不承认这一个残忍的事实。
徭役多是建道路,疏通河道等基建工程,一个朝代若想要让民生发展,少不了年年月月基建,每年各个地方的基建工程数不胜数,免除徭役,以工代徭役?地方会不会炸不知道,但户部一定直接破产,然后国家财政定然崩垮。
在场君臣想象了下房玄龄说的那种程度。
那这个国家得发展到什么地步才可以啊,反正他们现在的贞观是不可以。
但不可否认,他们都期待那种国度。
一颗工业与商业化并存的强国种子,落在了他们心尖,静待时机,生根发芽。
方法和方向有了,目标和终点还远吗?
【贞观十三年,为了维护国家安稳,百姓付出良多,二次进攻高句丽,征发民众造船“州县督迫严急,民至卖田宅,瀚子女不能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