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学术型偶像(148)

他的翻译不仅是意思准确,语音语调也标准规范,引来了全场教授赞许的目光。

“好,我们的面试就到这里吧,”郑教授说道,“感谢楚孑同学。”

楚孑也对几位老师表达感谢之后退出了房间。

门口,马思远和史佳妤也没走,而是在聊天,看楚孑出来了,都问他面试的怎么样。

楚孑非常实在的回答道:“有点晕,感觉问了很多事。”

然后楚孑就把自己的面试流程给二人讲了一遍。

史佳妤笑了起来:“考古学就是这样的,又要懂历史,又要懂古文字古礼仪古建筑,最好还能懂点素描和英语,什么都得来一些。”

“是啊,而且最好还得身体好,能吃苦,”马思远掰着手指头,“到了工地还得吃糠咽菜,风吹日晒,没准还得和当地村民搞好关系。”

史佳妤看了看楚孑,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过楚孑这样的没问题了,看着就很有亲和力。”

马思远也点头:“还有一周就公布最终结果了,希望最后我们能成为同学吧。”

“好,”楚孑也笑了起来,“希望我们能成为同学。”

……

面试完成之后,楚孑就开始了更加拼命的看书、看文献外加看纪录片。

这些天他几乎不眠不休,一直在看这些内容。

很多时候,他都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虚拟的世界里。

而他似乎收到了很多条消息,楚孑觉得自己都一一回复了,但现实就是王一弗、阿戒和刘冰经常找上门,摇晃着他的肩膀问他为什么不回消息。

这可能就是意念回复吧。

但楚孑也不是很在意。

因为除了面试结果以外,似乎也没什么要紧事。

现在阿戒、刘冰和王一弗都一心扑在了殡仪事业上。

而除此之外,王一弗也在热心积极地研究着殡葬学的相关领域。

要说楚孑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担心,那顶多就是觉得艾院长最近头发又变少了。

似乎六月一到,艾院长还是在担心着招生的问题。

燕京市。

星途出版社,袁小雅摘下了厚重的眼镜,扭了扭酸痛的脖子。

她校对这本实习日记已经足足八天了,这八天来,她几乎除了吃睡就是在反反复复看楚孑的稿子,都没休息。

而她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出版编辑,为什么看这只有三十几万字的稿子足足看了八天呢?

是因为她的精神有点受不住。

如果是一般的小说,她还能分得清哪里是现实,哪里是小说家为了剧情而改编的手笔。

但这份稿子不行。

里面的每一件事,甚至很多的话语、对白,都是真实的。

看这本书就像是看纪录片一样,让她的心绪很难平静下来。

所以经常就是看着看着就投入进去了,忘了自己还是个编辑。

这导致她不得不反反复复,重新看个十几遍,才能回到认真工作的状态。

“星途出版社!还我血汗钱!”

“垃圾公司,迟早倒闭!”

“出版行业之耻!”

外面的抗议声不绝于耳。

袁小雅冲了一杯浓茶,走到窗户边上,看着外面抗议的员工,叹了口气。

他们星途出版社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而这都怪她。

如果不是她一意孤行,不搞教辅材料也不搞网络小说,一门心思搞现实主义文学,可能也不止于此。

但她也是实在想不通,去年拿了茅盾文学奖的作者是她一手发掘的,可是出版的书竟然一年只卖了不到五千册。

这几乎让他们收不回本。

袁小雅虽然在外人看上去精明强悍,但私下里,总在自我怀疑。

星途是和她一路成长起来的,在00年代也辉煌过,怎么现在却成了这个样子?

难道她的这一套传统的出版理念真的已经过时了吗?

现在,他们的出版社因为付不起N+1的赔偿款,总被之前裁掉的员工上门讨要。

她是唯一的编辑,也有三个多月没拿过工资了。

不管是她还是星途出版社,都要坚持不下去了。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她还想发行一本新书,这到底是不是天方夜谭呢?

“小雅,忙完的话就先回家吧,出门的时候小心一点,别被之前的熟人看到了。”总裁找到袁小雅如是说。

袁小雅点点头。

目前星途出版社只有他们两个人了。

“你觉得还行吗?”总裁又问道,“毕竟你也知道,这只是一个大一学生的实习日记,他之前甚至没有过任何作品……”

“我也不知道,”袁小雅变得不再自信,“我不知道这本书是不是只击中了我,还是也可以击中别人。”

“但哪怕是击中了很多人,我也无法预测这本书的市场成绩,毕竟我们之前出版过很多质量过硬的新小说,但销量也不忍直视。”

总裁听到此,叹了口气:“尽人事,听天命吧。”

他们已经是把全部身家压在了这本新书上,如果这本书的收益不好,那么星途将彻底宣告破产。

堪称破釜沉舟了。

但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就是这样一本书,竟然引来无数学者为它作序。

而这些事楚孑甚至都不知道,因为在半个月前,楚孑就把这本书的所有事都全权交给了袁小雅。

袁小雅也只是把这本书发给了关于殡葬学与死亡文化的几位学者帮忙看看,没想到他们都主动提出为这本书作序了。

而这本书的名字,楚孑本来起的是《我在殡仪馆帮助亡者和他们的家属》。

袁小雅觉得楚孑真的哪都好,就是不太会起名。

这书名也在几位学者看完之后获得了一致的吐槽。

于是他们悄咪咪的替他改了个名,并将“我在殡仪馆做实习生”几个字放在了副标题上。

这消息早就发给楚孑了,但楚孑一直没有回复,袁小雅就当他是默认了。

“叮咚,您收到一封新邮件。”

袁小雅正想着这本书该用什么宣传策略,突然收到了一封邮件。

是新闻出版总署发来的,通知他们已经取得了书号,并将这本书录入了CIP备案。

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印刷售卖了!

袁小雅立即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了她找到的一众学者和楚孑本人。

璞兰市。

楚孑刚全心投入的看完纪录片,伸了个懒腰,发现自己的手机收到了无数条信息。

龙茗教授、孙教授、赵教授、王教授、艾院长、猫教授、袁小雅……

都发来了消息。

而信息的内容出奇的统一。

“恭喜你!!!你的书要出版了!”

“我一定提前购买一百本分享给我的学生!”

“你这本的序是我写的,回头记得请我吃饭!”

楚孑还沉浸在挖土的纪录片之中,本就有点懵,然后他看到了袁小雅分享过来的截图。

整个人更懵了。

“您社出版的图书《他们远行后》已获得出版书号xxxx……”

上一篇: 偏向雪山行 下一篇: 追星切错号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