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她的原生经纪公司,也向方醒工作室发出过歌曲邀约。
只不过,发过去没几天,就收到了委婉拒绝的回复。
很明显,邀歌的计划,根本没有递到方醒面前,在松石唱片商务合作部门就被退回来了。
被退回来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她现在的限定团合约还在潮音文化那里,还有八个月才到期。
现在,松石唱片和潮音文化明争暗斗那么激烈,这个时候不太可能帮她制作歌曲。
所以,她现在只有羡慕的份。
……
另一间休息间里。
刘宏声听完《天亮了》,表情更加精彩。
上一场。
他虽然压不住《青花瓷》,但至少压住了《生如夏花》。
因此,他这一场,并没有把李采薇放在眼里。
他堂堂一位天王,也不需要将一位准一线歌手放在眼里。
更何况。
上一场,他已经压制住李采薇,而且战胜了方醒制作的歌曲。
因此,他很有信心,这一场扳回一城。
为此,他找了长鲸唱片,重新打造了他的一首符合亲情主题的金曲。
原本他是信心满满的,但听完李采薇演唱的《天亮了》。
他开始感觉到一丝不妙。
虽然不想承认,但作为专业歌手,他听得出来,这首歌的词曲唱都是顶级的,表达的情感也浓烈到极致。
特别是副歌最后一段,那一声声呼唤,就像是一记记重锤,砸在听众的心里。
画面扫过现场观众的时候,刘宏声甚至看到有观众眼眶红红的抽泣。
这让刘宏声开始紧张起来,开始担心他准备的歌,可能压不住《天亮了》。
更让他担忧的是,到现在方醒还没有上场,仅仅只是一个李采薇,已经让他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方醒给李采薇制作的歌曲,都这么棘手,等到方醒出场,又会是什么情况?
刘宏声心中,生出了不妙的感觉。
……
李采薇演唱完之后,何浩上台称赞道:“感谢采薇为我们带来这么动人的一首歌,接下来,就该轮到制作这首歌的那位歌手出场了。”
现场的观众听到这话,已经知道是谁要登场,但这一次观众没有呼喊方醒的名字。
因为现场的观众,还沉浸在《天亮了》的伤感歌声中,久久走不出来。
“请采薇先下去休息,我们请出下一位歌手。”何浩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方醒从舞台后方走出来,神情平静的站在观众面前。
观众看到方醒出现,一些眼睛红红的观众有点埋怨:“为什么要写这么悲伤的歌?我今晚都走不出来了。”
何浩开始进行竞演前的提问:“方醒,今晚的竞演主题是亲情,刚才我们已经听了你制作的一首歌,是用孩子的口吻,诉说对父母的思念。
“这首歌你也听完了,你觉得采薇演绎得如何?达到你心中的预期了吗?”
方醒点头答道:“已经超出我的预期,其实这首歌我也只听了两遍排练,然后就开始准备自己的歌。所以,最终的呈现效果是怎么样的,我也是刚刚才知道。”
何浩开始搞事情:“采薇的演绎已经这么棒,你还有信心超过她吗?毕竟两首歌都是你制作的,你觉得哪首更能打动观众?”
方醒考虑了一下答道:“这个不一定,两首歌的感情都很真挚,我只能说尽力将接下来的这首歌演绎好,至于最终排名如何,全凭现场的听审决定。”
何浩接着问道:“采薇演唱的《天亮了》,是用孩子的口吻,诉说对父母的思念。那么你接下来要演唱的歌曲,又是讲述什么的?”
方醒缓缓说道:“讲的是父子情。”
何浩按照总导演的意思,继续搞事情,提问道:“如果要比较两首歌,这两首歌有什么区别?”
方醒考虑一下,才答道:“《天亮了》其实讲的是一次意外事故,父母用生命保护了孩子。
“接下来的这首歌,讲述的故事更平凡一些,绝大部分的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或者经历着。
“所以,接下来这首歌,唱的就是每个人身边的故事,每个人心中都有的情感。”
何浩挑眉说道:“原来如此,既然都说到这里了,那么就告诉大家,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
“这首歌叫做《父亲写的散文诗》。”
方醒缓缓说出这首歌的名字,甚至连念歌名的时候,声音都进入了这首歌的词境里,有一种平淡中见真情的质朴。
“好的,让我们将舞台交给方醒,竞演正式开始。”何浩说完最后一句串场词,转身下台。
《父亲写的散文诗》是由董玉方作词,许飞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将父亲对子女的爱与责任,以及子女在察觉时间流逝、父亲已老的无奈诠释得丝丝入扣。
这首歌,李健在《我是歌手》上翻唱的版本,更像是一首散文诗,抒发的情感也更打动人心。
李健翻唱的版本,对歌词做了改动,将女儿改成了儿子,表达的是父子情。
也让这首歌更适合男声唱。
所以,方醒要演唱的,也是李健翻唱的版本。
舞台的聚光灯洒落在方醒身上,现场安静下来。
方醒侧头看向乐队的方向,示意乐队可以开始。
悠扬平缓的钢琴前奏响起。
方醒听着前奏,缓缓闭上眼睛,回忆着记忆中父亲的样子。
等情绪堵到喉咙,生出了那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方醒缓缓举起麦克风,开始演唱:
“一九八四年,庄稼还没收割完。
“儿子躺在我怀里,睡得那么甜。
“今晚的露天电影,没时间去看。
“妻子提醒我,修修缝纫机的踏板。
“明天我要去邻居家,再借点钱……”
主歌用平淡的话语,讲述了一个经济拮据的家庭,在生活中遇到的琐事。
看似平淡的故事,却是上一代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的事情。
方醒两辈子都经历过,而这辈子的方爸,小时候为了给儿子买一架电子琴,也需要开口问亲戚借。
或许和电视情节不同的是,方爸没有受到亲戚的冷眼,给儿子买了电子琴之后,便省吃俭用,一点点的把钱还上。
那件事,只是很普通的事情,亲戚也是知道方爸是要给儿子买电子琴,借钱才那么爽快。
方爸方妈又是那种欠别人一分钱,心里都难受的性格,就算省吃俭用,也要把钱还上。
那一段往事,没有记恨,没有报复打脸,只是那一代人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件事。
可是,当方醒看到那一架过去十几年,依然能够发出声音的电子琴,就知道方爸有多么珍稀那把琴。
即便那把琴放在现在,已经不值钱。
方醒还记得,为了买那把电子琴,小时候还哭闹过。
现在想想,那时候确实不懂事。
主歌唱到最后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