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自己,不要勉强!
就连吴歌看完《拜欲教》出来,都是一脸的面色苍白,走路摸不着北。
《拜欲教》剧情的简单描述就是一个高洁的男人,因为一次意外的遭遇,陷进了一个名为“拜欲教”的地方,从此沦为被诸恶凝视的对象。
男人虽然无力,但就是不想同流合污。
其中的痛苦与挣扎可想而知。
具体故事无法描述,总之,这个电影的主题是权力、性、凝视。故事情节相当可怕,几乎可以说是把最美好的东西以最恶的方式破坏给你看。
遍布电影的是人在权力下的异化、在凝视下的变性……
其中,好多个情节属于看一眼就能让人一辈子印象深刻,再忍不住骂一句变态的。
总言之,那种人性的恶的极致与自我之间的激烈博弈,吴歌估计有人都要看出心理阴影了。
但《拜欲教》恐怖的是演员的演技。
吴歌无法形容,非要形容的话就是“惊心动魄”,她看得时不时鸡皮疙瘩。周疑不知道是怎么导的,他用的那个演员绝对不是演技好的类型,也不是什么演技天才,但在他的导演下,那演员演得仿佛自带一种巫术,眼神深处的不是戏,而是……更加触目惊心的东西。
真的太吓人了。
整部电影的艺术、审美已经到达了当代电影的顶级,结局最终万事破灭般的诗意表达更叫人震撼不已。
吴歌以前看过周疑的电影,知道他以往的风格。所以更清楚,周疑这部电影超越了他之前的所有电影,他的剧情框架并不特殊,但是他拍出了……一种难以想象的高度。
“拜欲教”极有可能成为近代电影史上不得不提到的隐喻符号。
吴歌甚至从中联想到了太多东西,比如看似膜拜神佛,实则膜拜欲望的人们……
就是可惜,内容放出来绝对分分秒被和谐,网上的讨论度必然不会太高。
另外,没有这方面爱好,不是这方面兴趣的人,肯定不会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
“票房先不说,但分数绝对很高。”
吴歌出来之后还想看第二遍,如果可以截图的话,她多想截几个图下来。
最后,她做出一个评价:“这部电影讲了重重挤压下的人性的分崩离解。”
可你要问《拜欲教》能不能赢,她的答案是不太可能。
因为真的太小众了。就是她看完了也不敢声张,告诉别人我今天看了《拜欲教》。连她都这样了,其他人更不用说,所以《拜欲教》只可能是小众圈内鉴赏的影片。
“假如我的喜好是小众中的小众,不为世俗认可,我敢跟人坦诚吗。”
吴歌不禁思考起这些问题。
文艺行业的“自我”很重要,与自我相配的还有“自由”,但是任何人都知道,自由是不可能自由的,大众能够认同的内容是有限的,你一旦跨出线外,就有可能遭到铺天盖地的恶语,无数的人会要求你纠正你的思想,仿佛光是拥有这种思想,你就罪无可恕。
历史上也确实有这种情况。
某个地域的古代时候,宗教的神明与其绑定的“善”控制了绝大多数人类,要求人人禁欲,按照非人的规范行事。如此下来几百年,人性在宗教的压迫之中滋生反抗之心。
后来,有些作家被逼得疯了,居然通过歌颂“恶”来反击“善”,通过赞扬恶魔来反击神明,通过赞美恶魔的丑而对抗神明的美。
这是何等的大逆不道?
这些作家被他们的时代批判得仿若臭水沟下的老鼠,却在后世被世人铭记,被认为是推动人性觉醒的先驱。
时过境迁,他们的作品现在广为流传。
“是否,我们现在无法认同的作品,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一种大众常见的作品?”
吴歌忽然感慨。
但说实话,她并不清楚。
文艺太复杂了,谁也不能预测文艺的未来。
不能预测几百年后人类世界将流行着什么样的文艺。
也许周疑拍这个片,在意的只是“质量分”吧。
特别是……能不能赢过舟导。
吴歌想了想,自喃道:“但是舟导未必在意吧。”
-
当此时,九点档的电影差不多都播完了。
陆续有人离开放映室。
同时,热搜也陆续跳起来了。
而常红归几人仍留在《百年教育》的放映室。
他们倒是想走,但是莫名地站不起来。
“这部电影……好长。”
常红归忽然道。
另一方。
周疑也看完了《百年教育》。
他望着屏幕上滑动的幕后名单出神,不知道在思考什么。
而同时,有人闯入了他所在的放映室。
他们正是X区特务。
其中一人道:“周先生,麻烦你跟我们回x区吧。”
-
另一方。
剧组宿舍。
季管家察觉到了x区的动静。但这个时间少爷还在补觉。
助手小声说:“跟我们没关系吧。”
季管家同样小声道:“的确,那是别人的家事。”
比起这个,《百年教育》的放映情况才是他们该在意的。
所以,《百年教育》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呢。
那就要慢慢讲了。
12点的第二档,又一群观众走进了放映室。
抱着期待与紧张,他们看向了电影屏幕。
作者有话说:
第66章
荧幕中的女人二十多岁, 表情有几分故作成熟,而眼神却暴露了她的青涩。
巴士行使中,她坐在靠窗的位置, 脑袋侧偏着, 视线微抬, 定在天空与森林的交界处。
巴士的目的地是一座小镇,但她的目的地还要更远, 是山间的一座小学。
她是来支教的。
她抿了抿嘴, 眼睛泛着泪光,眼神在坚毅和迷茫中切换着,几秒而已,她就演出了好几种的情态, 让人不禁关心她的命运。
她是怎么了?
接着是插叙, 几个镜头交代了她的身份以及家庭背景。
她是大四,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但是对未来很迷茫,她的妈妈让她快点考教师编, 说做老师最好, 未来稳定,工作不多, 又有假期,退休好养老。但是她不想, 因为她性格上不擅与人相处, 老师这种接触很多人特别是孩子的工作,她觉得自己做不来。
她小时候是个顽皮的孩子, 她自己都不太喜欢老师, 又怎么能当呢?
可她是中文系, 除了做老师、考编,她还有别的选择吗?
她很迷茫,甚至还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恐惧,时不时地感觉心钻痛。
浑浑噩噩之中,她忘记了选社会实践课,这但个课不选的话,她就无法毕业。慌忙下,她选了最后一个有剩名额的公益实践课。选课系统关闭,她刚要松口气,却见是公益支教课程,朋友圈中经常被吐槽,风评最差的一个公益实践课。
她那时愣了很久,鼠标点在弃课的按键上,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要么她放弃这个课程不去修,要么……尝试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