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学术型偶像(156)

楚孑恍然,说道:“看来,无论什么时候,搞研究都和经费脱不开关系啊。”

“是啊,”史佳妤笑笑,“好在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盛,对于考古也非常重视,所以像是之前那种悲剧越来越少了。”

“哼,”马思远这时候突然插话,“只怕是也不少呢。”

“唉,咱们也不确定的事,就不要说嘛……”史佳妤撇撇嘴。

“反正,小楚,我和你说,你一定要小心屠銮,”马思远想了想,看向史佳妤,“我也不提八卦,只把我们知道的事和你说清,这样可以吗?”

史佳妤犹豫半晌,还是点了点头,又嘱咐道:“楚孑,你听这事的时候要记得,屠銮先生的学术水平是非常高的,说是现如今的秦汉考古第一人也不为过。”

“是的,”马思远终于憋不住,直言道,“在1980年左右的时候,屠銮参与并主持了一场考古,那是西汉时期一个小官员的小墓,其实里面并没有太多稀罕玩意,也就是些陶罐,撑死了有几个玉器和青铜器。”

“但是,这些不是重点。”

“重点是这位官员的墓之中,有着他曾经记录官场生活的竹简,你要知道这东西可是比很多金银玉器都有价值啊!”

“但是,就在屠銮参与之后,这些竹简全都不翼而飞了!”

“当时盗墓者猖獗,大家也只当是谁看护不利,但后来,陶罐、玉器、青铜器也都不翼而飞,而三年后,这些东西都出现在了大不列颠的一场拍卖会上!”

说到这,马思远气得不轻,“你说说,这要不是屠銮做的,有可能吗?毕竟当时整个开采都是他主持的!”

听到这,楚孑也陷入了沉思。

竟然有人这么大胆子,还会监守自盗吗?

“当时没有任何证据吗?”楚孑问道。

“没有,当时我们国家的考古现场还算不得多规范,所以这件事也只是不了了之了,屠銮才能至今活跃在学术界,”马思远摇摇头,“你也知道,那时候我们国家考古从业的人员监守自盗的并不算是少数,但像是屠銮这么大胆的还是第一个!总之,我一定要看到这些人被绳之以法的那天!”

他能理解马思远为何如此生气。

马思远本就醉心于敦煌文化,对这些事十分痛心,而就算不是因为敦煌,看到自家的文物,哪怕并不是什么珍贵文物流离失所,也没有哪个考古人能不出离愤怒。

但这是真的吗?

楚孑仔仔细细回想了一下屠銮教授的样子,总觉得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

“如果可能的话,你帮我查一查,”马思远认真道,“你之后少不了有接触屠銮的机会,看看他到底是不是这种人!”

楚孑点点头。

不论别人如何说,总要自己去亲自调查一二才算正确。

尤其是他们考古学人,更要有这种精神。

想到此,他看向了桌面上放着的那本《斯坦因西域考古记》。

这本书的翻译者是向达先生。

向达先生1923年从东南大学毕业,考入了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译员,也是从这天开始和敦煌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5年,他只身前往英国,在异国他乡开始了对敦煌经卷进行研究和阅读,在别国的地盘上研究自己国家的史料,这份滋味恐怕只有向达先生自己才清楚。

三年后,他带着抄录的几百万字资料,回到了当时正受日军侵略的祖国大地,之后撰写出了《伦敦的敦煌俗文学》和《伦敦所藏敦煌卷子经眼目录》,将我国的敦煌研究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可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在解放后那段动荡的岁月被冠上了“牛鬼蛇神”的名声,一代巨擘最终因为肾病,在极度痛苦中被尿憋死在了一所中学内。

直到1980年,向达先生才平冤昭雪。

楚孑不免感叹,也许真的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评价一位学者。

那他的导师屠銮先生又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带着这份疑惑,楚孑又泡在阅览室了好几天,把秦汉时期的资料都看了个七七八八。

然后,他收到了一封邮件。

屠銮先生邀请他过去面谈。

第74章

接到屠銮的邮件之后,楚孑心里有点紧张,但同时也有些期待。

都说百闻不如一见,他其实也很想知道屠銮教授是个什么样的人。

虽说对方在秦汉考古领域的地位无人能撼动,但楚孑内心总希望他是个好人。

毕竟只有不想其他的,才能专心研究。

二人把见面的时间定在了三天之后。

这三天楚孑也没做什么别的事,而是专心把借来的几本书都看完了。

二人没有约在学校里见面,而是约在了学校外的一家茶馆。

清水茶馆。

这个年代的茶馆已经逐渐被人遗忘,更像是个卖茶叶或者打麻将的地方。

楚孑到了地方发现这里和他想象中的大相径庭,而是充满了人文气息,里面四处都摆着书和报纸,空气中茶韵幽香,还带着丝丝墨水的气味。

他还以为屠銮教授会坐在某个座位上,但前台却把他迎进了楼上的一间办公室。

推开门便是入目的便是一个巨大的书桌,四周环绕着满满当当的书柜,房间中央还有个茶几,上面正热着开水,发出噗嗤噗嗤的声响。

楚孑竟然觉得这样挺舒服。

而屠銮眼皮也没抬,只是静静地问了一句:“来了?”

“屠教授好,我是楚孑。”楚孑说着便往前走去,停在了书桌前。

屠銮教授正在写毛笔字,笔尖沾满了墨水,力道遒劲。

很快,“既倾乾覆,唯恃坤慈。冬温夏凊,晓夕承奉”四个字便出现在了宣纸之上。

屠教授皱了皱眉,方才落笔。

“你懂毛笔字吗?”

这是屠教授今天对楚孑说的第二句话。

“略懂一些。”楚孑这话也不是谦虚,与其他的知识相比,他对书法懂的确实不多。

听到这话,屠教授倒是抬眉看了楚孑一眼,又问:“临过这一篇吗?”

楚孑摇了摇头:“我练过楷书,但没临摹过这一篇魏碑。”

屠教授感到几分诧异:“你认得出这是魏碑?”

“是的,”楚孑再细看了两眼,“这应该是魏碑名篇《张猛龙篇》。”

屠教授低沉的“嗯”了一声,又道:“现在练魏碑的很多,但掌握其中精髓的人少,魏碑雄强古朴,但现在人太复杂了。”

楚孑明白屠教授意有所指,但也不知道该如何答应,只好站着没动。

“你这几天没闲着吧?”屠教授又问。

楚孑方才上前一步,回答道:“是的。”

“你应该听了我不少事?”

“呃……”

楚孑卡了壳,本来他以为屠教授问的是关于看书的事,没想到屠教授问的是这个。

“当然,这也正常,”屠教授坐到了茶座旁,将热水倒入了杯子中,“你都听说什么了?”

上一篇: 偏向雪山行 下一篇: 追星切错号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