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磊难掩欣赏之意,补充道:“纵然有心,凭一己之力,任你富可敌国,又能救得几人?二小姐此举,却是集众人之财,力挽狂澜。却又让人心甘情愿,毫无怨言,让人钦佩。”
办法虽然简单,操作起来也并不困难,难得是这份胸襟和气度!
视钱财如粪土,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然而真正上千万的财产到了袋子里却不贪不恋的,却是百万中也难挑一个!
要知道,她一颗药丸卖价高达二两,鹤年堂四家分铺,每天售出的药丸少说也有几十万。粗略一算,这月余她过手的银两就几近千万两!
她却眉头都不皱一下,转手就散了出去!
太康帝贵为一国之君,和磊掌户部银库,尚且为数百万银两而纠结,权衡,举棋不定!
世上须眉千千万,又有几人有此女之气魄?
太康帝默然半晌,道:“舞阳县主之功,朕知道了。眼下最要紧的是筹款,封赏之事等疫情过后再谈也不迟。”
国家不同于个人,杜蘅可以高价卖药,筹集资金再去救济穷人,朝廷却不能如此行事,更不能写在圣旨上,堂而皇之地召告天下。
若形成公文正式下发,不仅为后世史学家垢病,更易为贪官污吏钻了空子,大敛不义之财开方便之门。
太康帝担忧的,和磊自然明白。
这些日子,他反复琢磨的也是筹款之事,轻咳一声,道:“不能照搬,却可以效仿其精髓。既是劫富济贫,首要便要分清谁是富者。把目标确定了,下一步才好制定计划。”
“若论首富,谁有户部钱多?可惜国库已经空虚,想劫也劫不了了。”魏王打个哈哈,扔出一句废话。
“户部银钱,半出江南。”郁阁老摸着胡须,摇头晃脑道:“江南自古是鱼米之乡,富商巨贾多如天上繁星。可是,朝廷若要他们出资,总得有个名目。否则,与强盗何异?”
“强迫他们出资,当然不行。”南宫宸对此也早有考量,俊美的脸上浮起一丝嘲讽地笑:“得投其所好,让他自动自发的,积极主动地求着出资,才是上策。”
赵王冷笑一声:“三弟既然这么说,想必已是成竹在胸了?”
南宫宸淡淡道:“不敢说成竹在胸,只是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提出来供父皇参考而已。”
“说来听听。”太康帝也很好奇。
“商人重利,是以,想让商人积极参与,主动捐资,首先必须让他有利可图……”
赵王哧一地声笑:“商人最是奸狡,无利不起早,既是捐钱,摆明了是吃亏的事,哪来的利可图?三弟当他们全是傻子么?”
“不然!”和磊摇头:“所谓利,未必只指银钱。商人有的是钱,缺的是地位和身份。如果朝廷许诺些好处,自然有人心甘情愿站出来捐资。”
他说得极含蓄,陶立民是个直性子,成天与军人打交道,说话不免直接:“侍郎此提议,可是要朝廷公开卖官鬻爵?”
“万万不可!”赵王勃然变色:“如此一来,朝廷颜面何存,纲纪何在?”
太康帝眉心微微一跳,却强忍了没有说话。
南宫宸挑眉:“有何不可?”
和磊心平气和,笑眯眯地道:“陶阁老言重了!不过是许以虚衔,并不是实权授官,哪有卖官鬻爵这么严重?再说,这不是在商量吗?各位若有更好的法子,不妨提出来共商。”
此言一出,众人哑口无言。
不同意卖官,可以啊,拿出更好的法子来筹银,我不拦你。
和磊扫了众人一圈,很满意这软刀子挥出去的效果,微笑道:“他们要的,只是地位提升,并非一定手握实权。咱们便投其所好,凡捐资万两以上,许以旌表;捐资十万者,祖上加封,捐资百万者,则可允为士族。”
所谓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由商贾之家一下子挤身士族之林,成为人上之人,荫及子孙万代,还怕没有人挤破头来捐钱?
礼部尚书叶夕一跳三尺高,直斥:“荒唐!士庶有别,岂可因区区阿赌之物而混淆?这样做,置天下士族颜面于何地?倘若天下士族群起而攻之,汝敢当责任否?”
他是清流出身,又掌着礼部,自然无法容忍此等大违礼法教义之事。
南宫宸冷笑道:“和侍郎所提之议,既不涉官职,又不是爵位,只是个虚衔,没有封地又不领俸禄,无损朝廷丝毫利益,又能救百姓于水火,何乐不为?士庶之分,虽然要紧,然再要紧能比得过人命?且,庶人建功立业,受朝廷封荫,赐士族出身的先例,古来有之,举不胜举!叶阁老何以反应如此激烈?”
“建不世功绩受皇上封荫与花钱买个出身,岂可相提并论?”叶夕怒道:“燕王殿下才是是非不清,混淆视听!”
祸事不单行(九四)
更新时间:2013-12-2 22:25:12 本章字数:6650
在座的诸位皆是出自士族,并无一人是庶族出身,嘴里虽然不言,心里多少对和磊的建议有着不满。 叶夕既已挑了头,其余人顺势表示支持。
两边争论了大半天,几位阁老和辅政王爷中有半数以上不同意,魏王从来是个墙头草,首辅郁雪窗又弃了权,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南宫宸胸中憋着一股气,从皇宫里出来,也不坐轿子,骑了马闷头往前走。
陈泰也不敢劝,远远地跟着,见他一路往西,最后停在街边拐角,默默望着斜对面路边的一座棚子发呆。
近月来南宫宸几乎天天要打这里经过,陈泰自然认得那是杜家的粥棚,却有些不明白,主子何以不进去瞧瞧,偏在外头傻站着膈?
再一瞧,棚子里新支了张铺了蓝色丝绒的桌子,一名穿着天水碧丝缎对鹿长衫,葱绿马面裙的少女正端坐在桌子之后,聚精会神地给人诊脉——不是杜蘅是谁?
两名丫环站在杜蘅身后,一人帮着研墨,不时还侍候她喝些茶水;另一人则帮着一个管事模样的人,分发药材。
陈泰认出,侍候茶水的是紫苏;帮着分药的是白蔹,都是杜蘅身边得力的大丫头值。
此时已是傍晚,桌子前依然排着一条长龙,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枚二指宽,三寸长的竹牌,正是鹤年堂签发的号牌。
陈泰粗粗扫了一眼,少说还有四五十人,心里不由犯起了嘀咕,这许多人全部看完,怕不得挨到半夜去?
正腹诽着呢,却见南宫宸忽地下了马,不声不响地站到了队伍的最后面。
杜蘅一口气又看了五位,觉得手有点酸,停下来揉了揉手腕。
紫苏立刻捧了茶过来,压低声音问:“天色不早了,剩下的这些,是不是让他们明天再来?”
排在队首那人,心里一颤,嘴唇翕动着,求情的话差点冲口而出。
他天不亮就来,在这站了一整天,眼瞅着要轮到自己了,结果却要他明天再来。
可,杜蘅一个千金小姐,抛头露面免费给人看病,已是不易。且天色确实已晚,实在没脸求她再宽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