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问君何愧(28)

后面的话谢烬没有说,萧长勖想必也明白。

萧长勖垂眸,淡淡道:“眼下并非最好时机。”

“我知道,但我不能再等了。过去我可以听你安排,那是因为阿雪生死未卜,如今阿雪已经找到,多拖一天,他就要多忍受萧承邺折磨一天,你要我如何沉得住气?总之,你不反,我反,一个月内,我定要救阿雪出来。”

话音落下,连林夙也放下了筷子。

空气沉默许久,萧长勖抬眼:“你知道这个字说出口意味着什么吗?”

“我知道。”谢烬语气从未有过的严肃和镇定,“于公,萧承邺暴虐成性、满腹猜疑,这样一位帝王实非黎民百姓之幸。于私,萧承邺害江家家破人亡,我与他之间血海深仇、不能不报。无论是为匡扶正义还是为报我一己私怨,我都一定要找他算这笔账。王爷若不愿担此骂名,我一人举兵。”

说完,又是一阵冗长的沉默。

不知过了多久,萧长勖看着谢烬眼睛,慢慢开口:“岐川,我只问你一个问题。——事成之后,你如何自处?”

这一次,林夙也抬起头,不露声色地看着谢烬。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但凡有本事起兵造反的,哪个不是想亲自坐上那万人之上的位子?

萧长勖现在把话摆到明面上说,总好过日后二人为此猜忌甚至反目。

谢烬知道早晚会有这样一个问题。

他握了握拳,平静道:“事成之后,我带阿雪回漠北,此生不再踏入中原半步。”

第23章 23 “阿雪,这是什么?”

萧长勖的顾虑在情理之中,但毫无必要。

谢烬对皇位不感兴趣。

他只想让江悬回来,顺便报四万玄鹰军和江家父子之仇。除此之外,他一刻也不愿在这乌烟瘴气的皇城中多待。

他是属于漠北的,江悬也是。

离开秦王府天色已晚,谢烬没有回府,而是吩咐小厮改道去内阁首辅钟怀瑾府邸。

钟怀瑾,两朝老臣,官至二品,连当朝宰相都要礼让三分的人物,却鲜有人记得他是谢大将军的亲外祖父。

回京一个多月,谢烬还没有来得及去拜见他。

谢烬母族显赫,朝代更迭几回,钟家始终作为中原四大世家之一屹立不倒,若论出身,京城大多子弟皆不如他,萧承邺若把公主嫁给他,也算是门当户对、有理可循。

谢烬自己不这么想。钟家与他而言,从来不是“自家”。

他的母亲下嫁给他的父亲,被钟家所不容,后来谢父英年早逝,留下他们母子二人,这么多年几乎从未受过钟家任何照拂。

一直到谢烬声名大噪后,钟老才慢慢开始承认有这么个外孙。

谢烬心里清楚,自己与外祖父之间并无亲情。

他今天来,也不是为了叙旧。

钟怀瑾是见过世面的人,对谢烬突然造访并不意外,只吩咐下人备茶。

二人坐下,老爷子不紧不慢道:“谢将军深夜造访,有何贵干呐?”

“外公。”谢烬不擅长迂回,眼下也没工夫迂回,开门见山道,“今日前来,是有一事想请外公帮忙。”

“哦?”老爷子顿了顿,微微抬眼,“你既叫我外公,那便是家事。家事的话,但说无妨。”

……

谢烬的事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要钱。

打仗需要钱,造反也需要钱。虽说萧长勖家底丰厚,身后有不少富商巨贾支持,但若能得到钟家和钟家背后四世家相助,自然更加有备无患。

谢烬不担心要钱不成反被钟怀瑾出卖,这些世家大族一个个精明得很,绝不会闷头效忠哪位皇帝甚至哪个朝代,谁能让他们得到最多的利益,他们便拥护谁,当初太祖开国,也得了钟家不少助力。

果然,钟怀瑾淡淡问:“此事对我有何好处呢?”

“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外公大可作壁上观,左右无论谁得天下,钟家都还是那个钟家。不过,”谢烬顿了顿,话锋一转,“外公虽如今身处高位,也快到了告老的年纪,钟家往后三十年如何,是韬光养晦还是青云直上,全看外公此次如何下注。”

谢烬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钟家此次若不出手,秦王赢了便罢,萧承邺赢了,念及谢烬与钟氏一族关系,必会心存芥蒂,届时就算不能铲除钟家,也一定想尽办法打压。

反之若钟家下场,赌赢了便是更上一层楼,赌输了……

钟怀瑾微微皱眉,那双老谋深算的眼睛在烛火映照中更显幽暗。

“我想知道,秦王有几分胜算?”

——问出这句,说明内心已有松动。

谢烬目光微动,不露声色松开桌下紧握的手,答:“胜算几分,我说恐怕不可信。时局风云变幻,盛衰有时,外公比我看得透彻,想必自有决断。”

“盛衰有时,也要看事在人为。”钟怀瑾为谢烬添上一盏茶,慢慢道,“岐川,你是我钟家人,有些话,外公不妨对你直言。他们萧家兄弟争斗,谁输谁赢,外公并不在意。外公在意的是你,还有你母亲,知道么?”

谢烬心里明镜一般,他的外公并不在意他们母子,只在意如今身处高位的“谢将军”,但他面上仍旧恭敬,淡淡颔首道:“是。我知道。”

“这次回到漠北,代我转告你母亲,愿意的话,回家看看。”

“是。”

话说到这,钟怀瑾态度已然清晰明了。旁的话他没有多说,谢烬也没再问。

夜深了,谢烬起身告辞,钟怀瑾将他送至门口,道:“你且安心回去,京城有我。”

谢烬躬身抱拳:“多谢外公。”

翌日清早,北狄偷袭阴山的消息传到京城,朝堂上,萧承邺闻讯勃然大怒。

谢烬说:“此次北燕有备而来,至少派出有七万兵马。末将请命,即刻返回漠北。”

萧承邺目光投向谢烬,眸色一黯,正欲开口,左相王汝昌站出来道:“雁门关易守难攻,我军粮草充沛,且有岑将军和梁将军坐镇,蛮人这时候来,不过是以卵击石,自取死路,谢将军不必如此惊慌。”

谢烬冷声道:“左相怕是忘了如今北燕早已不是一盘散沙,连我都不敢轻敌,左相从未亲自与他们交手,如何得出此番结论?”

王汝昌被堵得噎了一下,还想说什么,只见向来置身事外的钟怀瑾站出来,开口道:“左相所言不无道理,不过打仗,速战速决是打,经年累月也是打,拖得越久,越劳民伤财。在座最了解北燕的人是谢将军,该怎么打这一仗,想必没有人比谢将军更明白。皇上说是么?”

钟怀瑾三言两语驳回左相,把问题抛给萧承邺,大殿之上,萧承邺不好公然与钟怀瑾作对,也没有其他理由强行留谢烬在京城,沉着脸半晌,缓缓开口:“钟老所言甚是。”

语罢看向谢烬:“岐川。”

“臣在。”

“战事紧急,你先行返回雁门关,率军支援梁述。”

上一篇: 春山几万重 下一篇: 至死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