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后宫当社交悍匪(101)

当初二人一同献艺。

张贵人拉着秋贵人一起,明显就是要让不擅跳舞的秋贵人给自己当陪衬的绿叶。

秋贵人假装不知道,反倒将其作为展现自身美貌与身姿的机会。

把“擅自献艺”的锅推给张贵人,自己则是自卑,忧虑,尽全力表现的被迫模样。

后来两个人一起得宠。

秋贵人上了皇后的贼船,待遇更好一些。

张贵人就挑拨了王充媛和秋贵人的关系,使得二人势如水火。

秋贵人因为在皇后溺水时替华妃说话,受到皇后的针对,张贵人趁机落井下石,给她找过不少麻烦。

秋贵人便在皇后没了之后,隐晦地指出张贵人仪容不端,叫对方吃了一顿禁足。

“行至锦鲤亭附近时,张姐姐提起从前的旧事,问我担不担心她将我推下池中。”

“嫔妾是诚心请姐姐出来,想要与她冰释前嫌的,自然不怕,便主动要去锦鲤亭。她却不知为何,言语间很是不耐烦,再然后……嫔妾便不慎落入湖中。”

事情说到这里,知情人便有了事情的脉络。

张贵人本想吓唬秋贵人,不让对方靠近锦鲤亭,结果反被发现不对。

秋贵人落水,陷害张贵人是阳谋。

让池中的布局暴露,才是她真正的目的。

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想要什么样的结果,当事人愿不愿意承担这份罪名。

张贵人:“是,秋贵人是嫔妾推下去的,所以嫔妾激她带我去锦鲤亭,也正是因此没有下去救她。”

秦玉逢:“本宫就说,秋贵人那么漂亮,怎么会故意陷害别人呢。”

秋贵人闻言,娇羞地垂下头。

贤贵妃横她一眼:“好歹是圣上委派来审理的人,少说这些没理的话。”

秦玉逢立刻收回目光,十分老实地说:“贵妃娘娘说的对。”

贤贵妃:“那池中的东西,也确实是你命人安排的?”

张贵人:“是,我与她积怨已久,怎么可能与她和好,答应出来,也只是想趁机报复,再陷害她是在污蔑我。”

她只要一口咬定做这些事情是为了害秋贵人,贤贵妃和华妃就没法将没有出现在这里的人牵扯进来。

二人深知再审下去也没什么意思。

她们能做的,也只是将经手的人都抓起来,看看能不能审出些什么来。

然而那些人确实不知情,甚至都不知道张贵人是如何与帮助自己的人沟通的。

而作为唯一的知情人,张贵人在被严加看管的情况下,成功地“畏罪自杀”了。

张贵人虽是怀王进献的良籍女子,但并没有父母亲眷,九族里剩下的人许多年都没有跟她有过来往,要牵连的话未免太过无辜。

“爱情害死人啊……”秦玉逢挤在淑妃的贵妃榻上,忧愁地说。

淑妃瞟她一眼:“你心疼她?”

“怎么可能!本宫绝不允许这个后宫里有打胎小分队的存在!”

秦玉逢猛地一拍大腿:“对付我也就算了,她竟然敢算计我最宝贝的淑妃娘娘,简直罪无可恕!”

是的,锦鲤亭那边的布置,原本是为淑妃准备的。

怀王不知道打哪儿听来的消息,以为秦玉逢是真不能生了。

若皇帝真的一心挂在她身上,那淑妃肚子里的会是本朝唯一的皇子。

只要淑妃这个孩子出了问题,那皇帝就会陷入没有继承人的境地。

就算皇帝之后为了继承人会再宠幸其他的女人,没有皇子这件事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他的污点存在。

还能够离间皇帝和秦家的关系。

这些好处,足以让他出手。

败露之后,也不过是折了早就提防的张贵人和一些微不足道的棋子而已。

淑妃听秦玉逢说这件事,眼中闪过后怕,抚着肚子说:“我只想有个人陪我,根本无意参与这些事情。”

淑妃是真的很担心秦玉逢因为类似的事情同自己疏远。

在前朝吵着立后时,她便说过类似的话。

淑妃:“若你有了孩子,我必然让我的皇儿支持他做太子的。”

秦玉逢笑着闹她:“怎么若我生个公主呢?”

淑妃犹豫了一下,还是把礼教丢在脑后:“只要你能摆平其他的事情,本宫依然说话算话。”

“便是为了你这句承诺,本宫也要叫怀王为这件事付出代价。”

天气转暖,怀王是时候破产了。

第66章

要扳倒一个从夺嫡之争中活下来的亲王,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哪怕怀王现在手里没有兵权,也没有实权。

皇贵太妃背后的势力,以及他的嫡系队伍也不是吃素的。

手伸到后宫还能不沾腥地收回去, 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秦玉逢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将二十五岁以上的宫女(除了有正式品级的女官之外)放出皇宫,年龄六十岁以上的太监送去行宫从事更加轻便的工作,丧失工作能力的送去庙里养老。

对剩下的无品级宫人进行基础考核,重新调派。

女官则进行专业考核, 将其中三成降为普通宫人。

各宫妃嫔有权留下原先伺候在身边的人,但要向贤贵妃递交申请。

为了避免狗急跳墙,以“修整宫规”为由, 命有资历的宫人整理前朝与本朝新增的宫规,再写下自己的见解, 递至贤贵妃的案头。

贤贵妃于月中召集众妃, 一同修撰宫规。

亲手制定宫规, 哪怕只是一个可能, 对大半辈子都耗在宫里的宫人来说, 具有无比的诱惑力。

跟这个比起来, 徒子徒孙屁都不是。

何况现在他们老了之后是国家给养老, 不需要考虑没后的事情。

这一项操作平等地痛击了所有在宫里埋桩子的人,自然包括怀王的人。

经此整顿, 不说到水清无鱼的程度,也大大加强了皇帝对后宫的掌控(没有皇后, 后宫职务的任免权只有和太后有, 太后不管事)。

秦玉逢做的第二件事, 就是ban了怀王的军师,再给他匹配一个猪队友。

怀王的幕僚不在少数, 其中不少都折在夺嫡里,后来新帝登基,又走了一批,剩下的人里面,最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叫做许显的人。

许显其人,年幼丧父,随母亲寄住在外祖家,后就读于筑林书院,聪慧好学,对时政有着独到的见解,受到师长称赞。

也因此受到外祖孙辈嫉妒,表兄杀人,令他顶罪,因母亲病重,他不得不同意。

是怀王将他从大狱中赎出,后替其翻案,将其久病的母亲接到京城医治休养,又给了他一份门客的工作。

无论从那个角度看,许显对怀王的忠心都不是其他人能动摇的。

只能给他一个不得不离开怀王的理由。

在某日的朝会上,有人上奏说丹州豪强派人刺杀丹州刺史,欲仿蜀州行事,丹州刺史险险躲过,却痛失副官,如今被圈禁于府中,不能行刺史之职。

而当地的豪强则是无辜地表示自己没有做过这种事,刺史也只是自己不远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