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147)

作者: 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沐青有气无力的看着被憨批哥哥划的看不出原样的舆图, 很想知道他的脑袋瓜里装的都是什么。

洪都现在还在朝廷的掌控之下, 连陈友谅都没打到那儿,他们怎么打?

他没记错的话, 那地方现在叫龙兴,洪都是隋唐时的旧称呼,至正二十二年的时候陈友谅麾下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献龙兴城于他们朱老爹,随后朱老爹把龙兴路改成“洪都府”,然后命战神哥为大都督,邓愈为江西行省参政,一同驻防洪都。

现在离至正二十二年还有好几年,规划一百条路线也没法打啊。

“哥,没人和文正哥说现在打不过去吗?”沐青小声问道,“他现在这样子像是今天晚上就要飞过去打仗一样。”

沐英耸耸肩,“不知道啊,我们说他又不听,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洪都战神’,别人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

朱文忠叹气,“完了,昨天说了一天的不能骄傲自满,现在看来除了文正哥谁都没飘。”

沐青拖着小脸,“谁说不是呢。”

朱文忠后退一步,“我感觉文正哥现在这样,别人用个诱敌之计他十成十的会上当。”

沐英拉着小短腿弟弟一起后退,“我们也这么觉得。”

战神不战神的他们不确定,被人忽悠打败仗的可能性倒是很大。

朱文正活动拳头,“你们以为我听不见你们说话?”

“我们说的是实话,这年头连大实话都不让说了吗?”仨人赶紧往外跑,一点面子都不给老大哥留。

朱文正和朱文忠已经成家有单独的住处,沐英倒是没成家,但是他从进军营开始就没怎么在家住过,现在帅府后院女眷渐多,他们回来也不好乱跑,于是目标精准直奔沐青住的小院儿。

朱大帅行军打仗多年收的义子两个巴掌都数不过来,现在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不过现在收的义子都在军中,住在帅府的只剩下沐青一个。

看现在的情况,他近些年搬家的可能趋近于无。

朱文忠栓上门拍拍手,呼噜呼噜小老弟的脑袋叮嘱道,“文青,我们过几天就要离开应天府,你在家好好念书,等哥将来闯出来个比‘洪都战神’还厉害的名声就让你去当大官。”

沐英不太乐意,“文忠哥,文青要随军也是跟着我,跟着你多麻烦。”

朱文忠偏不,“跟着我有什么麻烦,我弟我还不能护着咋滴?”

他现在已经开始单独带兵,这小子还跟在主将跟前跑腿儿,怎么看都是跟着他有前途。

沐青抬头望天,有没有可能,他以后可以不上战场呢?

哥哥们都是战神,各个都有出息,就让他当个没出息的小废物吧。

双手合十.jpg

兄弟几个都在家的时候家里很热闹,沐青以为就算走也要过几天,没想到第二天人就走的差不多了。

走的不只几个哥哥,城里回来开会的大小将领都返回各自镇守的城池,朱大帅要不是为了等人估计这会儿也不见人影。

沐青打听出来他们集体听的是哪一段视频后紧张的不行,以前放出来的视频要么离他们远要么是朝廷大局,说再多也没事儿,这次都说到他们自己跟前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红巾军北伐那期讲完他们家老爹转头就想办法弄死了赵均用,这次会不会提前和陈友谅杠上?

形势瞬息万变,真让他头秃。

朱老爹那么聪明,应该不会在打不过的情况下还要打,他要对老爹有信心。

沐青愁了几天后反应过来他发愁也没有用索性什么都不想,比起发愁他们家老爹的江山大业,他还是发愁他自己比较好。

朱大帅等来几位特意给儿子找的大儒名家后心情大好,安排好几位先生后便带着亲兵离开金陵城,留下他可怜的崽哆哆嗦嗦面对一群先生。

小朱标见到先生之后终于意识到即将发生什么,抱着哥哥的大腿眼泪汪汪不敢动。

沐青也不敢动,但是他们不能在先生们跟前一句话都不说,只能将求救的目光投向再一次留守后方的马夫人。

马秀英从来不惯着孩子,先和几位先生道声失礼,留小娃在房间里和先生们联络感情,自己拎着亲儿子去外面讲道理。

沐青:???

娘,是不是哪里不对?

小豆丁看看敞亮的大门,再看看笑眯眯的先生们,欲哭无泪。

他们家老爹之前已经四处分发招贤令将各地有名的读书人都喊出来做官,实在喊不出来的就算,来一个是一个,少一个两个的也不亏。

因为他对读书人的态度特别好,对富家大户的态度也称得上可以,各地的名门大户耐着性子过了好些日子缩头缩脑的生活,确定拿下应天府的朱元璋朱大帅和隆平府那边的张士诚张大帅不一样,于是前来投奔的更多了。

废话,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有钱人更惜命,当然哪儿安全往哪儿跑。

张士诚只对贫苦百姓好,见到有钱人就抢,稍有不慎身家性命都保不住,朱元璋到底是个什么人他们不清楚,至少表面上对各地名门富户很客气。

他们不需要太多,有表面的客气就足够了。

天下这么乱,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他,大都的朝廷还好端端的,谁也不知道最后花落谁家,保住性命最重要。

朱大帅看人很准,他可不想让心性不正的先生来带坏他的宝贝儿子,这次找的都是不慕名利的清白读书人。

换句话说就是,这次来的都是拒绝了他不只一次的硬骨头。

至于这次为什么答应,当然是他的一片赤诚之心感动了那些只会读圣贤书的家伙。

沐青觉得他们家老爹就是好话挺多了想听坏话,纯属找虐。

老爹喜欢找虐他不喜欢,希望先生看在他还是个孩子的面子上不要太凶。

小豆丁心里哭成狗子,面上还得保持稳重给各位先生见礼。

没办法,他不能丢一大家子的人。

这位宋濂宋先生,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应该都知道他,《送东阳马生序》是必背篇目,谁不会背几句“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至书以观”都是上课没好好听讲。

宋先生本来在山里潜心著述,刚从山里出来没几天就赶上起义军打过去,只得赶紧让家人收拾行李进山,他自己留在城里没走。

第一次被邀请到书院当先生,拒绝。

第二次特意设学堂让他当先生,态度有些松动。

朱老爹一鼓作气,这次直接将人请到应天府,任命他为江南等处儒学提举,顺便来帅府给小朱标启蒙教他《五经》。

这位的名声不用强调他也知道,老爹说小朱标刚刚启蒙学不了那么高深,这位先生主要是给他请的让他好好学。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这位唐仲实唐先生,幼年勤奋苦学名闻乡里,二十多岁立志“领州牧”,然而乡试不中把人打击回来了。

不过有才之人在哪里都能闪闪发光,他住在金陵的时候阵名儒士大夫都和他交好,先在城里明道书院任训导,然后成为整个集庆路的训导,之后官职几番变动,反正都是训导、教官、儒学教谕、儒学正之类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