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偏向雪山行(22)

作者: 许湖 阅读记录

“哪个是吴忧?”徐槐问,“我认不出来。”

毕竟他们都穿着一样的衣服,滑行姿态也没有太大区别,无法凭借外部特征区分。在徐槐看来,这些小队员的水平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特别令人惊艳的。

“没他,”肖一洋说,“他感冒了,声音哑得都快说不出来话了,还不要命似的训练,我让他休息一天。”

徐槐“唔”了声:“那的确要好好休息。”

“烦死我了,我当教练这么多年就没见过这样的队员。”

“他现在还想要转项吗?”

“是啊。”

“很执着嘛,”徐槐心里一动,回忆道:“我当初也是这样,从平大转到大跳台。”同样是一个十分艰难曲折的过程。

“哎,他能跟你一样吗?你练多少年了,他才练多长时间?转项又不是动动嘴皮子说转就能转的,我一个人说了也不算,月底再说吧,队里商量商量,看到时候让他去哪儿……”

平行大回转的正式比赛从资格赛到最终的决赛,参赛选手一共需要滑行8趟,小队员们便是按照这样的节奏每天进行滑行训练。他们后面还跟着一位手持GoPro跟拍的雪场摄影师,记录队员的训练,方便后期做复盘总结。

队员们依次从山顶滑下来,肖一洋的注意力又回到他们身上。

“岳威这趟不错啊,保持保持。”

“那谁,乔巍然是吧?咳咳,再压低点儿,看看你前面的姚逐。”

……

说别人的嗓子哑了,其实肖一洋自己的也没好到哪里去。

他退役至今已经有六七年,对单板滑雪的热爱却依然不减,有时候徐槐还挺佩服他的,倘若换作是他,也许六七年之后不一定还拥有肖一洋这份热情。

对于他们这些专业运动员而言,单板滑雪早已融入为生命中的一部分。然而这项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和身体状态要求很高,巅峰期短暂,退役后,未来虽然可以继续从事相关工作,教练、解说员、裁判员……但永远没机会再站在赛场上了。

徐槐最喜欢的还是作为运动员站到赛场上的那一刻。

他记得肖一洋刚退役那会儿,做过一段时间的滑雪和滑板私教,冬天教滑雪,夏天教滑板。以他的水平,按小时收费平均一小时就能赚好几千,做私教那两年赚的钱加上做运动员这些年零零总总的收入,在密云买了套房,和在北体读研的女朋友领了证。

恰逢滑板国家队组建期间,他收到国家体育总局的邀请,前去担任教练,负责选材工作。在集训队当教练,月薪几乎要比之前当私教时少了个零,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

当时滑板领域也是刚起步,一片空白,没有丝毫经验,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后来队伍组起来了,聘请了许多专业的外籍教练,他从滑板队功成身退,又受命来冬季项目选材开荒。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做梦的人,但真正的梦想家,只凭热爱是不够的,不仅要有热爱做内驱力,还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单板滑雪需要像肖一洋这样的梦想家。

身后又一次响起雪板与雪面摩擦的声音。

徐槐正望着对面覆满积雪的山坡,闻声目光转回,往山上看。

那人也穿着国家队统一的黑色雪服,滑行速度很快,刃起刃落毫不减速。他飞一般从山顶俯冲下来,身形反压折叠出一个不可思议的角度,板刃立起,呲出高而厚密的雪墙。

身后,硬质的干粉雪道早就被糟蹋得不成样子,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刻痕。

他的平花技术也不错,劲瘦的腰腹发力带动雪板旋转,做了一个流畅的Drive spin,看上去轻盈又丝滑,接着又淡然自若地继续在雪面上驰骋,最后一个紧急减速,刹停在了两人身边。

他摘掉雪镜,露出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又拉下护脸,一张凌厉却又稍显青涩的脸庞,面无表情,自带一股冷冽的肃杀之气。

杞无忧先和肖一洋打了招呼:“肖教练。”

望向徐槐时,锐利的目光突然变得……温顺了起来。

“徐教练好。”

杞无忧感冒还没有好彻底,说话的时候声音有点低哑,还带着一点鼻音。

整个人都显得很乖。

“你好啊吴忧,又见面了,滑得不错嘛!”徐槐仍然戴着雪镜,虽然看不到他的眼睛,但杞无忧知道他一定是笑着的。

“谢谢。”杞无忧嘴角微微勾了下。

一个弧度不是很明显的笑。

“不是让你休息吗,”肖一洋掀了掀眼皮,“怎么又跑过来了?”

“我休息好了。”杞无忧说。

他又看向徐槐:“徐教练,你明天还来吗?”

“嗯?我明天──”

还没说完便被肖一洋凶巴巴地打断:“关你啥事儿啊,训你的练去!”

杞无忧却好似没听见,眼睛一错不错地盯着徐槐:“徐教练,明天你来的话会去单板公园么?”

“杞无忧!!!”

眼看着肖一洋就要发飙。

“我走了,拜拜。”少年迅速说完,拉上护脸,灵活地带动雪板起跳,调转方向,继续往山下俯冲。

来去都像一阵风,只余一道声音在高级道上回荡。

“明天见!”

他的身影很快便消失不见,隐匿在白色里。

夕阳照在泥泞不堪的雪道上,映出一片明灿灿的金色。

这小孩儿……

徐槐看着远处明亮的金色雪光,心道,上次还一见我就跑呢,眼神凶得像是能吃人,现在怎么突然这么乖了啊?

作者有话说:

弟弟:乖巧.jpg(装的)

第16章 野得很

“滑得不错嘛?”肖一洋模仿着徐槐刚才的语气,眼神中颇有几分自得。

虽然杞无忧时不时惹他生气,但一码归一码,能亲自从武校里选出这么一个天赋奇高的小孩儿,肖一洋心里还是很骄傲的。

记得刚开始上雪的时候。面对着脚下陡峭的高级道,许多小队员都滑得畏畏缩缩的,放不开。

而杞无忧呢,相比于旱雪练习,他在真雪上反倒更加自如,屈膝,折叠,换刃,反弓,一路雪花带闪电地疾速飞驰。

从雪道上滑下来后,肖一洋询问他感受如何,杞无忧当时只说了一个字,爽。

徐槐收回了目光:“对啊,岂止不错,简直太棒了!”

少年在雪上远去的身影,再次印证了他先前的想法──平行大回转的神,果然名不虚传。

不过,刚才肖一洋叫他……

“老肖,”徐槐漫不经心地搓了搓手套上沾的碎雪,“你刚才叫他什么?”

“杞无忧啊。”

“原来他不是姓吴呀……”徐槐有些哭笑不得。

整天听肖一洋“吴忧吴忧”的念叨,搞了半天,人家根本不姓吴。

“哪个qǐ?”他没有听过这个姓氏。

“枸杞的杞,木字旁加一个自己的己,”肖一洋也挺乐,“欸你知道枸杞是什么吧?”除了教这位外国朋友不认识的汉字,还要时刻关心他的汉语词汇量够不够。

上一篇: 无限捡尸人 下一篇: 学术型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