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魏晋干饭人(1057)+番外

种出来的粮食是属于军队的,修筑的沟渠大部分是附近的匈奴新部落使用,官道也都在匈奴部落之间,因此匈奴士兵们心中的怨气在一日复一日的劳动中消散。

而且,赵含章还从赵家军中选派了不少参将校尉过去教他们认汉字,这些参将先生们说了,“大将军对尔等一视同仁,石将军乃羯族人,羯族人都可在朝为官,尔等自然也可以。”

“只是你们不识汉字,还有的,连汉话都不会说,就算是有本事,大将军不知,也用不上尔等。”参将道:“所以你们要好好的与我学,学会汉话,再学会常用的汉字,将来有机会便可大展身手,就算不能像石将军一样做一州刺史,在军中当个军官也是不错的。”

匈奴士兵们顿时精神一振,都兴奋起来,学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人胆子大起来,就问参将:“我家中实在是种不好地,我可不可以只要草地,不要耕地?”

参将自不能做主,只能上报。

同时,刘乂作为匈奴的新首领,也肩负着振兴匈奴的重担,他两次向洛阳写信,终于被允许进京。

于是刘乂就进京见赵含章了。

今年的粮食已经都收获了,他统计了一下,即便有汉人老师指点,依旧有相当一部份的人怎么也学不会种地。

赵含章认为很简单的按时令操作,他们也的确那么操作了,但种出来的粮食别说养活自己了,田租赋税都交不齐。

幸亏今年赵含章没有收足额的田租税收,不然有的人家是真的需要借钱交税了。

刘乂来找赵含章,希望她能容许这部分人将耕地换成草场,以放牧为生。

赵含章和朝臣们商量了一下便答应了,收回他们的耕地,给他们分配更多的草场,让他们放牧为生。

但会耕地的,还是要以耕地为生,因此匈奴各部落再次被分,种地的会在耕地附近定居下来,而放牧的,他们会像先祖一样逐水草而居。

赵含章的宽和让刘乂回忆起了他们曾经的友谊,为了拉近匈奴和赵含章的关系,他决定留在洛阳。

邸报上的公告他也看到了,知道赵含章现在紧缺会治水的人,而黄河也经过并州,于是刘乂便自荐。

赵含章和他谈过后发现,他是真的会治水啊。

不仅会治水,作为拥有氐族血脉的匈奴人,刘乂在农事上也很有天赋和见解。

刘乂的性格更多是像母亲和舅舅,像擅于耕作和忍耐的氐族人,他性情温和,又从小得宠,父亲曾经受过汉化教育,又对汉文化很推崇,刘乂作为幼子,从小便受此熏陶。

他也从小读汉文,学习各种汉文化。

他从没想过自己会当,能当匈奴的首领,他给自己的定位一直就是兄长的辅助,他打仗骑射都远比不上几位兄长,他知道在匈奴治下,匈奴和汉人的关系很紧张。

他能看到,匈奴圈占土地,使良田长满草,在良田上放牧是不对的,也知道,汉国要想长久,必须得与汉人和睦相处,最好汉化。

而要汉化,首要便是让匈奴人学会不在良田上放牧,还要懂得耕种。

所以他和他舅舅学习怎么耕种土地,也和教授他的汉人老师们学过水政。

凭着这些知识,刘乂顺利的进入水部,从一个被俘获的匈奴首领成为水部员外郎。

而他的任命似乎是一个信号,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便陆续有已经任命的匈奴、氐族和羯族官员表现优异被提拔。

本来有匈奴人觉得刘乂只当了一个水部员外郎丢脸,这下不说话了,默认了刘乂留在洛阳。

赵含章也愿意帮助刘乂提高声望,让他掌控匈奴部落。

刘乂品格高尚,的确是匈奴部落实际掌权者的不二人选,有他在,匈奴汉化的进程也会顺利和快速一些。

不过,这种事急不得,细水长流,这种事她懂得的。

赵含章让刘乂以水部员外郎的身份回去,带领匈奴人清理平阳郡一带的黄河淤泥。

这一次治水,赵含章大量使用了军队士兵,除了征役外,她还从国库中拨了一笔银子,专门给他们招工用的。

工钱,役丁和士兵们的粮草,修筑河堤,清淤使用的材料等,只黄河治理一项就拨去了三万石粮食和五百万钱,刚刚收上来的赋税到国库里短暂的停留了一下就被支出了。

这些钱都交到了傅庭涵手上,作为尚书令,他亲临黄河主持治河,目前人就住在黄河边上。

赵含章对此很看重,生怕底下有官员糊弄他,因此还把刚回京的赵信给派了出去,让他和范颖各带一部分御史去巡视河道。

“这一次巡视,除了保证拨下去的钱要用在刀刃下,保证治水将士、役丁们的利益外,你们还要做好治水普及工作,针对黄河两岸的植草木换赋税的方法,我便不在邸报上大肆宣传了,但我要黄河两岸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让他们都加入到治理黄河中来。”

赵信和范颖应下,拿了手令后各自去御史台选下属。

第1166章 意外撞倒

建兴元年,晋国南北各地虽偶有小旱小涝,但都是阶段性的,本地就可克服,所以整体性算丰收的一年。

丰收啊,一年下来,夏收冬小麦之后就连续的播种和收获,大豆,黍,稷和稻谷。

黍就是大黄米,是五谷之一,但产量很低,赵含章考虑到产量的问题,分发种子时只分了小麦、大豆和稻谷,但民间自留种子也很多,尤其是贵族。

在远离洛阳和豫州的偏远之地,石磨未曾普及,麦饭和豆饭依旧是普通人的主食,而家境好一些的则偏向食用黍饭和米饭,所以种植黍的人也不少。

秋收之后,农民们留够今年要交的税,再留够家用,多余的就会拿到市场上贩卖,于是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谷物。

除了谷物,还有各类种子,比如菜种,麻种等。

赵含章就命令司农寺去市面上找各种种子培育起来,“除了麦、稻和豆,其他作物的种子你们也当研究一二,麦成熟之后的收获期很短,不论是我们中原一带种植的冬小麦,还是幽州和并州北部要种的春小麦,收获期都极容易遇到风雨。”

“成熟的小麦一旦倒伏,那和颗粒无收也没多大区别了,而人力总有限,所以种植粮食要多种类,方能岔开收获时间。”

若一家三口十亩的麦子收割到运回家中需要十天,那二十亩就要二十天,时间周期太长,成熟的小麦很可能会遭受风雨倒伏,而且过熟的小麦会散落。

为了减少损失,分出一些地来,将收获时间岔开是最好的办法,如此,人力可以得到更合理的应用,也能略作修整。

黍和稷是很好的选择。

而且,稷可以酿酒。

看赵瑚就知道了,大家日子好过了,酒水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外,赵含章还道:“除了市面上的各种种子外,你们还当收集一些野外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