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还得意呢,菖蒲咳嗽着进来,她一下子想到了,大姑娘也是在乡下长大的,可能不爱听这样的话。
“后院那棵榆树,你爬上去,把榆钱挑些品相好的,摘下来。”
“好咧,我这就去。”
“菖蒲,院子里种的眉儿豆苗,我昨天瞧着都抽发出来,你把嫩芽都给采下来。”
薛婆婆好奇白棠会做什么,在窗外候了会儿,张口问道:“大姑娘,我能做些什么?”
“有劳薛婆婆去前头的灶房看看,有送来的新鲜笋子,菌子,就说我这里要的,取一些来。”
这边都安排好了,白棠开始和面,烧麦皮要比饺子皮更薄,回头要上笼屉蒸的。
另外又拌一碗半稠的面糊,里面打了两个鸡蛋,慢慢都搅匀。
小陶钵中有煮熟的鸡头米,用糖水浸泡着,很适合小孩子吃。
“大姑娘,今天没有新鲜的菌子,只有春笋。”
“不碍事,我这里存着干货的,用沸水泡了用。”
“干货容易有泥沙,我来清洗。”
“大姑娘,榆钱摘好了。”
“大姑娘,眉儿豆苗都在这里了。”
白棠用手指数了数,眼睛一弯,差不多都齐全,就等小客人们过来。
她将洗净的菌子切碎,用香油泡着,另外剁碎豆干加上眉儿豆苗,热油中一炒,放少许盐起锅。
另一边,烧麦皮一张一张擀出来,薄如蝉翼。
白棠包的不是寻常见的烧麦,都靠手工厉害,一朵一朵带着荷叶边,搁在小笼屉中,小巧玲珑。
“底下大锅的水烧开了,先把这几笼放上去。”
白棠将洗净的榆钱,沥干水分,在鸡蛋面糊中均匀的裹上,放进七成热的油锅,边放边轻轻转动手腕,到手指尖快要碰到油面,才肯撒手。
榆钱四散打开,淅淅沥沥,好像飘浮起来的金黄色花穗子。
白棠用红糖加蜜饯,熬了些类似话梅酱的蘸料,用小瓷碟子盛了,放在一边。
在这边做吃的,最不方便的还不是调料不够多,而是没有个钟表,掐不好时间。
白棠估摸着差不多蒸透五六分钟,让麦冬把火关小,用筷子夹起一个翡翠烧麦。
“薛婆婆,你先尝尝。”
薛婆婆都受宠若惊了:“大姑娘自己尝就好了。”
“这些是要送过去给祖母的,你要是觉得口味正好,我就放心了。”
薛婆婆一听这话也不怕烫口,直接咬进嘴里,牙齿一碰,面皮破了,里面流出来的是新鲜清香的味道。
“好,好吃,真好吃。”
薛婆婆烫的厉害,话都说不清楚了。
“麦冬,你把这两件,用食盒装了,送过去。”
“大姑娘,怎么是我去送?”麦冬到底年纪小,有些害怕老夫人。
“你去了就知道好处。”
菖蒲抿着嘴笑,帮忙装盒子,推着麦冬出门。
走到门前,就招呼上了:“四夫人来了,三姑娘,四姑娘来了。”
白棠探出头来:“来得正好,菖蒲请她们里面做,我做好了就来。”
白葵眨眨眼问:“大姐姐是在煮好吃的?”
应氏见白棠裹着头发的样子,笑得不行:“你看看你们两个的好福气,你们大姐姐亲手在做好吃的。”
☆、303.第303章 :耳根清净
“四婶婶,你们进去坐,菖蒲,快些沏茶。”
“你不用急,我们不讲究,自己照应着就成,你也别太忙了。”
“不忙,只做两件。”
做第二轮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白棠很快就让点心都出锅,不让四婶婶多等候。
她让薛婆婆帮忙端上去,自己拆了头巾和围裙,袖套,洗干净手。将头发稍许整理,出来了。
好家伙,白薇吃相还算文雅,白葵差不多要爬到桌面上去了。
明显准备的话梅酱不太够,白葵吃完面前的榆钱,索性捧了那个小瓷碟子舔。
应氏又是好气又是好笑的,将白葵拉开:“这孩子,平时挺怕件外头人的,到了你这里,倒是比自己地方都放肆了。”
“喜欢吃多吃点,薛婆婆,笼屉里的烧麦再拿两笼过来。”
应氏等薛婆婆下去,才悄声问道:“我以前见过这位两次,是个油盐不进的,对你倒是很好。”
“老人家都是一样,你哄着她点,她就开心了。”
白棠朝着应氏挤挤眼:“四婶婶,你也别客气,做了很多,你也吃,多吃点。”
“我进来的时候,见你的穿戴,挺有意思。”
白棠那一套,可是自家独创,外头没有的。
主要,她到了本家,新衣服一套一套送来,不是绸缎就是锦丝的,这些料子最怕油腻。
可是,她又忍不住要进灶房,索性做了两套防油的,进去就穿上,出来再脱下。
免得衣服前襟一滩滩油花,实在不雅。
应氏吃了一口:“这榆钱炸得正好,又松又软的。”
“油温要控制好,炸第一锅的时候,差点糊了锅。”
薛婆婆没有在旁边一直陪着,留下菖蒲倒茶就好。
不多会儿,麦冬欢天喜地的回来了。
“大姑娘,大姑娘,我得了赏钱了,老夫人夸我了。”
应氏没想到白棠身边的丫环胆子挺大,嗓门也挺大,不禁多看了麦冬一眼。
“我打小在乡下地方,自己嗓门也大,她们几个都随我。”
白棠笑着招麦冬过来:“祖母给了你什么打赏?”
“好些钱,还让桔梗姐姐给我拿果子吃,又问我是不是杜家的干女儿?”
“你可都应答了?”
“我记得大姑娘的话,老夫人问话,都要回答详尽,所以都给说明白了,老夫人还夸我机灵,说当时没看走眼。”
麦冬要不是碍着还有个四夫人在场,没准都能蹦起来。
又把老夫人的打赏给白棠看,其实一把钱也没有多少,但是是老夫人亲手打赏的,面子上又不一样。
“回头,我抽空去干娘那里一次,也拿给她看看去。”
“那你先去收好了。”
“我去把灶间洗刷洗刷。”
“把鸡头米糖水里,散两个蛋白花,端上来。”
“是,我这就去。”
应氏有些羡慕在旁边看着:“阿棠才回来没多久,都如鱼得水了。”
“我这里人少,顾忌也少,大家都随便些,就不觉着累。”
应氏点点头,她的出身不好,刚进门的时候,别说是指着后背脊了,就是当面都被取笑过很多次。
幸而四爷对她是极好的,发了话说,要是不喜欢的就自己多动动手,不用那些喜欢嚼舌头的在跟前添堵。
结果,她一直只用个老婆子做事,就图耳根清净。
如今,见到白棠身边的热闹,又觉得这样也不错。
而且,白棠一点不自卑,在所有人面前都是不卑不亢的样子,哪怕是对着老夫人。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应氏知道有多难。
她看着老夫人的时候,眼睛都往往不知道该往哪里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