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世界首富绑定导演系统(213)

须知,各区文化差异极大,一个节目可能在一区火爆,但在其他二十多区,可能几乎没有水花。全球不同地区的观众口味差距极大,对于同一个人,有人喜欢,有人反感,有人无感,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喜好而不冒犯任何人,节目组上这么多人,总有人是他人的雷点。

可想而知,做一档全球综艺有多难。

也正是因为全球向综艺太难搞,所以才比较少这类的节目。

说白了,看节目,总是免不了投射自己的喜好,毕竟只是为了娱乐,何必想那么多呢,很少人是抱着其他目的看节目的,比如吴歌这种纯粹的追电影的人。

目的不同,性格不同,包容度就不同,这很正常。

在此基础上,《导演卡特》出圈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它的多元性。不同个性的导演、来自全球各地的演员以及丰富的题材内容,总有人能从中找到自己喜好的一款吧。

时间一天天过去,热搜不断变换。这其中,吴歌格外关注周疑的剧组。

据她所知,周导为人相对冷漠,对作品有相当严格甚至变态的要求。不对他的眼,他可能看都不看,对他的眼,他就会表现得十分友善,不能说极致双标,只能说极致的自我标准。别的不说,周导的兴趣确实是大众意义上的变态兴趣。

她不担心拍摄是否顺利,而是担心拍摄期间会不会出事。周疑是那种边缘线的人,一旦越线,就走远了。

“为了实现内心的追求,我会不惜犯禁吗?”

吴歌不禁自问。

时间一天两天的逼近,全球范围内都有大事件发生。

B区财务局局长莫斯利奇以多重组合手段,短时间内不仅扼住了B区经济的下滑,还实现了部分产业的升级。赫尔格、海森堡、极光等财团的投资盘活了一绿万顷的B区股市,刺激了区域经济发展。

同一时间,X区麻烦不断,埃森特手下不断被抓,失势之居眼看着不可逆转,他越来越疯魔,已经开始昏招百出。

而同时,《导演卡特》的宣发已经差不多好了。

-

逼近上映。

桑托斯处理好所有事情,联系季管家,问:“老板情况如何了。”

季管家忧愁道:“不太好。”

桑托斯一惊:“不是拍完了吗?”

季管家:“少爷的要求更高了。”

桑托斯笑了笑。

不过,他还是得提醒一下。

“老板花在拍戏的时间太多了,作为兴趣爱好很好,但是否时间有点长了?”

就休养来说,这都将近一年半了。虽然一直都在工作,但人也不能总是打两份工吧?主要是这两个行业的跨度不是一般的大,基本上可以说没有关系,两种思维方式切换来去,负担可想而知。

老板是老板,不是超人。

“关于这点……”

季管家心里也纠结。

他自然希望少爷做喜欢的事情,可是……

桑托斯:“赫尔格方面也希望老板回来坐镇了吧?”

赫尔格的创建跟老板的个人魅力有很大关系,说实话,很多人是冲着老板来的,后来越发展越庞大,人员越来越多了,但不变的是,大部分的高层人才是依靠老板维系起来的。老板宣布休养其实有部分消解个人权威的原因在吧,老板总是希望其他人能快速成长起来。

但是果然,老板不在,冯笑面对那些刺头一样的天才,多少有点孤掌难鸣,冯笑是管理型的专家,但她不是科技方面出身,理解方面或多或少有点咬不上科学家们的思路。

冯笑已经在呼喊了,要周礼快点回来,她也要年假休养。

季管家感到难办,但想了想,还是说:“等少爷拍完这个片吧,他应该自己也有考虑了。”

桑托斯点头,心想咋自己不会科学呢,不然就能为老板分忧了。

话说回来,好像新来一个家伙很有才能的?

他想了想,道:“祝老板顺利。”

通话挂断。

季管家走到监控室。

监控屏幕上是一间排演室,几十个“演员”同时在对戏。他们每个人都要抓好说话的时机,让对话连贯地推进下去。

然而麻烦的是,拍摄手法要求一镜到底。

每个人都不能有差错,都一定要演好自己的角色。

少爷排了这场戏三天多了,几十次都不满意,特别是针对芳岁好的演技。

周礼回来谈论此事,只是说:“‘彻底崩溃’是很难演出来的吗。”

季管家:“没有经历过的话,很难体会这种心情吧。”

每个演员都有一套“情绪包”。

“情绪包”就相当于他们的弹药包。

比如你一说悲伤,他们就立刻从情绪包中取出悲伤,迅速完成表演。

但是“情绪包”只能存储他们有过的情绪,或者他们可以摸索、体会到的情绪。

一旦你向他们要求情绪包之外的情绪,他们就可能会迟疑几秒,或通过表演的逻辑,或通过他们对人性的想象力,尽力为你表演出来。

芳岁好的问题就在这里。

就是差那么一点,还不够“彻底崩溃”。

季管家:“如果真的彻底崩溃了,只怕就不是演的了。”

周礼点头:“我既希望她彻底崩溃,又不能让她真的彻底崩溃。”

他的顾忌就在这里。

导演的工作是什么呢,无非是引导演员作出正确的表演。

假设演员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演的状态,一种是真实状态,两种状态之间存在一层隔线,通常来说,他们采用的是演,而不是真正地成为剧本的角色。

可是演有时候表演力度不够,需要他们跨过去,真正成为那个角色。

这种情况,如果角色比较普通,那还好,可如果角色精神比较复杂,比如杀人犯、精神分裂者,那怎么办?

一旦跨过去,还能回得来吗?

据说有人因为演了极端的角色,自己也落入那种状态,此后都不得不看精神医生。

作为导演,周礼犹豫了。为了作品,他可能希望芳岁好跨过去,可是为了芳岁好,他就得放弃这段戏的极致追求。

他以前是没有这种困扰的,现在有了,原因不是别的,正是因为他看得更深了。

他能够明显看见,表演还可以再深入,而不是停留在真实的表面。

“这是我的问题吧。”

周礼思考,“我应该告诉她怎么做,而不是让她自己想。”

季管家明白周礼的犹豫,想到了一个人,道:“同样的情况,如果换做周疑,他一定会让她跨过去吧。”

那倒是,周疑就是这种人。

他会让演员在一部作品中倾尽所有,好像演员一生就只能拍这一部。

而演员又何尝不愿意。

飞蛾扑火,就烧这一遍,但好歹让全世界看见了自己。

他们就是这么想的,所以才选择了周疑的剧组。

就为了一场戏,这么做值得吗。

周礼心中思考。

上一篇: 从垃圾堆爬出来后 下一篇: 得闲食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