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历史直播剧透](362)+番外

作者: 零度冰川 阅读记录

李承干是他自小就寄予厚望的李唐第三代继承人,仙幕现在告诉他这个继承人被玩废了,甚至搞起了造反,而且这个坏头还可能延续下去。

试问李渊能够‘乐祸’得起来?

快乐不了一点。

一点都不快乐的李渊终于放弃龟缩在寝殿中。

挥袖吩咐: “来人!摆驾!”

前面仙幕在讲秦王李世民上位史他不好意思出去,中间在讲唐太宗辉煌史他懒得出去。

但现在,他的天啊,仙幕在讲后辈糟心史了,再不出去万一李世民那个浑小子把太子砍了,或者废了可怎么办!

山不来就他,他就去就山。

走!

【李承干最后的谋反失败用事实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胡乱瞎猜是没有结果的,父子间多多沟通才是正道。

君不见长孙皇后在世时一切顺遂,嫡长子李承干仍旧是贤明的守成之君,李世民对嫡次子的宠爱也还在红线之内蹦跶,嫡女们的身体也健健康康。

长孙皇后去世后,以胡乱瞎猜进行活动的结果:

父子兄弟之间沟通的桥梁没有了,调和剂没有了。

画风变成了心态崩溃的李承干觉得父亲不爱他只爱李泰,甚至想废太子。

画风变成了李世民觉得嫡次子又不做皇帝,在物质上宠溺些怎么了,有点小事业开开文学馆怎么了。所以一面对李承干严加要求,一面对李泰宠溺放松。

才有李承干先下手为强,李泰欲谋嫡,在李承干被废后亲口对李世民说出他登基晚年,定然杀子让弟弟李治上位的承诺,也不知是把小寡夫李世民当傻子还是当蠢蛋忽悠。「1」

最后双双失去了登基为帝的机会。】

【可见长孙皇后就应该长命百岁,她要是长命百岁,就不会只剩下一个爱子的小寡夫,一个被高压教育的无可喘气继承者娃,和觉得不继承家业就可以被宠宠宠甚至宠出想谋嫡之心的嫡次子。】

李世民觉得,李泰应该是把他这个老父亲当傻子忽悠吧,才会为了称帝说出杀子立弟这话。

李世民捂脸: “总觉得次子与长子脑子都不灵活。”

长孙皇后: “……”

长孙皇后很想说,她也是如此认为,好巧。

总觉得生了两个棒槌。

父亲为了成为太子竟然妄图杀子!这是什么凶残帝王!欣儿乖巧伶俐,这个棒槌怎么忍心说此话!

长孙皇后眼中的嫌弃快浮现成型了,李泰欲哭无泪,哽咽道: “母后母后,仙幕所言儿臣皆不知啊,儿臣怎会杀欣儿,这皆是仙幕在说谬言啊母后!”

长孙皇后很想劝自己相信李泰的话,但……

知子莫若母。

长孙皇后沉默,长孙皇后在沉默中……

笑了。

“娘亲自然知晓此话为假,你若有一朝执权为天下之主,怎忍心杀爱子,传国于晋王。” 「1」

长孙皇后看向李世民,笑得温柔,却笑不达眼底: “陛下,若仙幕所言为真,您立承干为太子,而复宠爱魏王,嫡庶不分,礼数有逾于承干,至此乱象,妾以为诸王目光所及不过一隅,还是在过于局限,不若下放地方体察民间疾苦,为国分忧为好。”

李世民震惊,哑然道: “观音婢忍心……”

长孙皇后冷漠脸: “嫡庶不分,礼数有逾,易有乱象,陛下自当深省。”

她现在算是看出来了,她若真的去世,她的李二陛下,真会如小寡夫一般做溺宠嫡子嫡女之事。

李二: “……”

李二委屈,李二觉得长孙氏说得有理,李二不敢反驳,李二赞同。

去他的‘并不之官’,都给朕下放到地方去,省得为祸中央!

于是,三言两语之中,李世民决定收回诸侯王身上可以不去封地的特权。

【只能说李二陛下还是太自信了,错误的认为自己是能掌控全局的棋手,最后在棋子身处世事中做出的应激反应中双双翻车。】

【不过棋子们应急真的没反应错,在李唐后面的无数历史证明,老祖宗开辟的登基套路就是会被后辈延续下去。

唐朝皇帝登基真理——唐朝太子没法依靠太子的名头轻轻松松躺赢。】

【细数李唐王朝的政变:成功的玄武门之变,则天废帝,代唐建周,神龙政变,唐隆政变,先天政变,三庶人事件,马嵬驿之变,永贞内禅,唐敬宗被弑,仇士良,鱼弘志矫诏立武宗,椒兰殿弑君,九曲池事件,白马驿之祸。「1」

失败的李承干谋反,景龙政变,张皇后,越王李系谋位事件,奉天之难,甘露之变。「1」

仰望成功范本李唐老祖宗的政变,玄武门变成了竞争上岗的表演现场,李唐的皇位继承跌宕起伏,太子直接就成为高危职业。

太子底下的臣子和弟弟妹妹虎视眈眈着皇帝之位。

太子为何可以名正言顺登基?不就是早出生一点点吗?怎么就你这一支做了皇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老规矩不懂吗?玄武门竞争上岗的祖训不懂吗?

最后导致的就是,坐以待毙的人少,奋起一搏的人多。

唐朝继承史——皇帝禁卫军和太子近卫军在加上诸侯王私兵的三方角足表演史。

唐朝国祚289年,二十位皇帝,成功与未遂的政变将近二十次!近半的皇帝通过政变或上台,或退位,或不得善终。「1」

日常玄武门继承法。

怎一个刺激得。】

身为玄武门政变最大的功臣,尉迟敬德可不能让李世民有这种想法,要是真的要削弱政变的影响力,第一个被结果的人就是他。

尉迟敬德: “仙幕此话未免过于偏激,若无玄武门事变,哪来拨乱反正,哪来华夏第一治世的贞观。”

他嫌弃脸: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策,反对政变之人纯粹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说着撞了撞身边的程咬金,几乎是用生命去示意:兄弟快发声!

不用程咬金,其他参与政变的臣子第一个不服气。

他们纷纷开口道: “仙幕此话确实偏颇,陛下当年所面临困境与仙幕所展现之未来可不尽相同。而且政变是否正确不应当观政变次数,应当与其影响比较而看。”

魏征看懂了李世民那一瞬间的游移,开口道: “若能使百姓安居乐业,万象生平,政变,又如何?”

“一国之君,不可拘泥。”

李世民苦笑: “汉朝开国后,有吕后干政,诸吕之乱,自此无论是东汉西汉都难逃外戚之乱。”

“未曾想朕之唐朝无外戚之乱,竟多了政变……”

李世民确实有这么一刻怀疑了当年施行政变的正确性。

但……也只是一刻。

该变还是得变。

“当正如诸位爱卿所言那般,若政变能拨乱反正,使万象生平,又何惧之。”

“前事不可追,后事不可控,吾等只能做好分内之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政变,是他李世民所做,后果,他李世民也敢担起。

就是,他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后世……

上一篇: 撩到影帝后我红了 下一篇: 无限捡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