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魏晋干饭人(415)+番外

官员立即道:“都还在育善堂里,下官这就让人把工具搬出来。”

赵含章颔首,笑着看向另一边拎着包袱的难民们,“这是给你们修建的育善堂,从今天开始,你们会在此处生活,劳作,学习,希望你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友爱互助。”

她目光落在孩子的方阵上,目光柔和的道:“愿你们学有所成,我盼着你们长大后能够为我,为整个豫州分忧。”

孩子们脆生生的应了一声。

赵含章脸上的笑意更盛,一挥手道:“好了,按照之前分好的院子,你们进堂吧。”

难民们欢呼一声,虽然声音嘈杂,但还是有序的按照分好的队伍进入育善堂。

早在进驻前,范颖就遵照赵含章的吩咐将他们分好院子,房间……

每个院子有一个院长,每个房间也都有房长,由他们管理一院一房的人。

育善堂一打开,最先进的是一群孩子,大孩子在前面领着,进入育善堂后便分入各院,一进入院中,大家有些歪歪扭扭的排着队,有的大孩子后背上还背着不会走路的小孩子。

在大孩子的手一挥下,各房房长便带着自己的人冲向他们认为最好的房间。

有同时看上一个房间,且同时到达房间门口的,房长就会互相打一架,或者猜拳定输赢。

赵含章知道他们打架也不拦,他们自有自己的解决方式,只要在她的接受范围内,她都宽容得很。

抢好房间,大家进入屋中,里面是用砖头砌的炕,炕上铺着干净又干燥的稻草或者麦草。

赵含章最头疼的就是床了,这么多人,得需要多少木头,多少木匠才能赶着打出床来?

所以在和傅庭涵商量过后,他们就决定做成炕。

一个房间一溜儿过去,从房头到房尾,一溜儿长长的炕,傅庭涵为了安全,还带着人把所有房间的烟囱给检查了一遍,确定烧火后烟不会倒灌才放心。

冲进房中,孩子们快速的抢占自己看上的位置,因为他们还小,所以炕显得很大,虽然住的人不少,但依旧显得很宽松。

放下行礼,作为房长的大孩子就招手道:“动作快点儿,我们还要去锄地呢,一会儿使君要看的。”

“对,我们不能比外面的人还差,快点儿,使君等着呢。”

大家动作麻利的收好东西,然后排着队出去,和其他房汇合后就在院长的带领下往外去。

此时外面的荒地里,来围观的百姓正挥舞着锄头奋力的锄地,旁边等着锄头的人见他锄个没完,不由生气,“行了,行了,你都锄七八下了,该轮到我了。”

第463章 一举三得

大家互相抢着锄地,有的人抢不到工具,又等不及,就撸了袖子直接上手拔草。

赵含章在一旁看得高兴,点了点头一脸赞许,“不错,不错,传出话去,就说这一片是福地,在二月二之前,凡来这一片锄地的都可以得到神仙的祝福,今年必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范颖都不思考原因和结果,直接大声的应了一声“是”。

一旁的官员们一头雾水,不知为何要费力传这样的话。

傅庭涵则是扭头看了赵含章一眼,这种营销方式很像现代一些寺庙道观私下的宣传啊。

见他看过来,赵含章便冲他眨了一下眼,多好啊,一举三得,她省了再请人开荒的钱;育善堂里的难民也不必那么辛劳;来这里的百姓心中有了寄托,也会更快乐的。

傅庭涵忍不住摇头失笑。

赵含章放出的传言很有用,其实都不必她怎么宣传,范颖只是派人出去开了一个头,今日参加了仪式的人就自发的宣传起来。

传言好似乘了风一样的向四方散去,还有隔壁县的人特地扛着锄头跑来,就是为了在育善堂附近锄一锄头。

当然,大老远的来了,自然不能真的只锄一锄头,既然是为祈福,自然是锄得越多,得到的福气越多了,最好是锄人家未曾锄过的地,得到的祝福是最浓厚的。

于是围绕着育善堂,四周的荒地和野地都被锄了一遍,甚至远处有主人的地也被锄了,直到二月二结束。

二月二,龙抬头,第二天便开始淅淅沥沥的下雨,一场雨过去,春风一吹,第二天,被锄过的地上便冒了细细地青草。

赵含章站在田边,蹲下去抓了一块泥土,将其细细地碾碎,看着散落下来的灰色泥土,她松了一口气,“土质还好,荒了几年,不至于太糟糕。”

傅庭涵道:“养上两年就好了。”

赵含章叹气道:“只怕没时间给我们养呢,今年到现在看着还算雨顺,但不知接下来会如何。”

种地就是靠天吃饭的,别说现在,就是一千多年以后,面对大自然的灾祸,人类能做的事情也有限。

小的灾祸还能通过手段克服,可一旦遇上大范围的灾祸,那就只能承受。

管理育善堂的小官得知赵含章来这里,连忙拎着袍子跑过来,喘着气行礼,“不知使君驾临,下官有失远迎……”

赵含章挥了挥手,问道:“育善堂如何,他们住进去也有几天时间了,可还适应?”

“遵照使君的吩咐,近来在整理做教学的几个院子,又根据产生的一些问题重新调整了一下各院各房,虽有些小问题,但大家相处得还算和睦。”

这个小官叫平逊,是赵含章从一个学堂里挖过来的先生,他曾多次参与定品宴,可惜他出身微末士族,才情又一般,所以一直落选。

落选到看历年官员考核资料的傅庭涵多次在上面看到他的名字,写资料的人很促狭,又存了取笑人的心思,每次定品宴的资料上都有,平逊再次落选。

看到的次数多了,傅庭涵就忍不住和赵含章说起来,并道:“这个时代,不断参加定品宴的人有,但在同一个地方不停参加的很少,他们爱重名声,觉得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之所以会在同一个地方不停参加,要么穷,没钱去别的地方试一试,要么他执拗,执拗到可以顶住旁人的嘲笑。”

“而不管是哪一种,这个人都很有野心,”傅庭涵道:“有野心的人,只要才德过得去,都可用。”

赵含章也是这么认为的。

这个时代的人没野心吗?

有的,且野心还不小呢,但他们矜持,就算有野心也要装着闲云野鹤,一边占着位置,一边还要说自己不留恋权势,不爱这些俗务。

像平逊这样有野心又坦诚的人不多,赵含章喜欢用这样的人,因为他们会为了自己的抱负听她的话,积极完成她交代下去的事。

所以赵含章就好奇的去找他了。

平逊在鲁阳县里一边教书赚些家用,一边等着下一年的定品宴,在县城里也算是个名人,稍作打听就知道。

赵含章去听了两堂课,才情的确一般,但心地还不错,且他的学生都很尊敬他。

她佩服他的毅力,多次落选都没有心灰意冷,积极乐观的准备下一次定品宴,这样的人,不正是她想找的育善堂管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