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洛阳和郓城他就要有所选择了。
他是北中郎将,这个官是朝廷封的,自然是要去郓城的,而且,他和赵含章间还有点利益相争,当年,他被封为豫州刺史,第一时间是想去上任来着,但听说她掌握了豫州军,那汝阴郡郡守被她亲手所杀,他就不敢去了。
所以他第一时间选择的是郓城。
人都快走到兖州了,兖州的消息传来,苟晞沉溺于声色,还杀了上谏的谋士阎亨。
裴宪知道阎亨,那是苟晞的左右手之一,很是正直的一个人,因为苟晞也是个正直的人,他一直觉得他们挺合拍的。
裴宪就又不敢走了,原地停留了两天,确定苟晞真的杀了阎亨以后,他就又默默地带着家人走回头路,回洛阳了。
算了,还是考虑考虑赵含章吧。
虽然她也杀人,但她杀的都是敌人和与她不熟,又有利益之争的人,从未听说过她杀熟人,还是那样的原故。
阎亨好歹跟了苟晞十五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何况他功劳还那么大,又没有犯大错,怎么能杀了呢?
对阎亨尚且如此,对他这种去投奔的官员岂不是想杀就杀?
所以就算皇帝在郓城,他去郓城更加名正言顺,他还是转回洛阳。
他家宅子……被烧了,他家的别院则是被赵含章占了。
当然,他要是去衙门申诉也能要回来,但裴宪想了想,没有直接去县衙,而是自己花钱又买了一个宅子住下,然后静等时机。
他以为还要等很久呢,没想到时机这就来了。
裴宪将身侧的盒子捧起来奉上,道:“赵使君,这就是裴某带来的玉如意,说是宝物却是过了,不过能入眼尔。”
听荷已经看过,立即上前接过,跪在赵含章身侧奉上。
赵含章好奇的打开盒子。
里面是一柄长约半米的玉如意,颜色白中透绿,为多孔真菌形状,柄身雕刻着一株灵树,枝头为祥云状。
赵含章轻轻摸了一下,入手温润,脸上没多少表情,心中却咋舌,这还只是能入眼吗?
玉如意就是兴于魏晋南北朝时,或许是因为时代的混乱,这个时期的帝王将相很喜欢用玉,觉得玉的坚润犹如君子。
这样的玉如意可不多见,苟晞一定会喜欢!
赵含章合上盒子,看向裴宪,笑问,“裴将军此次回洛是要常住在洛阳吗?”
“是,”裴宪道:“孩子长大了,于乡野间只会饮酒作乐,长此以往怕是会忘记君子之风,所以我想让他们回洛阳读书。”
赵含章沉思着点头,笑道:“孩子的教育的确是个大问题,只是现在太学中只有三位先生,除了我叔父还有些学识,其他人只怕还比不上两位公子呢。”
赵含章诚心邀请道:“不知将军可愿屈就,去太学中任一博士?”
裴宪想也没想,直接应了下来,表示他会努力的。
赵含章微微笑起来,亲自起身送裴宪出门,她问了一下裴宪现在住在何处,然后目送他坐上牛车离开。
看着他坐牛车离开,赵含章总算找到了点儿魏晋时期名士的感觉,她怎么忘了,这个时代的名士们,因为马稀缺,对马很爱重,除非上战场,平时都是牛车出行的。
倒是赵含章这样的粗人,出入更喜欢骑马。
赵含章收回了目光,和听荷道:“去找王惠风,让她从我们手里的宅子中选出一栋合适的来赏赐给裴宪。”
听荷应下,跟在赵含章后面往回走,她刚刚才知道原来这个裴宪曾经是女郎的竞争对手,她有些忧虑,“女郎只封他做博士,地位落差之大,他不会心生怨气吗?”
赵含章笑道:“他刚才没有心生怨气,既然我提出的一瞬间他没有觉得我在怠慢他,他也不觉得博士的地位低,那以后自也不会因为此事而心生怨气。”
第639章 求和信
赵含章喜滋滋的去看玉如意,她拿在手里欣赏,去找了范颖回来的听荷见状,忍不住道:“女郎喜欢,不如留下来。”
赵含章看了她一眼道:“这也太败家了,虽然好看,但既不能吃,也不能用,留下做什么?”
此时还不到精神享乐的时候,这种东西,就当是博物馆一游,看过就完了。
何况,现在可比放在博物馆里爽多了,她至少能拿在手里把玩一下,想想要是去博物馆,这东西也只能隔着玻璃看一眼,你还能上手摸吗?
赵含章已经心满意足,将玉如意放回盒子中。
这个盒子就是为它量身打造的,木料是上好的木料,里面还垫着一块绸布,说真的,只这一块绸布的价值就不低了。
所以她什么都没换,直接把盒子一盖,道:“去把赵信找来,我需要他去一趟郓城。”
“是。”
赵含章将砚台拖到自己面前,自己拿了墨条慢慢的研磨,那么问题来了,给苟晞的这封信,她要怎么写呢?
等将墨磨好,赵含章才勉强有了思绪,她打开纸张,对于苟晞,她还是有些了解的。
他以前是软硬不吃的人物,现在是不吃软,但更不吃硬。
所以不能跟他硬着来,不然会更加惹恼对方,反而坏事。
没事儿,不就是嘴上服软吗?赵含章咬牙切齿的想,大女子能屈能伸,她不在意!
做好心理建设,赵含章这才提笔给苟晞写信。
自然,她哪怕服软,她也绝对不能丢赵家军和赵氏的脸面。
对于当下豫州和兖州的两个重要矛盾,她一一做了解释,她承认,赵驹私自越界是他的错,但你兖州军没有私自越界过吗?
而且赵驹越界是为了救回被掳走的豫州百姓。
赵含章道:“自两地分界而治,边界便纷争不断,我从不插手,便是因为我与苟纯有私怨,为免被人说挟私报复。”
她道:“苟将军正直而无私,我恨不能早相识,陛下又仰赖您辅佐,所以我愿多加退让,可不代表苟纯便能够肆意妄为。”
“他几次犯边,还纵容士兵抢收我豫州百姓粮食,只因百姓不从,便将整个村的村民掳掠而走,赵驹作为驻守边界的将军,若是还没有作为,可以免除官职了,所以对他越界救回豫民一事,我不会多加苛责。”
“苟将军若执意要问罪赵驹,那就只能与苟纯同罪了。”
意思是,你要是罚苟纯,那我就罚赵驹,不然这件事就抵消,从此以后谁也不许再论。
这是第一件事,写到第二件事时,赵含章笔锋就一转,叹息的表示,明预此时的确在洛阳,他早在五天前便已到达洛阳,是几个侠士护送而至,怀抱阎亨骨灰,涕泪来投……
赵含章道:“他是大将军的谋士,我自是不敢用他,但他身患重病,已是形销骨立,所以才暂时收留。”
赵含章写到这里一顿,开始劝说苟晞,用的是阎亨和明预跟随他十五年的情谊,表示,他们即便有错处,也不该赶尽杀绝,如今阎亨已死,何不放明预自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