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第一次见到的时候,并不知道它里面存在微生物。
现在,再看到这块陨石的时候,知道了它里面存在着可能来自外星的微生物,这种感觉很微妙。
这块陨石很大,直径五米左右,呈不规则形状。
肉眼看上去,这块陨石就是一块矿物质含量较高的石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从元素分析来看,主要元素是铁和硅,也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
“郎教授,这块陨石上的微生物真的是外星生物吗?”伊芙好奇的上下打量,提出了一个问题。
“还不能确定。不过,这块星体其实不应该叫陨石,根据查到的资料,它其实是一颗小行星。”郎同光纠正道。
“小行星?五米也能算小行星吗?”众人有些意外。
因为这块石头,如果当做是陨石的话,那算是大的,但如果当做小行星的话,那也太小了。
“是的,按照小行星的规则直径三米以上,三百公里以下的星体,都称之为小行星。这块星体虽然小,但它确实符合小行星的标准。”郎同光确认道。
方源眨巴一下眼睛,道:“你的意思是说,这块石头是围绕太阳运行的?”
“是的,这颗小行星属于近地小行星,虽然体积小,但由于轨道有一段距离地球很近,所以人类其实已经发现它……”
郎同光开始在天文学方面,进行解释:“如果这颗小行星没有被你们带回来的话,它每绕太阳运行一周,在靠近地球的时候,都会被地球的引力影响,使得运行轨道发生小角度的偏转,未来存在撞上地球的可能。
“不过,由于这颗小行星实在太小,即便坠入地球,也不会引发灾难,所以天文学界并没有发出预警。
“事实上,像这种五米到十米的小行星,平均一年就会出现一颗进入地球的大气层。
“释放的能量大概相当于一颗原子弹的当量,不过大部分会在大气层中气化,所以并不会对地球造成太大的影响。”
几人都没想到,这么一块五米直径的石头,竟然会是一颗小行星,都有些惊讶。
方源好奇的追问:“那么要多大的小行星坠入地球,才会引发灾难?”
“直径约50米的小行星平均一千年撞击地球一次,产生的爆炸相当于20世纪初页的通古斯大爆炸。这个数量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地球还是能承受的,超过一百米问题也不会太严重。如果小行星的直径达到一千米,那将会引发毁灭性的灾难。”郎同光耐心的解答几人的问题。
“像这样的小行星很多吗?”方源追问道。
“目前,人类在太阳系中发现的小行星数量,已经命名的小行星则是12万。”
郎同光继续科普:“不过,绝大部分的小行星的运行轨道,都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也就是大部分都在小行星带中。
“小行星带的轨道,处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
“在太阳系里,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其次是金星,然后就是地球。
“火星在地球轨道的外圈,火星轨道之外,就是小行星带,然后就是木星。”
n.
第704章 可怕的猜测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的距离超过5000万公里,所以大部分的小行星,距离地球也超过5000万公里。”
郎同光继续给众人科普:“虽然绝大部分小行星都位于小行星带中,不过,小行星的数量实在太多,所以总会有一些会跑到小行星带外面来。
“这颗小行星就是一颗轨道距离地球很近的小行星,不过由于直径实在太小,所以人类一直没有发现,知道前不久才发现的。
“这颗小行星的临时编号是810020,不过现在已经被你们带回来了,以后这颗小行星永远消失在太阳系里了。”
方源没想到,自己亲手“消灭”了一颗小行星。
韩幼薇一直在认真的听郎同光讲解,这时候举了举手,开口问道:“郎教授,我有一个问题,小行星带里这么多的小行星,是怎么形成的?”
小行星带,就像是一个尘埃圈,套在太阳系里。
“已经命名的小行星有12万,如果算上没有命名的小行星,数量至少是60万,再加上直径很小的流星、宇宙尘埃,数量确实大的惊人。至于小行星带是怎么形成的……”
郎同光也露出了思索的表情:“现在天文学界还没有一个定论,如果你们想听有趣的答案。
“那有一个有意思的猜测,有人认为小行星带的轨道处,原本存在一颗比地球还大的行星。
“又或者存在两颗大行星,两颗行星撞击之后,爆碎成了数以百万计的碎片,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变,渐渐形成了现在的小行星带。”
方源眨巴一下眼睛:“如果真是这样,那这颗小行星上的微生物……”
“确实存在这种可能,但只能说是可能,毕竟关于小行星带形成的原因,都还没办法确定。”郎同光并没有给出肯定的答复,毕竟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找到答案。
众人听到这里,内心都是惊讶的。
如果太阳系里,在小行星带附近,曾经存在一个大行星,而现在这块陨石里的微生物,如果是来自这个大行星的,那么……
那么也就是说,太阳系里,除了地球之外,曾经还存在一个拥有生命的行星。
这种可能性非常惊人,虽然只是猜测,但一想到这种可能,就让人心脏嘭嘭狂跳。
郎同光看到几人的表情,都知道几人在想什么,笑道:“你们也别太较真,这只是一种猜测,并一定是真的。
“况且,像这种小行星,也有可能是从其他星系飘来的,被太阳的引力捕抓之后,停留在了太阳系里。
“所以,即便小行星带附近曾经存在着大行星,也不能证明上面曾经存在过生命。”
方源又追问道:“如果对这颗小行星的物质进行检测,应该能得到一些信息吧?”
“这得带一些样本回去进行研究才行,现在还无法给出答案。”郎同光答道。
方源思索着点头,又问道:“那么教授认为,这颗小行星上的微生物,更大的可能是来自什么地方的?来自太阳系内的可能性大吗?”
“这个……”
郎同光皱了皱眉,答道:“这个真的很难给出答案。”
正当几人说话的时候。
生物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把微生物的报告,递给鲁修文。
鲁修文打开了仔细阅读。
旁边的其他人也很想知道结果,所以全都围过去看。
“怎么样?报告上说什么了。”
由于这份报告是比较专业的报告,所以外行初略的扫几眼,很难看懂。
鲁修文一边看一边解释道:“从初步的检测来看,可以确定的第一点是,这颗小行星上的微生物是碳基的。”
这话说出来,蕴含了很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