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历史直播剧透](358)+番外
他抛弃仙幕提炼出来放置在前面的白话文,认真观察仙幕背景中所写的史料,还真从中发现了不一样。
此刻,于志宁不慌不忙出列道: “陛下,臣之谏言从无作假。”
没有意料到自己会被反驳的李世民卡壳: “……所以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的于卿皆认为太子乃秦二世那般的祸国殃民之辈?”
还别说,于志宁仔细看了旁边的史料原文,真看出未来自己为何会批评太子。
原因自然不是简简单单的盖房子被骂,与宦官游乐被批,而是……
“仙幕言简意赅提炼臣之谏言放置在仙幕正中央,陛下或许不知臣谏言之据。”
李世民看向仙幕提炼的重点,还真是……
所以实际上太子所犯过错比仙幕展示的更严重?
其他官员这才细细看向仙幕所展示的密密麻麻史料。
史料密密麻麻,个中过程被掩盖其中。
臣子们废了一番大眼力才从中提炼出过程。
于志宁的批太子建造房屋不是无的放矢。
“太子所建之屋可非陋室,乃是建造数月不停的复杂曲室。东宫于隋朝建造,本就奢靡,太子殿下还于百姓农忙之时建造曲室,故臣才批太子奢华。” 「10」
“太子仅因与宦官玩乐就被臣比秦二世,也是无稽之谈。”
“太子不听臣子劝谏,任用宦官寻欢作乐,宦官身心不全,阿谀逢迎小人频出,上传下达作威作福制祸患。
陛下应当知晓汉朝宦官之祸,宦官祸国。
殿下选用宦官,轻慢贤臣,亲小人远贤臣,致品级混乱,法度废弛,比之秦二世又如何?” 「10」
“更何况殿下多次私引难以教化突厥人入内室,相互狎昵。”
于志宁眼神冰冷: “若再来一次,臣定再谏不误。”
孔颖达叹气,他虽没有多言,但一切尽在不言中,他幽幽道: “臣亦是,殿下若再犯,臣死无所恨。”
张玄素也不认同这些后世人所言,他冷声道: “臣言殿下当学文以饰其表有何不对?骑射数游,酣歌戏玩,茍悦耳目,终秽心神。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太子若无德,人神同弃。” 「11」
张玄素这话就重了。
但,怎能说没有道理呢?
【史学界有第二种说法是:李承干本就叛逆。】
室内正因几位臣子的话陷入沉寂时,有人惊呼出声:
“天!”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仙幕上的文字滚动中有新的史料出现。
“张玄素竟因频频进谏被太子暗杀,几欲送命!”
“于志宁也是!”
“还有那个谁也……”
众人齐齐惊呼,每惊呼一声李承干的脸色就白了一瞬。
他有种感觉。
完了,一切都完了。
“太子,为何会如此……”
李世民看着李承干的目光,尤其陌生。
对他而言,足疾是小,耽于享乐,狎昵小人,嬉戏过度,漫游无度是大。「12」
但……刺杀臣子更大。
一国之主派人刺杀进谏大臣,最后让臣子百般逃命,还是依靠刺客不忍才活下去。
不要说什么根本就没有的虚心纳谏和知人善任了,这代表着一国之主毫无容人之量。
不可抑制的,李世民心底浮现出淡淡的失望。
对自己,对嫡长子。
李承干苍白着脸,想学李泰一样往长孙氏身后躲,但长孙氏身后已有李泰,且他是太子,怎能做这种怯懦之事。
李承干呆立原地,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为何未来的他会如此做。
他苍白着脸摇头: “儿臣……”
“不知。”
他不知未来的自己为何会如此作为。
他虽喜享乐,但应该做不出来狎昵突厥小人,刺杀能臣之事才对。
李承干有种被世界丢弃的孤独感。
即使长孙皇后和李治一左一右牵着他的手,也没有缓解。
他被抛弃了。
他觉得他这这个储君,做到头了。
其他臣子其实也很莫名其妙。
太子虽不似太宗陛下一样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圣君,但也是守成之君,太宗居谅暗,庶政皆令太子听断,太子表现得颇识大体,甚至居守监国也无明显错处。怎么年岁增长竟越发好声色,慢游无度。「13」
太子未来怎会如此荒谬?
【史学界有第三种说法是:贞观十三年之后的李承干和贞观十三年之前的李承干在史料中有如此大的性格差异,唐太宗李世民自己也应当负起一部分责任。
因为二凤这个老父亲的所作所为,让李承干变成了一个丧失安全感,想努力争夺父亲宠爱的小作精。
作天作地破罐子破摔,在发泄情绪。】
第三种说法,完全打破了众人的认知。
众人: “???”
“小作精?”
小作精这个意思他们不懂,但是争夺父亲宠爱,破罐子破摔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
二凤这个老父亲的所作所为得负起一部分责任这句话,他们也听懂了。
听懂了仙幕意思的众人,齐齐转头,看向‘父亲’本人。
“所以……”
“是……”
“陛下未来做了什么事情?”
第三个原因的答案显而易见。
仅凭仙幕只言词组解未来的李承干随着众人的目光看向李世民。
即使心如溺水般几乎窒息,脑袋中也不由的冒出问号: “?”
小作精?
所以不是未来的他年岁既长爆发出他不知道的恶行,而是有外因驱动。
而这个外因的源头,正是……
他的老父亲。
【我们家平等喜爱长孙皇后所出之娃的二凤啊,他后期的所作所为,让嫡长子李承干心态崩了。】
李世民心惊: “难道源头在朕?”
一时之间,李世民心中是又惊又喜又恐。
惊嫡长子的变化源头竟系在他,喜有了可破局之法,恐……难以破局。
李世民心中失望早已烟消云散,不复存在,存在的,只有希望。
他希望这一切真的有解决之法。
没有一个人比他还希望承干这个长子能够平安无恙。
【李世民平等的喜欢每一个嫡子嫡女,从他的行为中可见一般。
他喜爱嫡长子李承干。
八岁立为太子,名师贤臣批量辅导,皇帝亲身上阵教导如何治国,甚至多次让李承干监国,李承干做出一点成绩,史料上定然会出现唐太宗李世民夸赞李承干的话,甚至在李承干开始‘作’起来时,前仆后继的解救李承干措施,不计其数。「1」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嫡长子李承干,毋庸置疑。】
众人认同。
他们陛下确实喜爱嫡子,他们可以肯定,他们陛下想把皇位传给李承干的心从未变过。
李世民也认同仙幕的话,他立这个太子可不是立着玩的,为的就是能让李唐的皇位传承能够顺利进行,无波无澜,顺顺利利。
不至于像他一样,还得来一场玄武门政变血洗皇宫,一步踏错,还有可能步入万丈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