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180)

作者: 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云贵一带向来棘手,太强硬了不行,太软了也不行,治理那片地方的难度比北伐更大,而且必须是亲信中的亲信才行,除了他的儿子和义子他想不出还能派谁过去。

这么一想,神仙那边的老朱还挺厉害,这大概就是英雄所见略同吧。

朱元璋兀自嘚瑟了一阵子,又和身边的亲信商量了好些天,最终觉得不管神仙那边透露出来的消息,该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

他们这边顾忌神仙提到的神情,对面肯定更加提心吊胆,兴许会以为他们为了不让神仙透露的天机成真特意改变安排,要是这样的话,看到打过去的依旧是那些人的话只会更加惊慌失措。

或许还会起到意料之外的好效果。

好,就这么定了。

经过一冬天的休整,应天府上上下下容光焕发,都等着年后开春大干一场。

周边没有完全臣服的地区都紧张兮兮的备战,生怕对面不打招呼就开打,弄得他们丢脸丢地盘还丢命。

可是不打又不行,上赶着投降多丢人,他们都在犄角旮旯里,万一老朱拿下中原后不在乎他们这些犄角旮旯直接放过他们了呢?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然而年后第一件震惊天下的并不是朱元璋又发兵攻打什么地方,而是他老朱在应天府登基称帝。

完球,这下连犄角旮旯也不安全了。

众所周知,汉家的天下有个说法: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只要他们打下来的那就都是他们的,蒙古草原都逃不过去,山山水水的更逃不过去。

都说他们是穷山恶水里出来的刁民,他们还说他们的地盘不是穷山恶水而是格外吸引人的山清水秀呢。

干仗干不过,耍嘴皮子也耍不过,简直不给他们留活路啊。

周边的小势力什么想法他不在乎,反正他把他要登基的消息送出去了,一个月的时间怎么着都能走到应天府,人来不来无所谓,总之礼得到位。

他得从各方反应中判断接下来是大打还是小打还是以礼相待。

就算最终的结局殊途同归,过程怎样也是非常重要滴。

登基大典前的日子很是精彩,太史监早早定好日子,然后满城都开始准备。

老朱本人对日子没什么要求,只有一点,绝对不能像神仙口中陈友谅登基时那么风雨大作,最好弄出个红霞满天龙凤呈祥的宏大场面才好。

太史监的官员们:……

红霞满天还能靠运气,龙凤呈祥他们真的办不到啊。

世人追求吉兆不假,但也不能不看现实,实在想要的话,那就只能让史官在编写史书的时候运作运作。

汉高祖都能斩白蛇,他们明太/祖登基时当然能龙凤呈祥。

全看史官怎么编。

然后他们就被老朱赶了出去。

看透不说透,说那么明白干啥?

书房里,朱标抹了把脸,接触的政事越多越觉得他爹像个流氓,“哥,爹收边放了个小本本,上面写着谁送了什么贺礼以及接下来派多少饼干去打,云贵那边不知道怎么惹着他了,他竟然准备让文正哥和文英哥一起去。天哪,文正哥现在那个样子,他真的不会把当地的土司抓起来全杀光吗?”

他们家文正哥对还没到手就彻底丢了的“洪都战神”之名在乎的很,打定主意不要让所谓的“大祭司”跟他一辈子,绞尽脑汁也要重新挣个战神之名回来。

陈友谅凉的彻底,洪都战神是不要想了,但是别的战神还是可以期待期待的。

行军打仗忌讳急躁也忌讳轻敌,他这心态就不行,要不是每次出门都有好几个人盯着,怕是连带兵的机会都给他没收掉。

再那么急功近利就老老实实在应天府当神棍,成天就想着战神战神战神,有一点战神的样子吗就要当战神?

朱标年纪虽小性子却很稳重,提起年纪比他大了许多却还没他稳重的老大哥就叹气,“说爹不重视那边的情况吧,他派过去那么些兵,说爹重视吧,他又让文正哥过去,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话不要让文正哥听见,不然他又得和你急。”“大祭司”的罪魁祸首沐青感叹一句,说句倒霉哥哥不爱听的话,他觉得他们家文正哥这辈子可能都和“战神”的称呼无缘了。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没了守洪都城的契机,他们家文正哥如今依旧是那个风风火火的愣头青、咳咳、风风火火的年轻人,怎么看都不适合扛大旗。

“不说这些了,换个话题。”朱标在心里为老大哥默哀一秒钟,紧接着替自己发愁,“哥,爹马上要登基称帝,你为什么不紧张?”

沐青:???

“我为什么要紧张?”

要当皇帝的不是他,要当太子的也不是他,他就是个透明版背景而已,这有什么好紧张的?

这是见证历史名场面,他只需要跟着兴奋激动就够了,紧张这种情绪他不配拥有。

快乐。

朱标幽幽抬眸,“哥,身为先生们的得意弟子,我要干的你也要干,都躲不过去的。”

他当太子,哥哥们怎么着也得是个王爷,不要五十步笑百步。

“不不不,你想多了。”沐青摇头晃脑,“你是亲子,我是义子,咱俩能一样吗?肯定不一样!”

皇位这种东西得亲儿子来继承,王爷也得亲儿子来当,其他的义子可当不上。

史上他们家老爹收了那么多义子,最后封王的除了有血缘关系的侄子外甥就只有他哥沐英一个人。

他哥的王位是怎么来的,拿命换来的。

由此可见,他将来必不可能当王爷。

明初的分封制,尤其是边疆的王爷,说白了就是皇帝把儿子封到朝廷尚未完全掌控的地方来加强统治,宗王在封地的权力并不小。

当王爷多累啊,得扛起封地的所有责任,他跟在他哥后面当个小尾巴就行,等过几年他们兄弟俩一起去云南,没准儿还能发展出超出时代的生产力来。

他可是经历过网络大爆炸的新一代五好青年,特意想的时候想不出来,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冒出来点有用的知识。

到时候先富带动后富,要不了多少年就可以带整个大明都富起来。

具体多少年能全部富起来他也不知道,反正理论上可以这么说。

沐青挑着能说的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他们爹绝不可能一下子他和他哥两个王。

朱标脸上的表情一言难尽,“哥,你在爹身边的时间比我的岁数都大,怎么还那么不了解咱爹呢?”

别的义子不封,一直养在身边的能不封吗?

他们爹收的义子的确很多,那么多年过去一次都没凑齐过,有些义兄他们甚至一次都没见过。

大部分义子收了之后就让人家镇守城池,说是收义子不如说是收心腹将领,毕竟和将领相比,还是义子关系更亲近。

那些兄长被他们爹收为义子时都是大人了,和还是奶娃子的时候就跟在爹娘身边的文青哥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