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历史直播剧透](366)+番外

作者: 零度冰川 阅读记录

却把强势上升期的大唐弄得直接亡国了。

浅显解这段历史的人应该都很难评。

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就会嫌弃。】

只知道外果不知内因的李世民:好巧,他先前一听这个浅显的果就觉得很难评。

李世民: “好一个天下仁孝典范。好一个性情温和宽厚。”他叹气,不知深入的内因得多气人。

其他臣子沉默,但眼酸想落泪。

不怕不知道,就怕对事情一知半解自己脑补。

换朝代,总伴随着哀嚎流血。

他们现在已经脑补出后宫争宠,皇帝无子,李代桃僵,玄武门之变,长安血流成河等等一系列骚操作了。

李世民沉默地看向还不足十岁的小李治,想说什么,最后却什么都没说。

“大唐竟能三代而亡……”他还是无法想象这个事实到底是什么样子。

难道他这一支都死绝了吗?要不然怎么轮到一个外姓皇后当皇帝。

统一王朝有短暂性改朝换代的,唯一一个就是王莽政变。

汉朝改朝换代前还统一过快两百年,但建唐不过三代就改国换姓,这是什么人间疾苦???

其他臣子的痛苦不比李世民少,作为开国元勋,他们与李家联系密切,该国换代他们会如何?

有些人甚至掰动手指头,按照仙幕所换算的年龄,他们许多人在唐高宗时期应该活了挺久,怎会容许一个皇后登基。

奇哉怪哉。

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这个结果啊!摔!

长孙无极和尉迟敬德等人掩藏不住眼底的惊叹: “一个女子,一个异性女子,一个皇后,一个异性皇后。打败高宗,打败高宗一众子女以及子女背后势力,收服了文武百官,打破世俗伦理,登基为帝。”

“这女子何德何能登基啊。”

众人齐齐发出感叹。

“这到底是什么人?”

这是奇人?神人?

备受众人瞩目的小李治,眼中掩盖不住的小惶恐。

继太子哥哥和魏王哥哥未来有不好的事情之外,他好像也有事情了。

小李治再怎么年幼也是皇家出来的,他……确实听懂了仙幕的话中意思。

李治松开牵着李承干的手,默默哽咽,埋进长孙氏的怀中: “母后……”

小娃娃语中的哭腔一点都没有掩盖,他现在才懂两位兄长方才的委屈,只觉得天降一口大锅向他砸来,压得人想泪奔。

长孙氏叹气,她也无奈,长子犯昏,次子犯蠢,期盼着幼子能好些,未曾想幼子直接灭国。

她……

长孙氏抚摸着幼子的脑袋,柔声道: “天降神音,给予治儿极往知来契机,治儿可珍惜此契机,弥补未来之缺,至于原定未来所发生之事……”

比起期期艾艾,最好的做法就是及时止损,弥补未来。

李治何尝不懂母后的意思,但……

真委屈啊。

“治儿未来真像仙幕所说那般不堪吗?”他私底下也曾偷偷想过未来若是能登基为帝会如何做,虽然只是妄想但在他的想象中自己应当是同父皇一样的贤君,怎现在就突然变成昏庸帝王?

李治: “……”哇的一下子哭出来!

虽然仙幕还没有开始批评,但他好像已经感受到那种惨不忍睹的感觉了。

“若要横向比较,名义上的唐三世李治,实际上的唐二世李治比之秦二世胡亥,隋二世炀帝强,但比之文景二帝,那就是拍马不及。”

其他界面,许久没有出声的朱元璋等人静立。

“连我们太子都比不上。”徐达等人对朱标这个太子那真是满意得很,只觉得没人可以比得上太子,这个李治在史书上所记载的所作所为,实在不是什么贤能之君,至少比不上他自封的‘圣君’名头。

朱元璋毫不矜持地笑了。

他的太子自然是最好的。

不过……

“不过做太宗的继任者确实幸运。”朱元璋不得不说他自己也羡慕, “自古以来有大作为的皇帝譬如秦始皇汉武帝,皆易好大喜功,大兴土木,穷兵黩武,民不聊生,财政匮乏,导致继任者只接手国力漂浮的虚架子。”

“如汉文帝与汉景帝,宋仁宗,确实是贤明之君,善抚民,爱民力,但一昧服软,外敌环伺。”

“唐太宗的贞观嘛……”

朱元璋馋了。

那是什么搭配啊,超强的个人文治武功,君臣相辅相成,文治养国的同时武德充沛。

贞观君臣,内外皆宜。

李治是真幸运啊,可以说是千百年来最幸运的继任皇帝了。

不过,想到就这样子李唐也能够被李治搞到改朝换代……

朱元璋很认同仙幕的话,李治,确实有点儿问题。

【难评的原因与李治背后那个举世闻名的成功女人有关。

对,就是那个在传说中比李治更优秀百倍,光环满天飞的女人。】

李世民等人,更好奇了。

“治儿虽非完美,但观前期所为也算是明君,这个女子,难道是能与邓太后相媲美的贤后?”

众人暗中猜测,一个女子,比在任的皇上还优秀,不知得优秀成什么样子。

【关系很大又不是很大,很大是因为高宗时期真可谓是先强后拉,之后一路下拉,拉到整天被黑。

私人私德和政绩得失满满的黑锅,总得有一个人背黑锅,所以往往是武皇陛下与唐高宗换着背这黑锅。】

【不大是因为,有些人认为这些锅李治自己一个人背也是可以的,毕竟他是源头。】

【毕竟,他的所作所为,有时候挺让人嫌弃的。】

重头戏来临,在场的人皆严阵以待,准备迎接来自未来的认知刷新。

一个被他们所有人评价为温和宽厚的皇子,一个以仁孝登基的太子,过分还能过分到哪里去?

【高宗即位之初,承贞观余荫,遵太宗成规,武将多材,文官多贤,获降附突厥之效力,所以前半叶开疆辟地,有永徽之政可比美贞观,甚至能过于太宗。「1」

时也势也,非高宗之力量所致。】

【唐朝对外威力,以高宗时为极盛,然其衰机亦肇于是时。「1」】

【所以到了高宗后半程。

一众贞观遗臣老的老,死的死,贬的贬,废的废,考验唐高宗真正能力的时候到了。】

【有人说高宗性本庸弱之君,失之于柔懦。

说他乃无权之君,才多行御人之术。

说他乃色迷心窍之君,被乱花渐欲迷了眼。

为色所迷,昏庸已甚,贬勋旧,斥忠良。

武氏之乱,唐之宗室戕杀殆尽,其贤士大夫死者十八九。「1」

甚至批评到唐太宗。

太宗昧于知子,废立之际,不能自决,问之长孙,卒用仁弱昏童,终毒流天下,贻祸邦家。「1」

太宗明明立李治太子后已知晓高宗过于仁弱,为何还要立高宗为储君?】

李世民吶吶不言。

这……是他和观音婢最后一个得用的孩子了,不用他用谁?

李世民眼底是藏不住的苦涩。

上一篇: 撩到影帝后我红了 下一篇: 无限捡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