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赛制,比赛分东区和西区,
先在本片比,分别取前十,
然后,“东区第一对西区第十”这样依次“一强对一弱”比(类似NBA的季后赛)
意一这次代表他们幼儿园得了西区第三,成绩不错是吧。按照赛制,他应该对战的就是东区第八。
不过,东城那边争得狠呀,也难怪,“幼升小”的招生闹的。既然都是“以武取胜”,自然谁的成绩好对有这方面要求的家长就更具吸引力。“内斗”的结果就是,这次出了比较“邪”的结果:一些传统强队反倒排在了后面!反正据照照分析,这也有东片几个教育局“心照不宣”的“统筹”,毕竟按照刚开的“二十二大”要求:教育资源应该平衡。教育局也是想借这些有影响力的比赛来“提携”一些弱校弱园,最终达到平衡。
总之,小意一这次面对的东片对手不会弱是肯定的了,爸爸昨天在家就给他打气,对手强大不可怕,反倒更能激起咱的斗志,搏一搏,同时也能提升自己不是么!
意一昨晚在照照和小课的鼓舞下,是很得劲儿的,但,毕竟是个四岁的孩子,迷茫常有,大赛当前,紧张肯定是有的。
意一最得心应手的肯定还是冰球,说实话,跆拳道属于他作为大院子弟的“传统项目”在学,第一次比赛就在西片3-5幼儿组脱颖而出,已经很不错了。曼丽就是怕给小儿子太大的压力,所以没叫每次他打冰球比赛那样“全家出动”,这回自己领着他来,值当有这样个经历就行了。
反正一直也在安抚打气,
看着儿子穿着白色精神的跆拳道服,一直也没坐座位上,站那儿,目不转睛看着场上一对对的比赛,漂亮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里头全是纯真与志气……曼丽禁不住弓着食指敲了敲他的小肩头,“意一先生,看这么半天有什么感想么。”意一的神态和自己小时候真是一模一样,越专注越生无畏!
意一回头看妈妈,“我又学了几招,越强壮的人下边好像都会失误。”
四岁呀!
能观察到这一点,且还能总结出来……真是不错了!
曼丽亲爱地还是把儿子搂了过来抱在怀里,低头在他小耳朵边低语……这就是她前世的小情人呀,谈何不最亲爱!
终于轮到小意一上场了。
叫曼丽都意外的是,
对方这孩子只从第一眼看就不是个所谓的“强者”。
不过曼丽也不敢轻敌,她这把年纪了哪儿还能以貌取人?所以心里说不紧张也假,聚精会神望着场上,仿佛要将自己强大的意志力也传递给儿子,叫他不畏强敌……
这下真正叫曼丽“意外”了!
她还特意看了眼那边的大屏幕,
意一的这位“强劲对手”确实来自乾明区的“小红星幼儿园”!这可是所赫赫有名在“跆拳道运动发展史”上“为国做出贡献”的老牌幼儿园!
但是,
派出来参赛的这个孩子,不能说弱,却起码,实在代表不了“老牌幼儿园”的水平!
意一算比较轻松得胜了。
意一在场上与对方鞠躬结束比试,又给裁判鞠躬示谢后,走过来,被妈妈牵下场了,曼丽忙给儿子递上水壶,再给他擦汗,也感觉小儿子没有半点获胜的兴奋,他一直望着那边也下了场的对手,眼里充满疑惑……
放下水壶嘴儿,意一眼睛没看妈妈却问,“他不是最强的是么,”甚至还有点失望,曼丽只能抱住他,“你是被昨天你爸爸和小课洗脑了,认定对手很强,实际,看看,老理儿说的是对,一切强大的敌人在没有逢到之前都是吹嘘出来的!意一,听妈妈的话,今天你很棒!真争气,儿子。”说着喜悦地捉着他的小脑袋瓜额顶额摇了摇。
意一还是听妈妈的话,遂也露出笑容,“我还要比好下一场。”曼丽直点头,“嗯!”
淘汰赛后晋级,意一遭遇到了他的第二轮对手,依旧是传统强校,
结果,意一再次“轻松”取胜!
这下,小儿子是真的很严肃了,因为迷茫更甚,一个四岁的孩子都能觉察出“比赛的不公正性”,难道曼丽还没察觉?首先,她是十分了解自己儿子的实力,这样的大赛,取胜岂有如此之轻易?
这次下场是小儿子自己走下来的,“妈妈?”他仰头望着妈妈,汗珠随着仰头往下落,他妈妈此时手里还是拿着水壶和毛巾,却,眼睛望着主席台那边一个角落……
过了会儿,
曼丽蹲下来,依旧把水壶递给他,边给他擦汗,边小声跟他说着什么,只见意一喝了几口水,
曼丽站起身却依旧弯着腰,拍拍意一的后背,小儿子向那边角落走去。
第391章
一个叔叔弯着腰听他说,
意一仰起头,“对不起,我退赛了。”
叔叔问,“你成绩很好啊,为什么退赛,说不定可以拿冠军的哦。”
意一就是摇摇头,“不好。”转头走了。
意一回来,他妈妈已经收拾好东西,又给他擦擦额上的汗,一起往外走。
才一出门,就被拦着了。
“是意一的妈妈吧,意一成绩很好呀,为什么要退赛啊,”还不是一个人拦着,几位,都是挺着急的样子。
曼丽微笑着,“我孩子身上不舒服,不好意思,不参加了。”
还不放,“那好,我们把成绩留着,还可以继续……”
曼丽望着那一位,“还能更假点么,”
对方一愣,“什么……”
曼丽看着带笑,眸子里已然有些怒意了,可看在儿子在身边没发作,低头,牵着儿子绕行过去,“意一妈妈!”这些人还在叫,你看多执着。
“妈妈,那些很强的小朋友为什么都不来参赛,”意一爬上车还在问,“可能他们都有其它的事情吧,咱们也不管别人了,今天我儿子超棒的,妈妈带你去骑马。”曼丽把小儿子抱起来安顿好在后座儿童椅上,一听去骑马,小儿子立即欢天喜地“哦,骑马去咯!小课去么,还是上次小课给我挑的那匹大黑马么,”曼丽抬手扒了扒颊边掉下来的发,笑着,“是,不过小课不来妈妈也能带你骑。”“妈妈,你不是不会骑马么,”“妈妈这段时间刻苦学就会了呀……”难道还跟小儿子解释,你妈妈迷糊脑子一清醒,好些本事都长回来了?嘿嘿。
要去骑马瞬间带走了小儿子的迷惑沮丧,一路上兴奋地跟妈妈就直嘚啵大黑马有多帅,曼丽边开车和小儿子承语对聊,边也观察到后面一直有辆黑色越野跟着。
这时候的曼丽可比从前的曼丽心里有数儿多了,不慌不忙,将车正常开至他们常来的一处马场。
曼丽之后的人生里,玩马,是个遥远又奢侈的项目,但是在满意的世界里,马,是她家的传统“玩物”。
人就是这样,比如梅静群,估计人生太令人羡慕且不可及,她身上的“妖孽性”就会无限放大,那么,哪怕她在其它领域有蛮大的贡献,也会被忽略不计,甚至反说成这是领袖纵容她“玩物丧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