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湘儿赶紧蹦起来,双手一起伸过去抢手机:“不许拍!不许拍!”
方醒一把抱紧她的小蛮腰,脸凑上去,在她的樱唇上啵了两下,安抚好她烦躁的心情:“现在使用黄色APP,我们还能赶得上晚饭。”
“可是我买了好多菜……”陆湘儿看看厨台上的食材。
方醒伸手翻开袋子看了几眼,说道:“那我们一起做,你洗菜,我来炒。”
“好吧。”
陆湘儿点头答应,然后分工合作。
她一边洗菜一边说道:“下次我肯定不会糊锅了。”
……
两人一起做饭、吃饭,然后挨着坐在沙发上,等今晚的《中国好声音》开播。
陆湘儿剥了个橘子,掰下一瓣,塞进方醒嘴里,问道:“你说《中国好声音》收视率会不会好?”
“应该还行吧。”方醒随口回答。
“现在网上吵得可厉害了,《潮流天团》的收视率有点高。”陆湘儿聊起最近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多高?”方醒问道。
“开播1.8%,今年音乐综艺收视率前二。”陆湘儿点过几次这个话题,所以这几天手机APP一直推相关话题,导致她这几天高强度关注这个话题。
“那还可以,不算低。”方醒语气依旧平静如常。
陆湘儿坐直身体,问道:“我听说《中国好声音》请的选手,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是不是真的?”
方醒点头答道:“对啊,确实很多普通人。”
“那收视率还有把握吗?”陆湘儿现在比方醒还紧张,即便她没有参与节目。
方醒伸手按着她的头,揉了揉笑道:“别想那么多,咱们今晚就轻轻松松的看电视。”
陆湘儿也不想那么紧张,只是她心里有些事情放不下:“可是,我不想你输给陈文翰和鹏程资本。”
她父亲的公司,差点被鹏程资本整垮。
大川音响濒临破产的那段时间,是她这辈子最难熬的一段时间。
虽然不会去报复那些可恶的人,但说一点都不记仇,是不可能的。
所以,她心里还是希望《中国好声音》能赢。
方醒亲她两下,哄道:“放心好了,我们不会输。”
第359章 好声音开播,观众反应
周六晚上,很多观众如同往常一样,吃过晚饭之后,靠在沙发上休息,随意的看着电视。
今晚东海卫视将播出《中国好声音》。
这个节目前期话题度很高,再加上齐秀娜、黄安华和方醒,都有不少歌迷。
所以很多观众,早早就转到东海卫视,等着看节目。
除了电视机之外,还有很多年轻观众在企鹅视频等视频平台等着看节目。
津门市。
沈蒹葭是一家童声音乐教室的老师。
由于家长通常都是周末才会送孩子到音乐教室上课,所以她周末一样要上班。
周六上完课,等所有学生的家长都过来把学生接走之后,她才能抓紧时间打扫完教室,收好乐器,然后骑电动车回家。
她家住在津门老城区。
两室一厅,和父母同住。
由于她周末工作忙,所以周末是母亲做饭。
工作日不用上课的时候,她会回来早一些帮忙。
今天是星期六。
她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多。
如同往常一样,母亲已经做好饭菜,用碗盖着摆在桌上。
客厅的电视机里正播放着花生油广告。
“回来了?饭菜刚做好,还热着呢,到屋里叫你爸出来吃饭。”母亲听到开门声,赶紧起来准备盛汤。
沈蒹葭先走到饭桌前,伸手偷了一个肉丸放进嘴里。
母亲伸手打她的手,教训道:“吃东西也不先洗个手,打小就这坏习惯。”
“从中午到现在,一口干的都没吃上,实在太饿了。我先去叫爸吃饭。”沈蒹葭洗完手,来到推开主卧的门。
主卧里,一位消瘦的老父亲,戴着老花镜,正在看手里的报纸。
沈蒹葭走到父亲背后,双手按在轮椅上,说道:“爸,可以吃饭了。”
老父亲赶紧抬手阻止:“我自己走。”
说着便撑着轮椅扶手站起来。
沈蒹葭赶忙扶着父亲手臂,有说有笑的出去吃饭。
吃饭的时候。
沈蒹葭扫了一眼电视,问道:“妈,能转到东海卫视吗?今天有个音乐节目要播。”
平时电视主要是母亲用来追剧,沈蒹葭今晚想看音乐综艺,所以先问了一句。
“是那个叫什么好声音的吗?”母亲随口问道。
“对,就齐秀娜当导师那个。”沈蒹葭知道母亲年轻时候,喜欢听齐秀娜的歌,还会唱几首。
“那就看呗。你想看什么就看。”
其实现在看电视的机器太多了,平板、手机都能看,所以已经很少出现抢遥控器的情况。
现在家长想孩子陪他们看电视都难,孩子提出要求,很少有不同意的。
沈蒹葭走到茶几前,拿起遥控器转到东海卫视,然后回到饭桌上继续吃饭:
“这节目还没播热度就很高,还和《潮流天团》的粉丝天天在网上吵架。”
沈父看了一眼电视,电视机里正播放《中国好声音》的预告,画面中出现了方醒唱歌的镜头。
他随口问道:“那个歌手叫方醒吧?”
“对,他的唱功很好。不过听说这次的节目,他不唱,说起来让人有点失望。”沈蒹葭点头评价。
“他读的是不是就是东海音乐学院?”沈父说到这件事,神情有些黯然。
之所以这样,原因是沈蒹葭当年考过东海音乐学院,但也是那一年,她的父亲因为伤病坐上了轮椅。
她最后决定留在津门就近照顾父亲,读的是津门音乐学院。
所以,她是音乐学院科班出身。
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她给很多唱片公司投过小样,但大部分都杳无音信。
后来,有个唱片公司的星探找她,说要捧她成一线歌手,要给她发专辑。
当时她真的以为遇到贵人了,只是去到这家公司的办公地点,发现位置有点偏。
她留了个心,没有当场签合同,而是把合同拿回学校找老师帮忙看。
结果,合同是一张卖身契。
而且所有口头承诺的条款,比如出专辑等内容,合同上都没有。
老师还帮忙查了一下这家唱片公司的背景,最后建议她不要签。
经过那件事之后,她开始找别的工作,最后进了一家童声音乐教室当老师。
刚开始的时候,还偶尔给唱片公司投小样。
时间久了,工作也忙,投得渐渐少了。
从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像她这样的很多。
每年从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犹如过江之鲫,但有几个真的能当歌手?
最终,大部分的音乐学院毕业生,从事的都是与专业无关的工作。
沈蒹葭的工作,至少还和音乐有关,属于音乐教育工作,已经算专业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