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历史直播剧透](36)+番外
同另两位汉初二杰的结局完全不相同,实在是可惜。
不过没事,政治小白的人生也是精彩的,说他是成语制造机,他确实没有辜负成语制造机的名号,由初入史册到死都由成语贯穿全人生。
说他是战场魔法师,他能够二十七岁第一次上战场就屡战屡胜,甚至左右天下局势。
说他是数学建模始祖他也不负名号,打下一场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模仿的战役。】
仙幕讲的速度极快,看到陪伴了他们两刻钟的韩大将军即将离去,百姓们还有些不舍。
“看了这么久第一次看到从我们百姓当中来的这种大将军,还真有点舍不得啊。”
“不知道下一个‘猛才’仙幕准备介绍谁,还真希望仙幕多介绍,我都真没有见过祂介绍的猛才,还真是长见识了!”
百姓舍不得韩信这个大将军,始皇也不逞多让,他盯着仙幕上大将军的画像想把他记住,但那画像里的人实在普通,套上铠甲,咸阳就可以找到七八十个相似的中年人了。
始皇有些遗憾,因为如此猛将竟然只知道他可能姓韩。
正在始皇遗憾时,仙幕杀了个回马枪: 【题外话,韩信在第一次与汉高祖等人开就职演讲的汉中对时,与暗渡陈仓一同提出来的还有一项就是他军改方案。】
“?”这句话吸引了咸阳宫中百官的兴趣,特别是武将,这是什么神奇的方案。
【也就是韩信申军法,韩信能够短时间把集合起来的将士变成虎狼之师,与这个方法有极大的关系。】
听到这里,不仅仅将领们感兴趣,就连天下人都好奇了,到底是什么法子能够把短时间把集合起来的将士变成虎狼之师。
众人对仙幕投以好奇的目光。
就连始皇也充满了兴趣。
【说起来好像是非常复杂,不过我们归纳总结一番无非就是一句话——军事上全面继承大秦!
若论战国或者秦末汉初的军事制度,秦国的一切,皆是当时最为先进优越的!
有自知之明的韩信在秦国的地盘,用秦国的军事制度,打秦国的关中地区!
最后竟然真赢麻了!
非常好的用到了因地制宜和拿来主义法则!
用一个字概括:爽!】
始皇: “……”他刚还觉得自己越来越喜欢仙幕,现在觉得有这种想法的自己怕是脑子有坑,这破仙幕整天死抓着汉高祖摘他大秦江山桃不放,以此来刺激他,算什么好汉!
这个破仙幕怕不是嫌他始皇活的还是太长了准备气死他吧?秦始皇用眼睛找身边能扔的东西准备以泄心头之怒。
王相察觉始皇的动作,连忙上前道: “陛下使不得使不得,这仙幕是在夸我大秦的军制优越,是夸!”
始皇自然知道这回事,就是心里气不过,实在是这仙幕过于气人了。
若是有一天能见到这仙幕背后之人,始皇觉得自己手中的剑控制不住的想出鞘,他定要同背后人‘切磋切磋’。始皇咬牙。
系统自然不知始皇内心想要和自己切磋,如果知道怕也是不会放在心上,毕竟始皇可打不着自己。
他依旧战战兢兢地执行着工作,播放视频:
【我们刚提到,另两位汉初二杰的结局完全不同于韩信,那他们的命运是什么?】
“子房觉得那李四王五会如何?”沧明君思考道。
张。王五。良: “……”他不想被叫李四,谢谢。
不过想到这是仙幕对他的保护,他也没多想,沉默半响,说道: “虽不知那谋士是谁,不过看到大将军被兔死狗烹之景,定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选择避事或自污之法保全自己与家人。”
“就是不知为何……”为何一心复辟韩国的他会去协助汉高祖,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吗?
张良对未来还真是满腔疑问。
【若说韩信是与汉高祖相爱相杀的红玫瑰,萧何是青梅竹马的贤内助,张良就相当于天降知己。】
【他没有韩信为大汉打天下屡战屡胜的战绩,也没有萧何那般统后勤,镇国家,抚百姓,粮道不绝的好口碑。
始皇灭韩后他一心想光复韩国,恢复五世相韩的荣光。
但刺杀始皇失败,他潜藏十年之久;秦末反秦武装风起云涌他扯大旗想反秦,却也只能带着百余人去投靠他王;拥立韩国,打不下被秦军占领的地盘,还是汉高祖救场韩国才有地盘;好不容易拥立的韩王也在他辅佐之下早早噶了。
张良,他做了什么?为何能与韩信,萧何并列汉初三杰之一?为何能被称为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为何后世帝王一提到谋臣就喜欢比做子房?就连谋士自己也以他为榜样?
张良,何德何能?】
听完仙幕的介绍,天下人脑中现在只有一个疑问,不是这个人竟然敢刺杀秦始皇,而是这个人为什么可以成为与大将军齐平的汉初三杰?
“所以他是未来做了什么了吗?”黔首们眉头皱成包子脸。
至于咸阳宫的百官,被灭的韩国人啊?天下间被灭六国遗贵想刺杀始皇的人多了去了,多这个王五一个人是真不多,他们现在只想知道,这个人为何有资格被称之为汉初三杰?
坐在张良身旁的仓明君挑眉,看向张良,好似明悟了什么: “五世相韩?刺杀秦王?光复韩国?”
张良看到好友明悟了,索性也不隐瞒: “嗯,王五。”连准备捅嬴政好友都知道,也不缺被就是仙幕所说的王五,毕竟五世相韩的人,实在不多。。
听到身边的人正是仙幕着重介绍的汉初三杰,好友看张良的面色,很好,张良面色红润并无异色,他笑道: “仙幕如此贬低于你,你竟还能面不改色?”
张良无所谓道: “看仙幕如此久,你还不知祂脾性?”
好友挑眉: “仙幕脾性?你说说?”
张良淡定地饮下杯中茶水: “对始皇祂先扬后抑,对大将军也是行先扬后抑之术。所为的就是让祂主讲的那些人能有所获。你信不信,现在秦始皇已经在思考如何改秦律,如何杂糅墨家发明,儒家私学,并另找取代军功进爵之法?比如那个科举了。”
好友惊讶,他看仙幕又看张良: “私学?发明?科举?仙幕从未重点提及啊?”
张良看好友真是在问这个问题,为好友的脑子默哀一瞬,说道: “仙幕一直在强调民愿,民心,在《六国》篇章中讲与民生息才是正道,但秦律问题极大,秦律与大秦军功授爵相匹配的。
秦始皇若想与民生息定得变革秦律的同时找寻其他能让百姓和士族晋升之法。
仙幕前面提到孔子私学是惠民法,但其中还缺了一个引子,怕始皇也在等那个引子。”
好友明悟: “看来定是那‘科举’之术。”
张良点头: “孔子私学虽好,但也不是普通黔首能承受。仙幕在讲私学与科举时没有展开讲,不知后续是不是有玄机。”
“哦,对了。”张良本来要停下,但却发现自己漏讲了一个内容, “你信不信那个算了下还处于少年时期的大将军现在在苦恼如何接触用人不疑的始皇?”想到秦地某个角落一个孤身少年正迷茫于怎么见到心中另一个良主,张良就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