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一个文明吞并另一个文明,达到文明升级的过程。
“人类文明想要从1.0级,飞升到1.9级,不吞并另一个行星文明,怎么可能做到?
“如果不是人类进入了科技大爆炸,吞并一个行星文明都远远不够。”
思路跳出来之后,看问题确实简单了许多。
稍微一想就能明白,一个文明想要快速升级,最快的方法自然是吞并另一个文明,消化那个文明的资源和科技。
而且,正常情况下,一个1.0级的文明,吞并另一个同级别文明,是升不到1.9级的。
因此,站在文明的高度上看,人类想要掌握1.9级的超时代科技,需要吞掉另一个文明的所有资源,要求一点都不夸张。
只不过,真正要达到这个目标,就不是随便几句话能够做到的了。
方源思索着缓缓点头,问道:“教授,那在下一场战役开始之前,有没有将实验成果转化为战斗力的可能?”
杨宇平脸上露出笑容,说道:“这个问题就非常有营养了。”
将科技转化为战斗力,这是科技对战争最大的帮助。
“这么说,真的有办法了?”方源和罗德上将的眼中同时放出光芒。
“能不能转化为战斗力,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不过,我和王九良教授通过电话了,按照目前的进展,国家能生产多少艘太空战舰,我们就能在多少艘太空战舰上装满太阳炉。”杨宇平给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回答。
罗德上将听到这个回答,呼吸都加重了。
第831章 太空舰队暴兵流
“哇哦!这是要玩暴兵流,还是准备暴太空战舰。”方源的眼睛亮晶晶的,仿佛已经能想象到那种壮观的场面。
罗德上将忽的想起一件事,说道:“原来几个月前开始和北熊军工合作研发的曙光级项目是这个意思。”
“和北熊军工合作?”方源侧头看向罗德上将,有些好奇。
“单靠一个国家生产太空战舰,即便全力生产,速度也不会太快,合作生产可以加快战舰制造速度。”罗德上将解释道。
方源这么一听就明白了,毛熊的航空航天科技其实也很不错。
合作研发太空战舰,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而且,如果真的要玩暴兵流,暴的还是太空战舰,那么单靠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明显是不够的。
那么,让更多国家加入太空战舰的制造,集合全人类的力量,推动科技转化成为战斗力。
东海只需要专注制造太阳炉,以及一部分核心部件,其余的部分交给毛熊等科技实力强的国家完成,分工合作,效率更高。
事实上,合作研发项目,在市场经济中是很常见的事情。
国际军工合作研发的项目,相对少一些,但也并不是没有。
排名靠前的战机里面,就有国际合作研发的。
“曙光级,数据怎么样?”方源好奇的问道。
“听说设计是神舟号的下位,属于太空护卫舰级别。”罗德上将把听到的消息讲出来。
“太空护卫舰?那舰体应该小一些,速度更快,对吧?”
方源印象中的太空护卫舰,通常是太空舰队中的小型舰,主要以空对空为主,争夺制空权的同时,护卫舰队中的大型舰。
“按照太空舰队的规划,确实如此。”罗德上将颔首。
“什么时候能见到曙光级太空护卫舰?”方源好奇的追问。
“应该快了,这个你爸应该知道啊。前几天你不是打电话回家了吗?”罗德上将好奇的反问。
“他没说这事啊。”方源耸耸肩,又说道:“而且就三分钟电话,能把这事说清楚吗?”
“也是,我听到的消息是,这个项目已经进行三四个月了,用神舟号的成熟技术下放到更小型的太空护卫舰,肯定很顺利。”
华夏太空舰队一直在参战,罗德上将也没时间去了解后方的事情,所以这些消息都是偶尔听到的。
方源看向杨宇平,问道:“曙光级太空护卫舰,也是装配太阳炉的吧?教授应该知道内幕吧?”
杨宇平咳嗽几声,道:“知道是知道一些,军科院对太阳炉内壁材料的需求量确实大增,技术参数我也看了,是有这么个军工项目。”
“有技术参数啊,曙光级设计成什么样了?”方源眼睛亮晶晶的追问。
“从看到的设计参数来看,舰长73米,舰体更比神舟号更纤细,体积只有神舟号的一半,重量还要更轻一些……”
杨宇平介绍了一下看到的曙光级太空护卫舰的技术参数,接着说道:“我也只是看到一个大概的设计参数。不过,军科院对太阳炉倒是提出了一些要求。”
“什么要求?”
“要求太阳炉更微型化。”
“一艘曙光级装多少座太阳炉?”方源好奇问道。
“设计是六座太阳炉,从设计的理论参数来看,曙光级的速度比神舟号快30%。”杨宇平答道。
速度快30%,听上去好像没有快非常多,但这放在太空战舰上,已经是非常夸张的提升。
“快这么多?”罗德上将也没想到会快这么多。
“曙光级的定位是太空护卫舰,神舟号的定位是太空驱逐舰,快是肯定的。不过,之所以能快这么多,也是因为神舟号是第一艘太空战舰,是摸索着前进……”
杨宇平稍微做了一下解释:“曙光级是在神舟号的成熟技术下研发的,所以各方面的性能都更强一些。不过,舰种的差异,注定了曙光级需要配合神舟号进行战斗。
“而且,神舟号也差不多该做结构性升级了,顺利的话,各方面性能都会提高。”
方源又问道:“曙光级既然是太空护卫舰,得有点数量才能发挥威力吧?得等多久才能形成战斗力?”
“应该不需要多久,军科院下达的太阳炉建造任务是一个月二十四座。”杨宇平给了一个侧面回答。
方源和罗德上将听了,又一次瞪大眼睛。
“一个月二十四座太阳炉,那不是要装配四艘曙光级,一个月四艘,这是下饺子吗?”方源惊讶道。
“其实还行吧。两国合作生产,而且有神舟号的成熟技术下放,战时生产力倾斜,一个月四艘,不算特别夸张。”杨宇平笑道。
“现在已经完成多少座太阳炉了?”方源很想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曙光级加入战斗。
“上个月,第一批曙光级适配的太阳炉已经交付,我觉得是快了。”杨宇平答道。
……
罗德上将回到环形山脉前线总部后,开了一个小会,然后就收到了东海总部的人员调令。
神舟号和赤县号的船员全部受到嘉奖,然后抽调一半的船员返回东海。
看到这个人员调令的瞬间,罗德上将就知道曙光级要来了。
上一次,赤县号参战的时候,也是抽调了一半的神舟号机组人员。
现在,神舟号、赤县号同时有人员调令,这明显就是调回去驾驶曙光级太空护卫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