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伦不类(54)
於是,痛苦也起源於这里,不能纯粹,於是矛盾。想要获得最大的精神认可,又不能为此抛弃物质生活。
譬如,梁泽可以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年乃至几年,所有的精神只集中在他的作品上。他龙语不行,出门喝酒亦或胡混是无法隔绝在他的生活之外的。
所以,结论十分明显:梁泽成为了一个作家,他龙语却成为了一个编剧。同样是操控文字,方向却是截然相反的。也因而,梁泽的作品可以问鼎文坛,而他的作品始终沈在箱底。
写剧本是你的天赋,袁振曾这样对他讲。你的语言和窥视人群的角度,注定你游刃有余。
那是天赋麽,龙语不知道,他只知道,这是由他自身所决定的。他注定会对现实妥协,於是阴差阳错,造就了这般的结果。
而现在,袁振让他相信,这结果并不太差。
在接受他观点的同时,龙语必然也会接受提出观点的人。这是自我膨胀後,对超我的否定。
很奇怪。
他令他快乐。而这快乐反映在多个层面。
譬如,他会对今天吃什麽感兴趣,兴趣大过於桌面上有多少酒。
譬如,他会开始研究每天的安排。由於规律的起居,一天的时间也不再被睡眠和写作压缩,有了许多空余时间。
譬如,他仍旧会嘲讽自己的写作,仍旧会觉得它们是垃圾是大众化流俗产物,然而,他鲜少再去深层次的纠结与惩罚自己。甚至,可以在市井的描述中,表达出他内心渴望表达的。有没有人懂不重要,他表达出来了。这也是袁振的建议──你不可能要求人人都与你思维吻合,那不切实际。说不说在你,懂不懂在他。
有很多譬如。
这个男人成熟、理智,善於发现并享受平凡的乐趣。这一点,很让龙语羡慕。这都是他做不到的。於是袁振很快乐,他总不快乐。然而如果你效仿一下,你马上也能特别快乐。
他令他坚信,其实俗世的快乐也不赖。
龙语缺少这种快乐太多年了。
他时常低俗,时常高尚,唯独难以做个平常人。
挺悲剧。
不认识袁振,兴许还不会觉察到这种悲剧。
就如同跷跷板,或者上、或者下,从不在中间。然而,中间,才是平衡。小到一只跷跷板,大到一个世界,皆是由平衡来维持的。
龙语不幸的根源,就在於,他酷似个小脑不发达患者,找不到平衡。
袁振出来的时候,看到龙语坐在过道里敲著本子键盘,专心致志。
他认真的模样,其实很迷人。
“完事儿了?”
龙语扭脸看过去,袁振还在专注的看他。
“嗯。”
“你俩眼怎麽犯直?是特残酷麽?”龙语笑嘻嘻的按了存盘,合上了本子。
“该你进去了。”袁振在椅子上落座。
“我进去干嘛?我又没病!”
“医生喊家属。想什麽呢。我没家属,那你就去呗。”
“你不说你话都说不清楚。”龙语起身,把本子扔给了袁振,“有点儿热,不行你就车上等我,钥匙给你。”
“我不热,我又不像某些人,大热天穿个包腿的黑裤子。他不热谁热。”
“我知道你羡慕我酷。哦也。”
龙语进去了,袁振无奈的摇了摇头。
治疗是谈话式的,并不令人难受,然而纠结在病因上,你怎麽问他也是答不出来的──他压根儿不知道。於是医生建议做个催眠。袁振同意了,醒来後却又什麽都不记得,问医生,医生说要与家属谈。
要说龙语这个自作主张吧,不烦人倒是挺窝心。他惦念著自己的事,这麽一想,袁振又有些暗自高兴。
龙语的到来,真可谓从天而降。性格使然,他一点点与你接近,不容拒绝。
以往,袁振与龙语这类人是格格不入的,若不是缘分,再加上龙语的混不吝,他们百分百做不成朋友。更别说像现在这样。
然而,现在究竟又算哪样呢?
这袁振就答不上来了。
这麽多年,他都是单身一人。倒不是说愿意单身,而是……并不愿轻易再跨出一步。他总是看看A,看看B,情况允许还要琢磨琢磨C。因为并不知道哪个会合适,可以长久相处,於是,始终也就是徘徊。
无论他愿意不愿意承认,与景燃的感情,对他影响挺大。
如果是很糟糕、很令人愤怒的分手也就罢了,偏偏不是,他们离开彼此,是那般的平静与自然。它令袁振意识到:原地不动的人,是很难得到永伴身旁的情人的。谁也不会为另一个人固步自封。
龙语没给袁振选择的余地。脚一伸就跨入了他的生活。
这不知是喜是悲。真的不知。
这就好比你跟菜市场转著,问问这家的香菇,问问那家的茄子,不料,身後摊位的大妈一把抓住你的菜篮子,不等你反应过来就把她家冬瓜塞进来了──一块二。管你买不买,反正进你菜篮子了。
这事的窘迫之处在於,你今天确实打算做冬瓜丸子汤,於是你就掏钱了。
这冬瓜一定不是最新鲜的、最绿色的,然而,它就是落进你菜篮子的那块冬瓜。你今儿就得吃了它。
这冬瓜挺好吃的,吃著心里却没底──明天那家菜市场的大妈,还有这种冬瓜吗?它跟别的冬瓜滋味不大一样,它是什麽品种呢?
龙语正像这块冬瓜。袁振是这位食客。
吃的忐忑不安。
“走人。”龙语出来,看见袁振正发呆,推了他一把。
“哦哦,完事了?”
“嗯,下周五再来。想什麽呐,魂儿跟没了似的。”
“冬瓜……”
“你丫饿了?这他妈还不到六点呐!”龙语瞠目结舌。
“下雨了。”袁振看向窗外。
“嘿!终於掉点儿了,憋半天了!快走两步儿,别等下起来。”
“医生跟你说什麽了?”
“没什麽,就说建议你继续接受催眠。”
龙语答的轻描淡写,他不愿意转述心理医师的沈重:往往被遗忘的病因,是病人对自我的一种保护,我们并不愿意揭开它,然而,对於幽闭恐惧症来说,不知道成因,又无法做疏导。
那你就摸清楚啊。
会安排适度的催眠,然而他所回忆起的内容,我不能直接传达给病人,这是一种保护。
那你就传达给我。
这个……我们还是希望得到他亲友的配合,如果亲友能来,可能还会帮助我找到一些端倪。
他家人要是在,我还来干嘛啊?他父母早年就去世了,有个哥哥还在千里之外。你告诉我就得了,我配合你。
……
我推荐他来你这里,我觉得我够格知道。我会一直跟进你的治疗,配合你工作。我希望他能治愈,毕竟他非常在意这件事。他不说,但我知道,这肯定对他影响非同寻常。我信任你,也希望你能信任我。
“哦……”
“晚上有冬瓜丸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