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学术型偶像(263)

在古时候,濮人也被称为“百濮”,而这个名字的来源已经不可考了。总之能在史书中见到最早的关于濮人的记载,就是在《尚书·牧誓》之中,说濮人曾经与庸人、蜀人、羌人等等一起参与过周武王牧野誓师,一同讨伐商纣王。

而时至今日,濮人这个说法已经被取代了,所谓的濮族从现有情况来看,应该也已经成为了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的祖先。

古代时候,濮人非常热衷于种植茶树,所种的茶树分布也极为广阔,不仅在我国云贵川地区都有种植,就连现在,与我国接壤的越南、老挝、缅甸等地,也能看到他们所种植的古茶树的身影。

至于普洱这个名字的由来,应该与宁洱乡有关,在清朝之前,宁洱乡及思茅乡附近地区就叫“普洱乡”,李文猜测应该与穿城而过的东洱河有关。在2007年,经过政府批准,才重新把思茅乡更民为普洱市。

这样一来,普洱茶才算是有了正名。

楚孑听完也是觉得受益匪浅,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茶叶名,也凝结了这么多的历史。

等到李文讲述了一通,时间也已经接近正午了,而他们的小车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景星乡政府。

景星乡并不是一个多么发达的地方,连马路和人行道都破破烂烂,也鲜少有高楼大厦的存在,整个乡最繁华的不过是一条像是大集市一样的商业街道,然而乡里随处可见茶叶作坊、茶叶公司,甚至有不少小型的旅行公司,提供多条可以看古茶树的路线。

不过,李文指着那些招牌说,都是骗人的。

因为只要找一个景星乡居民随便一问就知道,环绕着景星乡的到处都是古茶树,根本不需要特定的路线,随便走走就能遇到了。

而李文又讲,景星乡之所以有这么多古茶树,还要得益于解放前,这里有一个名叫李子忠的人,他在1941年前后,从临近省份请来了很多制茶师傅,学习做茶的经验,大力倡导当地的茶叶种植与制作。

据说,他当时带人种下的茶树,有37万棵之多。

但因为牵扯面积太大,统计困难,现在具体数字已经不可考了——总之,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楚孑听完,感觉有些受到了鼓舞。

原来一个人也能改变一个乡,甚至几个乡的命运。

这可真是功在千秋啊!

如今的景星乡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茶叶生产基地,这里最老的古茶树树龄大约有150年,平均年龄也在70年左右,对于茶树来说,正是产出茶叶的壮年时期。

经过简单的休息,到了下午,李文便带着他们进山了。

第一站,他们选择的就是当地最有名的“凤凰窝”古茶园。

虽然在地图上看着直线距离只有几公里,但真的走起来却是困难重重,车子只勉强开了一公里左右,剩下的路就没法再走了,楚孑只能在二师兄的哀嚎之中下了车,徒步前行。

而这里的山路条件比澜苍和景迈难走了太多,楚孑粗略估计,这里的山体坡度大概有60°,而且非常崎岖,古言所说的“鹅肠小道”诚不欺我,每走一步都要耗费不小的体力。

李文看二人的样子,还笑着解释,这要不是之前有某位领导来视察,连这种小路可都没有。想要上山,只能瞎走,走丢人是常见的事儿。

走了也不知道多久,李文突然说了一声,到了。

楚孑和二师兄赶忙抬头,只见这附近还是各种翠绿,并不见什么古茶树的痕迹,但随着李文的手指,二人细看,这才发现原来在遮天蔽日的各种乔木之下,以及它们之间,竟然长着一棵棵茶树。

楚孑瞬间就想起来《茶经》中所说的“阳崖阴林”,即在朝阳的山崖处有可以遮盖日光的森林,这便是最适合茶树生长的条件了。

二师兄向来百无禁忌,伸手便从茶树上摘下来了一根嫩芽,细细咀嚼片刻,便道好茶。

楚孑见李文默许,便也有样学样,只见那茶叶嫩芽饱满厚实,咀嚼时有苦涩味但又有回甘,确实是很好的茶叶。

李文又讲,说这里本来叫作“阴功水大茶地”,二师兄忙问为什么叫这么个奇怪的名字,李文便指着前面一道道的小水池,说因为这里经常有赶路的人,所以山民们便从山上的山泉处背了水过来,放在小水池里,给来来往往的路人喝,积攒阴德,所以才叫“阴功水”。

这是一种独属于劳动人民的善良,山路已经这么难走了,但他们依旧会从上面背水下来,给路过的人喝。

至于为什么现在改名为“凤凰窝”了,李文解释,因为要去普洱市参加斗茶比赛,山民们觉得叫阴功水不好听,正好因为这里的孔雀多,便随口起了个凤凰窝的名字报上去。

却没想到这里的茶叶在斗茶比赛中好几次都扒得头筹,拿下了金奖,直接打响了凤凰窝的名气。

当时当地的领导都没听过凤凰窝这地方,还以为是外地哪里来的偷摸来参赛的人呢,打了好几个电话又来实地考察,才知道原来这凤凰窝就是阴功水,还闹出了一些笑话。

楚孑他们又绕着凤凰窝茶园走了走,这里并不大,大约只有50亩,但因为种植在60°的山坡上,显得十分不容易。

而这里和澜苍不同,是人工种植的古茶树,所以品种也很单一,都是纯种的易武种。

楚孑记录下这里的信息后,便和李文与二师兄一道离开了。

之后,他们朝着大山的更深处进发,据李文说,里面还有一片更大的古茶园。

第150章

山路依旧难走,在阴功水大茶地再往上,山路的坡度往往都超过了60°,三人几乎只能手脚并用,十分狼狈的向上蜗行。

饶是他们已经十分注意了,但楚孑和温如玉毕竟不是常走山路的人,二人还是还是摔了好几个大屁蹲。

幸亏山路虽抖,但土壤的腐殖质含量很高,非常松软,因此摔了几跤也并没有受伤,反而成了一个乐子,等到二人的裤子已经沾满了泥土,最后一点顾虑便也没有了,干脆大踏步地向上走去,摔就摔了,速度反而加快了不少。

走了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李文又说了一声“到了”。

这里就是小平掌。

楚孑环顾四周,只见这里也到处都是茶树,他和温如玉细致观察片刻,发现这里的茶树树龄都在200年以内,更多的都是100年左右的。

而温如玉比楚孑还有敏感一些,环顾片刻便笑了,直道:“这里真是风水宝地啊。”

楚孑不解:“怎么说?”

“你看,”温如玉一乐,“这些茶树的栽种是不是像八卦阵一样?”

楚孑又环顾四周,整体一看,也笑了,“还真是。”

这里的茶树栽种的都很有章法,竟然形成了一个八卦阵图样的地带。

李文解释道:“听说在解放之前,这里有一个王区长特别爱喝茶,坚信小平掌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就把茶树栽种成了这样。”

上一篇: 偏向雪山行 下一篇: 追星切错号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