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学术型偶像(150)

这本书的命运不过如此。

而在她的身边,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女生小米走进了书店。

她的心中也满是哀愁。

失业、母亲去世、宠物猫失踪……

一连串的生活打击让她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在这个钢铁丛林般的燕京城,她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漫无目的地逛街时,她鬼使神差地走近了这家书店。

因为这家书店的门脸看上去残破不堪,一幅也快要经营不下去了的样子。

冥冥之中和她的人生也有些相似之处。

小米也很久没看过纸质书了。

但一进屋的一股墨香还是吸引了她。

她在四周逛了逛,发现基本上都是网络小说、教辅材料和传统大IP小小说。

要不就是关于某某政策、某某名人的书。

她对网文和后两类书都没什么兴趣,传统有名的书也多半都看过了。

本来觉得会一无所获的她来到了“最新到货”的图书面前,忽然视线被一张封面吸引住了。

那是一片漆黑的海,而上面有一叶扁舟散发着昏黄的光线。

扁舟上还有一个小人,正扶着船杆。

书名也有点意思,叫《他们远行后》。

而看到小字,小米更是被吸引了。

这竟然是一部关于殡仪馆的故事。

于是她打开了书,从第一页开始看了起来。

而令她惊讶的,是前面的几篇序言。

竟然全都是业内有名的人。

而之后的故事,让她明白了,为什么这些人心甘情愿为这本书作序。

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殡仪馆里,本以为会有些枯燥的小米却发现这些故事都是多么的感人。

这些都是通过死亡引出来的别人的人生故事。

她能体会到王花工面对儿子去世的那种无力,能明白冯静雯冯静姝两姐妹的那种斗争和纠葛,能明白猫教授对于小黑黑的喜爱……

因为这些事无时无刻都发生在她的身边。

看着看着,她忽然开始无声地落泪。

而这正好是她需要的。

看到后面,她几乎泣不成声。

活着,或者说拥有生命,到底对她来讲意味着什么。

是不是活着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足够珍贵了呢?

作者也并没有分析这些问题,只是平静且淡然地描述着他所见过那些生死。

但小米总隐隐约约有一种感觉,觉得这位作者本人似乎经历过真正的生死一样,才能用这么平淡的笔触写出其中的深意。

读到一半,她几乎读不下去了,很需要缓一缓。

而她也在此刻收到了闺蜜的消息。

“小米,最近我闲下来了,我们一起吃饭呀!”

她们是大学室友,但很久不联络了,小米也没想到对方会在此刻联系自己。

刚刚好不容易止住的泪水又夺眶而出。

小米之前的人生一片灰暗,就像是书封面上那片无边无际漆黑的海。

可这些故事给了她一份力量,让她发觉,这世界上还有如此多的事值得关注,如此多的人值得关心。

于是,她回复道:“好的。”

之后又补了一条:“正好,我有一本书想推荐给你。”

闺蜜那边立即发来一条语音,语气十分兴奋。

“什么书呀,太好了,我最近正不知道直播该聊什么,谈谈那本书也挺好的~”

第70章

小米听到闺蜜说着话,难免觉得有点震惊。

要知道,她的闺蜜可是一个吐槽主播啊,怎么能推荐这种书呢?

她立马给闺蜜打去了电话。

但闺蜜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安啦,只要内容好,什么样的书我都能推。”

“可是,这本书不是那种……书,”小米难免觉得担忧,“我担心这本书的内容太过沉重了。”

“沉重?”闺蜜笑了,“你要知道,现在的人活得多累啊,当然是想看轻松一点的内容了,那么沉重谁爱看啊。”

小米陷入沉思。

确实是这样,如果不是因为她最近的生活太过消沉,恐怕她也不会拿起这本书看的。

“我跟你说,这种沉闷的内容最适合拿来吐槽了,”闺蜜拍拍胸脯,“大家就想看这样的东西被我这种主播轻松的解读嘛!”

小米无奈,只能说道:“好吧。”

“而且,这种东西最难写的好了,”闺蜜想了想,“如果写的不好,那我可以吐槽的地方可就多了去了!”

“确实……”

小米是知道自己闺蜜的成长经历的。

虽然大多数观众喜爱她只是因为她是一个看上去很快乐的主播,似乎从来都没有什么烦恼,但小米知道,她从小父母离世,跟着祖母长大,也是受到过很多欺负的。

她很坦然的承认,闺蜜是一个比她坚强的多的女人,即使经过这么多的事,依旧能笑着,把欢乐带给大家。

哪怕她在做的是一些很迎合市场的内容,但生产这样的内容的人多了去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她的闺蜜这样混出头的。

没有资本和金主的加持,闺蜜她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的时候也是很多的。

然而就在这样的日常中,还能想起来偶尔给她打个电话、发个微信,一起出门搓一顿。

虽然她们的友谊不像是故事里的那样亲密,但也足够珍贵了。

——就像是这世界上大多数朋友的友谊一样,也许称不上是雪中送碳,千里救急,但也总是润物细无声。

所以,也许闺蜜才是最适合评价这本《他们远行后》的人。

“对了,我问一下,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啊,有名吗?”闺蜜又问。

小米这才想起来看看书脊,然后震惊了:“是楚孑……不会是之前那个退圈闹得沸沸扬扬的偶像吧?”

闺蜜的声音瞬间更具活力,直接掀翻了屋顶:“没错,就是他!太好了,这得给我带多少流量啊!!!”

……

就在小米的闺蜜等待《他们远行后》快递送达的时候,有一个全国性质的大事件也在同步进行着。

高考了。

一众学子奔赴考场,如同提刀奔赴战场一般,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厮杀。

保护道路的交警、怕制造噪声的小贩、研究食谱的家长……全世界也都在为他们让路

然而,八号一结束,等这帮神兽考完,却立马开始招人不待见。

他们瞬间变成了全宇宙最闲、最招人妒忌的一群人。

但也是在这个时候,他们之中大多数开始第一次思考了人生性质的大问题——

我能考多少分?要上什么专业呢?

很多高三学子对自己未来的专业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比如我想学理科、我想学工科之类的。

甚至,有些人直到高考结束后,拿到学校发的那个写清了各个大学专业和录取分数线的大绿本,才恍然,啊,原来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专业啊。

到底选什么专业好呢?

他们开始频繁的问亲戚朋友,问那些已经上了大学甚至工作的人,最后得出一些模棱两可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