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颐和曼丽/曼丽歪传(109)

曼丽是逼不得的,再说下去她的负罪感更重,明明他那样不管不顾地侵犯她,到头来,怎么她却越发愧疚,照照丢了记忆,人生不再完整……

“够了!”曼丽用力推开他,从池沿边跳下来,手上都是水,她又慌又烦躁地甩甩。指着他禁止他再靠近,“你今天已经很过分了!我,我本来很高兴的,我本来……”愧,臊,躁交织一起,曼丽像个无头苍蝇,一下左右不是,恨不得跺脚!

照照清醒过来,赶紧抚慰,连连道歉,“曼丽,曼丽,是我错了,我错了!我该打。你看我打自己好不……”他真的站那儿抽自己!

曼丽更过不得了,还指着他“你,你真是!……”一下又摊靠在池子边,两手垂着,望着他。泪眼盈盈。

是的,世间男女互相这么折磨,你可能觉着太矫情了。

但是,人比动物活着有滋味些,不就是人有感情,更丰富的感情。五味杂成,这才是生活。

好了,

如何不是孽深情重的冤家,

曼丽泪眼盈盈望着他,

照照小心翼翼靠近。

这才像她的男孩儿撑起了她一整片天一样,

抬手抹她的泪,“好了,今天是我唐突了,本来想叫你纯粹开心的。看看这搞得……”曼丽不知道说什么好,她比他大这么多,该懂事的是自己,该理智的是自己,却……照照着实在成长呐。后头他极力克制住了自己的情感,又恢复成全心全意地照顾她。不得不说,这个时期的照照在“责任感”上精进不少,“骄纵的霸性”在一点点淬炼,成为更精致夺目的韧意涵养……

当然。人骨头里的“強霸”还是褪不了色的,

小满满月圆满度过,旺林才把青峰的事跟他吐露出来。

次日,照照亲自飞抵日本,兄弟的事儿不遇则已,遇上了,两肋插刀也得帮!

……

日本那头,是风云再起。

任谁也想不到,大紫阳宫内,也是滔浪莫测,一个不经意,就是风云骤变……

元首靠躺在床榻上,

着实是“一人孤顶,责任重大”,

即使身体并未完全恢复,依旧身旁床榻,矮桌,地板,全是铺着文件书卷,往来请示的近臣不绝。

瞿淑清带着张元进来,

在外走廊稍等了一会儿,

王庆才掀帘出来请他们进去。现在天儿渐渐暖和,宫里都已换成这种灰黄淡龙纹薄帐帘,上头有鹅缇香,驱虫又避嫌。

“元首。您该吃药了。”王庆恭敬说,

元首扒了下眼镜儿,抬起头,“哦,瞿大夫来了。这药苦,还得服几副呀。”和颜稳儒,说是这么说,还是接过来张元微弓身双手递上来的药袋包装的口服药剂,上面已经插好小吸管。

瞿淑清两手放前。端庄沉稳,一点头,“还有两副,这一周过去,您会进入下个疗程,药会适当清淡些,主要还是根据您肠胃……”

其实,这次医疗,也是元首首次见瞿淑清这么个人,

不知怎的。有几分似曾相识,可一时又想不起在哪儿见过。元首是个心细的人,觉着见过的,却没印象的,他往往会更留意,这也是帝者本能吧。

她很冷淡。

看上去不卑不亢,其实,比“不卑不亢”更远一分,对,是冷淡,比“不亲近”又稍近一点,毕竟因着自己的身份吧。

元首肯定也知道她与和夕臣的关系,自然将她的背景往和家那个方向想,如果是这样,那么“见过却没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冷淡”这一感受,元首倒没往心里去。和夕臣如今“情状不明”,她的外甥女儿生了孩子,孩子的父亲却因“国家压力”“音讯全无”,身为家属,心里有些怨气也可以理解。但是不得不说,医术着实了得,人也敬业,元首由心还是敬佩她的术业及为人的。

“瞿大夫,坐,我这里正好有几个医疗改革的问题想看看您的看法……”

第130章

小树那儿书多,曼丽有时会借几本看。

小树车停在树下,远远看见曼丽走过来,她穿着一件淡黄衬衣,黑色裤子。今天太阳大还戴了太阳镜。曼丽现在爱穿柔淡色系衣裳,小满需要这种柔和的色彩。

曼丽拉开副驾门上来,看见了放在前头的两本书,笑起来,“找着了?不说耗子啃了么。”

小树转动方向盘,几分漫不经心。“又不是孤本,总有耗子啃不着的。”

曼丽翻了几页,放下书,嘴巴微撅,鼻子耸了耸,“又抽烟的?”

小树视线往旁看一眼,“还闻得出来?我敞这长时间了……”说着的,还是打开了天窗。

“少抽点,你那肺不知道黑成什么样子了。”曼丽接着翻书,眉头蹙着。

“睡不着,啧,没办法。”

曼丽也没抬头,“烟这玩意儿提神,越抽你就越想睡了?别扯理由。”

小树倒笑起来,“你是有福气啊,又吃得,又睡得。”

曼丽这才放下书,也没看他,就一手点啊点,开始教训,

“你别嫉妒我睡得好,你睡不着是不累,一累就睡眠好。过去在农村,农民没一个有过失眠症,白天干牲口活。晚上倒头大睡,没的吃时只能靠睡弥补体力的消耗。你多动,看睡不睡得好。”

“好,那今儿我就多动。诶,跟我去趟榕县吧,本来那货我叫人送过来的,你这一说,我亲自去取,搬来搬去总是活儿吧。”

“榕县?”曼丽听过这地儿,就在京北,才被列入自贸区,如今火着呢。“去那儿搬什么东西。”

“这你就不知道了,榕县可是个有嚼头的地方。……”

接下来行程里,小树不紧不慢跟她聊了下榕县的来头,

榕县本是个很不起眼的一个县,在冀中平原,缺少有特色的自然环境,也没有什么大价值的人文景观,可能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榕县人自古喜欢出门讨营生。过去有一项生意在北方基本上让榕县人包了,就是倒腾古董。那时交通十分不便,但榕县人愣是依靠两条腿,蹬着自行车,到处搜集古董。最后卖到京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京里收购古董的只有几家国营商店,每家清晨都排着长队,队伍一眼望不到头,只见每个人都扶一辆自行车。车后架上绑着硕大的瓷瓶,商店开门后大声告知今天收购多少多少件,运气好的当天卖掉,运气不好的就又要再排上一天队,等待第二天的来临。

如今什么“古董街”“拍卖行”盛行。榕县还依旧保持着这种最初始的交易行事。小街穿巷里,总有一二骑着自行车后头绑货的人,你遇上喜欢的就上前攀谈,聊好,然后就让货主骑车随你到家,银货两讫。

也确实如小树所说,车开进榕县,偶尔还见得着自行车后座绑着瓷瓶佛像的人。

不过小树的货是已经交易好了的,都存放在当地一间仓库里,

门一拉开。曼丽瞪大眼,都是半人身高的塑像。好看极了,飞天呀,菩萨呀。铜塑、瓷器都有。

上一篇: 朱门纪事 下一篇: 朱可娃.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