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170)

作者: 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一个个的看他儿子跟看命根子似的,又不是他们儿子他们急什么?

第96章

朱元璋原本想的是给他给兄弟们讲道理, 结果人到跟前却反了过来变成一群弟兄围着他说之以情晓之以理。

什么兄弟之间有什么话敞开了说,什么大哥你稍微大方一点别让他们过的那么紧巴毕竟豁出去性命造反不是为了吃糠咽菜的,什么要是大哥实在不愿意他们也不介意以后肯定绷紧皮绝不贪污受贿, 什么孩子不能逼太紧尤其是嫡长子一定得精心教养。

吧啦吧啦一大堆, 根本不给他留说话的空。

一拨说完还有另一拨, 掏心掏肺表忠心的有,战战兢兢认错表示以后绝对不嚣张跋扈的有,甚至还有上来就抱着他的大腿嚎啕大哭说以后不打仗了要去学医的。

连字都认不全学个屁的医,赶紧回军营好好带兵打仗去。

不管怎么说,这些还没有真正拿到从龙之功的弟兄们还没有神仙口中的目无王法唯利是图,如今的反应着实让他松了口气。

神仙提到的将来血流成河,不说标儿病逝的契机, 他们双方也都有问题。

如今这各打五十大板, 咳咳, 他挨十下弟兄们挨九十下, 这事儿说开了就算过去了,他们还是战场上可以托付姓名的好兄弟。

只是淮西勋贵这边轻拿轻放,文人那边却不好收场。

神仙说的不错,他为了尽快稳定局势对各地世家大族很是优待,大族在地方盘踞多年,势力盘根错节早就拧成一股绳, 他们的利益轻易碰不得。

文人心大,他们只想上头的皇帝是个摆设,一切事情都由他们商量着来, 平时没事儿结党营私吵吵架, 一旦触及他们共同的利益便会一致对外。

他们想把所有好处都占完,可世上没有那么好的事情。

出力打天下的是他们, 那些地方大族凭什么觉得他们会把辛苦打下来的天下拱手相让?

治理天下需要读书人,却不代表没有这波读书人没法治理天下。

实在不行的话,杀一波重新培养一波,狠是狠了点儿,至少短时间内新提拔上来的那些不敢有小心思。

朱大帅已经打下来那么多地盘,这些问题他不是没有看到,只是本来想着等打完天下再慢慢解决文官的事情,睁只眼闭只眼想着战事为重,现在问题挑明放到明面上,他想睁只眼闭只眼都不行。

他一直以为李善长和他一条心,结果最让他没法处置的就是老李。

常遇春亡于军中他能理解,廖永忠被儒生忽悠他能想到,蓝玉嚣张跋扈他也不意外,唯有李善长,这人从打滁州时投奔他,是名副其实的大明第一开国功臣,他还有什么不满意?

胡惟庸是李善长一手提拔上来的,他干的事情李善长肯定一清二楚,老李明知道胡惟庸要造反却假装不知道,这是什么道理?

还是说,胡惟庸造反背后暗中推动的人就是他?

朱元璋不确定是哪个,但是他心里却更偏向后者。

胡惟庸自知活命的可能几乎没有,早在神迹消失时便弃官而逃。他很清醒,这种事情不能指望上头心慈手软觉着事情还没到那一步就放了他,蓝玉能逃过一劫,他绝无被轻拿轻放的可能。

当官有风险,搞事需谨慎,官位和小命相比还是小命重要,赶紧跑吧。

胡惟庸这些年一直在基层打转,削尖了脑袋往上钻也没钻上去,他能轻轻松松一走了之,李善长却不行。

老李自投奔红巾军开始就一直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老朱时不时亲自出去带兵打仗,那时他就留下来坐镇后方,可以说是真的把身家性命都交到他手上。

神仙说他将来不安分他并不意外,毕竟他所求的是青史留名,不拘皇位上坐着的是谁,只要身侧有他李善长的位置就行。

如果上头的皇帝让他不满意,他未必不会像神仙说的那样暗中推波助澜。

只是知道归知道,真摆在明面上还真不好处理。

朱元璋还不是那个心狠手辣说杀就杀的洪武帝,李善长也还没到冷眼看戏作壁上观的地步,俩人面对面枯坐一天,最终也没说出一句话。

放放不得,用用不得,神仙啊神仙,您老人家真是让人难办。

俩人相顾无言之后不久,李善长的职位就只剩下闲职,平时干什么都有人盯着,可以说是变相软禁了起来。

刘福通亲自来到应天府,听到这边最近发生的各种事情啧了一声,他还以为老朱多凶残呢,就这?

让他来处理的话,别管李善长以前多大功劳,涉及造反一律杀无赦。

不行,老朱不行,还得他来指导指导。

老刘本人出现在应天府,着实把朱元璋吓了一跳。

说实话,虽然他奉龙凤为正朔,但是两边的联系却并不多,换句话说就是,他们联络全靠书信,谁都没见过谁。

更尴尬的是,老朱现在名义上还是小明王封的吴国公。

刘福通杀气腾腾来到应天,总不能是趁他没打完天下先把他干掉。

这要是奔着杀人来的怎么着也不能只带这么几个人,就这么过来妥妥得被反杀,老刘这是干啥来了?

刘福通亲自来到应天府肯定不是为了交恶,他这人良心不多,但是怎么着还算有点,神仙说朱元璋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能亲率大军去救他,虽说他自己战死,但是至少保住了小明王的性命。

至于后面小明王溺死,老朱跟着背了口大黑锅,他就大人有大量不计较了。

老朱当皇帝他可以支持,但是有一点,他得去北边继续打蒙古人。

蒙古朝廷故意放洪水冲了他家祖宅,他不把蒙古人的祖坟给刨了怎么对得起被洪水冲走的列祖列宗?

还有小明王,老韩死的早,他这个当叔的不可能放任小明王被害死,老朱最好管好手底下的人,真要弄出来人命他就也能拼命。

如果当时他还活着的话。

朱元璋:额……

小明王的安全他可以保证,但是蒙古人的祖坟可不太好找。

不管怎么说,没打起来就是好事。

老朱试探着继续发兵,发现事情没有像他预想的那样往坏处发展,犹豫再三还是把神仙之前透露的关于北伐的事情告诉了刘福通。

老刘听后久久无言,最终只是骂了一句难怪这家伙那么关注毛贵,还时不时就给他接济送粮,合着神仙的心早就偏过来了,这还争什么争。

他继续打蒙古人去了,记得继续给他供应粮草就行。

皇帝带着大臣逃到漠北,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这俩大军阀却没走,那俩家伙不撤,光皇帝跑了对北方的局面几乎没有影响,该打还是得打。

不把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打趴下将来北伐怎么办?

啧,他说什么来着,这天下没他不行。

刘福通来去匆匆,让周边一群希望他和老朱打起来好看热闹的家伙很是失望。

尤其是隔壁陈友谅,他觉得他和朱元璋的处境差不多,神仙说他杀了徐寿辉自立,朱元璋虽说没杀刘福通,但韩林儿的死总归和他有关,背黑锅也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