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历史直播剧透](355)+番外

作者: 零度冰川 阅读记录

或许时光回转,李世民面对李承干跛足离去的背影,或许还是会原谅他,会喊住他,会把他留在身边

但时光不会回转,对于庶人李承干的去世,李世民为之废朝,并葬之以国公礼。】

这一刻,悲伤尽失。

这一刻,沉默,但震耳欲聋。

李世民: “……”

李世民沉默。

李世民突然觉得手心中的手掌不再温暖。

李世民突然觉得身上的衣裳不再保暖。

李世民突然觉得……

“它……”

“在说什么鬼玩意儿……”

这是在说他丰姿岐嶷,仁孝纯深,聪明仁爱的皇太子?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

第一时间看向长孙皇后。

当看到长孙皇后呆滞看着仙幕的眼神,李世民不敢再问。

李世民看向长孙无忌,当看到长孙无忌眼中明显得不能再明显的惊恐后,他不敢再看了。

李世民看向……

李世民看了一遍所有人,终于看到了所有人眼中的呆滞不再,也看到了宫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闪烁,眼中流露出显而易见的恐惧。

李世民放弃这些人,他看向呆滞跪立在身侧的李承干,像是第一次认识这个嫡长子一样,惊奇问道: “朕的儿,仙幕刚刚是在说你?”

这一刻,李承干也不确定了,他呆愣愣地看着老父亲,转头问身旁的李泰,语气如梦似幻: “弟,仙幕刚刚有提到孤的名字吗?”

李泰: “……”

我不知道!你别过来!别问我!

被惊醒的李泰第一时间就想说出这句话,但……

他咽了咽口水,呼出一口浊气后才说道: “大哥,我耳朵不好,不知道。”

作为一名宠冠诸王,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之一,李泰不是蠢人,相反,世人对他的评价总是赞美之词居多。

贞观二年,年仅九岁被封越王,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封地多达22州。之后又兼领了左武候大将军一职,受封鄜州大都督兼夏,胜等地五都督,再加上雍州牧之职等官衔。「11」

李。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好士爱文,集书万卷。泰不用心有所感,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了一件天大的事情

——他的大哥未来绝对出事了!!

滔天大罪,能把尊贵的太子废为庶人的大事!

————————

[1]诸位官员的年龄有查阅过,好几个地方所看到的年龄不一样,选择其中一种写了。

[1]这些功绩,初高中题库有提到

《令皇太子断决机务诏》:朕粤自眇年,时逢首丧,怀生之类,尽涂原野。是用痛心疾首,攘袂救焚。以战场为俎豆,以干戈为章服。夕不遑息,,宁济四方;饥不及餐,推移一纪。

「1」李治:先朝身擐甲胄,亲履兵锋,戎衣沾马汗,鞮鍪生虮虱。削平区宇,康济生灵。数年之间,四海宁晏。方始归功上帝,临驭下人。

「1」然朕往昔蒙犯霜露,遂婴气疾,恐登高后增剧” (《册府元龟·帝王部·封禅》

「3」各种史料提取的关键词。

「4」《册府元龟帝王部》中的翻译加原句

「5」性仁孝俭素,酷爱文史,善于借古喻今,匡正帝王之失,会保护忠正臣子,于情伉俪情深,于政相辅相成,君明后贤臣直,文治武功,春风和睦,亲切包容。——摘取自各处史料中对长孙皇后的夸赞之词

「6」标注段落以及上面四条来自史料

「7」崩后,宫司以闻,太宗览而增恸,以示近臣曰: “皇后此书,足可垂于后代。我岂不达天命而不能割情乎!以其每能规谏,补朕之阙,今不复闻善言,是内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 ——?《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

「8」标注8的这个大黑括号的内容,是看了各方面的史料后查阅资料所写,或许偏向于猜测?

「9」豫章公主的去死,没有看到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

李丽质皎若夜月之照琼林,烂若晨霞之映珠浦,但是不知因为啥病

「10」薨年十二。帝阅三旬不常膳,日数十哀,因以癯羸。群臣进勉,帝曰: “朕渠不知悲爱无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 ——《新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八》,及其翻译

《唐会要》上就此留下了这样一笔令人瞩目的记载: “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

「11」

太宗想救李承干的:李承干开始叛逆起来。于是唐太宗“搜访贤德,以辅储宫”,先后挑选了十余位老臣,名臣出任东宫辅臣如于志宁, [14]李百药,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魏征等,又令刘洎,岑文本与马周递日往东宫,与太子承干谈论。

「1」-「11」标注的段落以及前面四个段落的内容皆有部分引用自史料的

哇好多小天使,谢谢涂山佳玉小天使的手榴弹和小琵琶的地雷,还有好多小天使的营养液,哈哈哈哈

第172章

不听劝谏的‘狂野’李二凤

此刻,殿中不复仙幕发声时的寂静,有窃语传出。

康健的太子为何跛脚?因跛脚而罪?罪中跛脚?罪后跛脚?

贞观十八年发生了什么?什么样的罪能够让皇太子被废?能够让深受皇帝宠爱皇太子被废为庶人?

不循法度

滔天大罪

能够让深受皇帝宠爱的皇太子被废……

屠城?

通敌?

卖国?

或是……

逼宫……

敢往下想吗?不敢。

敢信吗?不敢。

众臣的窃语一下子停住。

臣子们能想到的事情李世民自然也能想到,一下子,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出复杂之色。

李承干从殿中的窃语,从李泰,李世民的态度中知道仙幕所言并非想象,而是真实发生的。

他多么希望这一切是梦,但可惜,并不是。

他看到了答案。

贞观十八年不循法度犯下滔天大罪,滔天大罪……

“父皇……”李承干眼神颤动。

一直被夸赞聪明仁爱,深得经邦之要的十五岁的少年郎感受到了即将被抛弃的恐惧。

什么罪过能够让他被废,什么意外让他跛脚?一个跛脚的废物还能叫储君吗?跛脚与被废是否有因果关系?未来,他会不会再次跛脚?

内心不断涌出惶恐的情绪告诉李承干,仙幕所说的话可不是一面之言,应当是完整记在书中的大唐史料。

这是真实发生过的。

也是未来有可能再一次发生的。

太子的惶恐肉眼可见,此刻没人敢发出一丝声响,静待圣听。

死寂的氛围让李世民终于从沉思中抽离思绪。

李世民在责问和安抚中选择了后者。

他伸手,摸了摸李承干的脑袋,做了好半响的心理建设,终于道: “干儿之心日月可昭,父皇自不会听信仙幕的一面之言。”

一面之言,不可信,除非它能说出更多让人信服的信息,他或许才会信一点点。

一点点,就一点点,不能再多了,也不敢再多了。

上一篇: 撩到影帝后我红了 下一篇: 无限捡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