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78)
被孩子们排挤的孩子王忍无可忍,终于拎开两个小豆丁强行挤进组织,“廖永安不是天上的神仙,他是巢湖来的水军将领,我和文青之前抓回来的那个叛徒赵普胜你们还记得不,廖永安就是那家伙手底下的将领。”
巢湖水军曾经的老大是赵普胜不假,但是功劳却不能被他一个人占完,廖永安兄弟、俞通海父子等人都出了大力气。
要不水军没了赵普胜还能继续作战,只要有廖永安兄弟等人在,水军的战斗力就不会下降,赵普胜在场是锦上添花,他不在场也没什么。
可惜那家伙被大帅给放走了,也不知道大帅是怎么想的,赵普胜都光明正大的叛变了,怎么还能把人放走,直接杀了不好吗?
蓝玉不太明白朱大帅放走赵普胜的用意何在,大帅那么干肯定另有深意,他看不明白不要紧,不耽误他吹嘘他是如何用计如神把赵普胜给抓住的。
沐青赶紧扑过去捂住他的嘴,“你介绍就介绍,提之前的事情干什么?丢不丢人?!!”
蓝玉满脑袋问号,“为啥不能提?咱们抓住叛徒是大功一件,凭什么不让提?”
沐青气鼓鼓的瞪了他一眼,扭头不搭理他。
旁边,小豆丁们踊跃发言。
“我知道我知道,文青哥那次被打的好几天下不来床,听说他在家里哭的可惨了。”
“我也知道我也知道,那次不光文青挨打,蓝玉哥也被打的不轻,他还挨了好几顿打,我娘还说让我以后遇到蓝玉哥就绕着走呢。”
蓝玉:额……
好像的确有点丢人。
第47章
小孩子的话题换的飞快, 没一会儿就从谁家爹升官换成沐青蓝玉当初被揍的有多惨。
蓝玉尴尬的摸摸鼻子,眼神飘忽看天看地,就是不敢回应旁边小公子那愤怒的目光。
孩子王不好当, 他还是不要在这里讨人厌了。
沐青盘腿坐在地上, 抱着胳膊怎么看怎么不开心。
他的小伙伴们可不管那么多, 挨打的又不是他们,凭什么不让他们说?
小孩子们高高兴兴连说带比划,直到各家派人过来喊他们回家吃饭,他们的傍晚小聚才圆满结束。
蓝玉跑的飞快,生怕被鼓着脸的沐青小豆丁追上,他好不容易熬到集庆那边打完仗,可不敢在这个时候再被这小祖宗给记恨上。
今天大帅府过来接孩子的是宋国兴, 他在年前攻打集庆的时候为了掩护朱元璋突围受了重伤, 要不是常遇春眼疾手快把他捞回来, 他也得和郭天叙张天佑一起交代在金陵城下。
他当时伤的太重, 能保住性命已经不容易,养伤也不是三五天就能养得好的,于是便和伤病们留在和州,他弟宋晟接了他的位置去前线打仗。
宋晟是个严肃的帅小伙儿,宋国兴身为兄长却是个爱笑爱闹的性子,大老远看到蓝玉匆匆而逃挑了挑眉, 然后笑嘻嘻的凑到满脸都写着不高兴的小娃跟前,“小公子,需要拦下蓝玉揍一顿吗?”
大军出发之前他这儿收到了好几份叮嘱, 不管是大帅还是常先锋还是其他几个公子, 所有人都是一个意思,蓝玉要是惹事直接上手揍就行, 只要给他留口气,打成什么样都没关系。
不用担心那小子告状,反正告也告不赢。
说实话,他还挺期待蓝玉搞点事情让他活动活动筋骨,可惜那小子这次长了记性,那么多天一次小尾巴也没让他给抓到。
宋国兴跃跃欲试,只等小公子一声令下,他立刻就能冲上去将“宵小”捉拿归案。
沐青:▼-▼
要不您先看看自个儿的身体情况?
小豆丁幽幽叹息,踮起脚尖扶住伤员的手臂,“大宋哥,你还走得动吗?要不要我去伤兵营借个担架过来抬着你走?”
宋国兴:……
宋国兴哭笑不得,怎么小小年纪嘴巴这么损,跟谁学的?
俩人一路说着回去,朱大帅攻占集庆府,总算有了个像样的大本营,只等马夫人带领江北的家属渡江南下和他们团聚。
马秀英不是第一次带领将士家眷搬家,这次不像从滁州搬到和州那么手忙脚乱,集庆府、不对、是应天府,应天府是他们大帅选定的大本营,没有意外的话将士家眷以后就不用再四处奔波,如此他们心里也能松口气。
沐青先去他们家娘亲面前晃一圈儿报个到,他不是碍手碍脚的普通小孩儿,身为家里的男丁,他是能帮忙的小大人,“娘,咱们什么时候出发?”
马秀英伸了个懒腰,“还得小半个月才能收拾妥当,怎么,着急见你爹了?”
沐青眉眼弯弯,“爹这次升了好大的官。”
“是啊,好大的官。”马秀英无声叹了口气,这世道官职越高越危险,风头太盛不是好事。
不过这些话不适合在孩子面前讲,小孩子开开心心长大就行,别的事情让大人来操心。
和州和应天一个在江北一个在江南,两地的距离不算远,但是这次去的都是将士家眷,老人孩子走不快,不可避免要走上三五天。
淮西红巾军纪律严明,但是周边的劫匪强盗也不在少数,朱元璋特意派了五百卫兵来保护手无缚鸡之力的将士家眷,一行人在五月初的时候总算抵达金陵城。
金陵城前不久刚经历过战事,城墙还带着几分斑驳,不过上头整整齐齐头裹红巾的士兵守在那里很能安定人心。
说起城墙,这又是一件不得不提的糟心事。
不对,也不全是糟心,至少攻城的时候很省心,糟心的只是攻下城池后的重修城防。
古往今来所有城池都会修城墙和护城河,但是近些年南边的城池都没有城墙,原因无他,朝廷下令严禁修城墙。
早在宋朝的时候天底下的城池还都很正常,襄阳城和钓鱼城甚至阻挡了蒙古大军几十年,也许正是因为那时候抵挡的太厉害,忽必烈就颁布了一道命令,要求各地衙门将南宋境内所有城池的城墙尽数拆毁,拆了之后严禁重修。
蒙古刚刚打下南宋时,“隳城令”还只在襄汉、荆湖诸城施行,后来范围慢慢扩大,几年的时间几乎毁掉了南方所有城池的城墙。
淮河沿岸、长江沿岸乃至福建两广的城墙都被拆除,连最南端的南海县都不曾幸免,除了少数几个为了防洪而建的城墙,其他尽数拆除干净。
打仗的时候没有城墙很难守城,忽必烈下令毁了南宋境内城池的城墙,对削弱南方各城的防御能力起到很大作用,一旦城里有异样,城外军营立刻就能冲进去镇压,不会再被城墙挡在外面。
同样,挡不住自己人,也挡不住义军。
反抗朝廷的起义军不是近些年才有的,从蒙古人入主中原那一刻起,或者说,别管是哪个朝代,只要城里有朝廷,再英明的皇帝也防不住治下出现造反的人。
蒙古人也不是不知道城墙的重要性,他们只拆南宋境内的城墙,北方城池的城墙不光不拆还一次又一次的重修加固,也不知道该说他们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