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庭涵:“有的,去年刚分建起来的,为的是研究猪的养殖和猪瘟,但只从一个马场里抢了一个兽医来,现在洛阳养猪看情况呢,能做的有限。”
赵含章道:“不如让司农寺和各村合作,司农寺做指导,给种子,朝廷会给一些补贴,养出来的猪啊,鸡啊,兔子啊这些东西由司农寺挑出三成来当做种子,剩下的全部归养殖的农民怎么样?”
傅庭涵想了想道:“这个合作模式不错,但我得核算一下成本再来决定分成。”
赵含章点头应下,“这件事你留心,春耕过后是养殖的好时间,可以选几个区域先试点,合适了,还可以由洛阳推广到其他地方。”
赵含章给他夹了一个兔腿,“还有牛,耕牛很重要,现在劳动力不够,我们除了改进工具,提高效率,就只剩下多养牛了。”
“草原上的牛多为肉牛,但是呢,一些牛经过训练也是可以做农耕使用的,这就要从小牛开始驯化了,”赵含章道:“我打算借此和拓跋鲜卑加强合作,嗯,这样一来事情交给你们司农寺就不合适了,我看看谁合适。”
傅庭涵想了想后道:“赵申?”
赵含章就琢磨开来,“倒不是不行,我回头找他谈。”
俩人边吃边聊,这一顿饭就吃到了深夜才散。
接下来两天赵含章就一直在和汲渊等人商讨各种战事,从前一直习惯往赵宅找她的官员幕僚们都转战大将军府,渐渐适应了这边的布局。
每天她一早醒来就能收到门房的帖子,都是上门来求见的官员,显然,大家过年时都没闲着,除了来走关系送礼的外,大多都是拿着文书来找她商讨政事的。
赵含章站在院子里感受了一下翻滚的冷风,和听荷道:“让门房将大门左右两边的耳房都收拾出来,摆上桌椅,凡来访的人都暂请他们进耳房就坐,上热茶,炭盆,别让人受寒生病了。”
听荷应下,躬身而去。
大将军府门庭若市,与之相反的是皇宫的冷清。
但小皇帝很享受这份冷清,他恨不得皇宫一直这么冷清,没有大臣进宫,也没有先生进来,整座皇宫除了禁卫军、内侍、宫女就是他了。
他可以想睡就睡,想吃就吃,多惬意自在啊。
然而这种自在在初七的晚上中断了,天刚黑,内侍就提醒小皇帝,“陛下该歇息了,明日一早要上早朝呢。”
小皇帝这几天晚上都晚睡,这一时根本睡不着,所以又利用特权玩了一个时辰,最后迷迷糊糊睡过去,感觉才躺下就被叫醒了。
小皇帝被人拉出被窝穿衣服,被簇拥出门时,寒风扑面而来,他生生打了一个寒颤。
看着天边的朝阳,小皇帝有些懵,问道:“几时了?”
小内侍道:“辰时一刻,陛下,诸位大臣已经进宫了,您用些早食过去时辰刚好。”
第1110章 新政令
赵含章掌权之后,并不是每天都早朝的,一般是每三天一次,特殊时候会另外召集大臣进宫议事,这时候,皇帝也都需在场。
其余时刻,小皇帝只需跟在赵含章身边在殿里听政,批改公文。
但,不论是哪一种,他都要在辰正前到达。
天冷之前,小皇帝在去大殿上班前得先诵读课文,以应付下午太傅的检查,然后才去听政;天冷之后,课业少了一点,但……真的好难起床啊,尤其是现在天亮的还比较晚。
小皇帝穿着厚重的衣服,戴着重重的冠冕,冒着寒风走到大殿之后,禁卫军进来禀道:“陛下,大将军来了。”
小皇帝竖起耳朵一听,果然听到外面给赵含章行礼的声音,于是起身站好,内侍看了看时间,便叮咚的敲了一下殿侧的小钟。
外面的百官就安静下来,有人宣告皇帝到了,外面立刻安静下来,小皇帝这才挺直腰板的走出去。
除了赵含章外,百官皆跪下行礼。
小皇帝让百官起身,又冲赵含章微微低头行礼,这才在龙椅上坐下,开始今天吉祥物的扮演工作。
才一坐定,赵含章便宣布了几条政令,“修改女户制,从建兴元年始,女子亦有继承之权,可为户主。”
百官早已有心理准备,此时都没反对。
赵含章继续道:“鼓励婚姻生育,公告全国,凡女子十五岁,男子十七岁以上者,皆可婚配,女子二十八岁前,男子三十岁前未曾婚配的,罚两倍丁税。”
又道:“各地县衙有抚育子民之责,所以,公告各地郡县,命他们为未曾婚配的男女牵线搭桥,鼓励生育,凡生育子女,不论男女,一胎一斗粮,奖励砖石一千;二胎,二斗粮,砖石三千;而生育子女达三人的,免妇征,奖五斗粮,五千砖石;生育子女五人以上者,奖励八万砖,免三年劳役。”
除了参与讨论过的汲渊等人,大臣们都是混身一震,然后兴奋的应下,“大将军英明!”
此公告一出,不信他们不结婚生孩子!
还有呢,赵含章命各地县衙开官医,凡是生育的妇人都可以从官医中延请稳婆和大夫,生育免费。
“现在是正月,春风即来,命各地郡县做好准备,将种子、农具和牲畜及时发放到百姓手中,县令做好劝课农桑之责,命司农下乡辅助百姓,”赵含章道:“凡流民,只要肯入户,皆分田地,免当年的丁税和捐赋。”
百官恭敬的应下。
可以说,这两年的政策就是,鼓励农业,鼓励结婚,鼓励生育。
为此,赵含章将御史台的御史都派出去了,为的就是巡视天下,以保证朝廷给的东西能够顺利的到达百姓手中。
兵部,以及各地驻军都要抽调一部分兵力来剿匪,把躲在山里的土匪流民全都找出来,该种地种地,该服刑服刑。
哦,对,现在赵含章特别喜欢对犯人劳动改造,除了被判死刑的坐监等候复核外,其余的全都被拉去修城墙,修路,修水渠,给百姓们修房子等等……
还有被拉去挖矿的,反正挺辛苦的。
反正她缺人,所以绝对不浪费任何一个人力。
据说这条规定出来之后,抢劫偷盗一类的事都变少了呢。
政令以极快的速度下到各地郡县,同时一起到达的还有几个案列,比如,中书令明预和门下侍中汲渊因为年过而立不成婚,被大将军勒令过后都没找到合适的女子成婚,故被罚两倍丁税,又因为身为国相而不能以身作则,又罚两倍。
判例的告示跟条文的公告贴在一处,有差役专门站在公告墙前为百姓们朗读,又有学堂里的学生领了任务,每日都在县城的各个角落诵读,有时候还要下乡,加上里长向下传播,于是全国人民都知道这个判例了。
于是民间催婚的口号就成了:“你以为你是国相吗?你付得起两倍的丁税吗?”
因为这个好笑的判例,全国人民对县衙公告墙的兴趣达到了最高点,正在此时,又一则新的公告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