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在程蔓预料之中,所以她并没觉得失望,只是转头就在报纸上打了广告,宣传辅导班今年的高考成绩。
而让她意外的是,这则广告打出去没多久,程蔓就接到了另一家报纸的采访邀请。
这次想采访程蔓的,可不是《临江晚报》这种市级报纸,而是全国都很有名的《经济日报》。
想采访程蔓的也不是别人,正是研究生毕业后去了首都发展的李文欣。
因此接到电话后,程蔓第一反应就是:“你这……算是在给我走后门吗?”
一般的报纸可能还需要记者主动去挖掘新闻,但像《经济日报》这样全国发行的报纸,根本不缺新闻。
能上《经济日报》的企业家,也无一不是行业大佬。
虽然在教辅行业,启明星辅导也算是一家独大,但这是因为行业起步时间短,入行的人少,竞争没有那么激烈。
启明星辅导一年的营业收入,可能都没有那些卖电器的小商行多,更不用跟那些制造业的工厂比。
就说纺织厂,看着好像半死不活濒临倒闭,但人一年的营业收入依然比蒸蒸日上的启明星辅导高。
而且启明星辅导的一家独大只在临江,去年才开始往外扩张,而且暂时也只在周边几个省市发展,首都深市这些地方根本没有分机构。
所以,程蔓觉得如果没有李文欣帮忙走后门,《经济日报》的主编可能根本不知道启明星辅导是什么。
电话那头的李文欣闻言笑出了声,坦诚道:“我确实跟主编提过一嘴,但他同意让我采访你,主要是因为他认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而辅导行业对学生影响很大,这个议题很值得探讨。而启明星辅导是行业佼佼者,要探讨这个议题,采访你也很有必要。”
程蔓陷入沉思:“这样……”
以为程蔓有些犹豫,李文欣劝道:“蔓蔓,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我们报纸是全国发行的,如果采访能见报,对你们辅导班来说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机会。”
李文欣说的这些话,程蔓当然能想到,也很心动。
她一直想去首都沪市开辅导班,但这并不容易,一来这些地方房价物价高,去那边投资开分机构成本更高;
二来启明星辅导班能开起来,是因为她是临江人,且在临江大学读过书,有这些条件在,陌生人也会对她多两分信任,可去了外地,这些优势就都没有了,不管是招老师还是学生都不容易。
过去一年里她在临省开的辅导班,都面临过招生困难的问题,课程招不满人算是常态,直到今年高考成绩出来,情况才有所好转;
三是这两年开辅导班的虽然少,但不是没有,尤其是首都沪市这样的大城市,肯定有人能发现商机。启明星在首都沪市没名气,跟别人竞争不一定有优势。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启明星现在只往周边省市扩张,去不去首都沪市,程蔓还在考虑中。
如果能上《经济日报》,启明星辅导在省外的名气肯定能有不小的提升,程蔓的很多顾虑也能得到解决。
想到这里,程蔓不再犹豫,迅速跟李文欣敲定接受采访的时间。
作者有话说:
二更合一,明天见……
第143章 做采访
李文欣是两人通话的第三天到的临江。
这时候火车速度慢, 最高时速才八十公里每小时,再加上中间有大大小小的站点停靠,从首都到临江光坐车就要近一天时间。
李文欣征得程蔓同意后, 需要往上面打出差申请,还要收拾东西, 能在第三天到临江已经很快了。
因为李文欣老家不在临江, 在这也没有亲人,这次是专门为了采访程蔓来的,所以她到的那天,程蔓特意去了火车站接人。
李文欣是八四年年初去的首都发展, 这两年她很少来临江,数得过来的几次都是因为过年回老家,在临江中转。
前年过年她经过临江时, 抽出时间跟程蔓见面吃了顿饭,那之后就没在见过。
算下来,两人有一年半没见了。
跟上次见面比起来,李文欣身上的变化很大。
上次见面她参加工作才一年, 可能是进《经济日报》时间不长,需要花费更多心神在工作上, 没时间打扮自己, 也可能是手头没那么宽裕, 没钱打扮自己, 所以她当时跟刚去首都那会看起来变化不大。
但两年多时间过去, 她早已从刚入行的菜鸟记者, 变成了《经济日报》的笔杆子。工作渐渐游刃有余, 经济条件也好了很多, 从里到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将留了许多年的长发剪到耳后, 尾部简单烫了下,有点像后世常见的波波头。身上穿着一件白色衬衣,下面搭一条黑色直筒裤,配普通的白色运动鞋,整体看起来清爽又干练。
再加上墨镜的遮挡,程蔓刚开始都没能认出来她。
跟李文欣比起来,程蔓变化倒是不大,她仍留着长发,脸上不施粉黛,身上穿着简单舒适。
李文欣一出来就认出了她,跑出闸口直接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被抱住的瞬间程蔓都愣了,直到耳边响起李文欣的笑声,才问道:“文欣?”
“除了我还能有谁?”李文欣笑着摘掉墨镜,笑盈盈地看着程蔓。
程蔓上下打量她,半响说道:“你这变化……也太大了。”
“发型变化大吧。”李文欣摸了摸头发,“你不知道,我这工作可忙了,三天两头出差,留长发根本没时间打理,还是这发型方便。”
“也好看。”程蔓说道。
李文欣认真点头:“嗯,我就爱听这话。”
程蔓笑,又问她早上吃饭没。
“喝了杯豆浆,实在没胃口。”
“那咱们先去吃东西?”
“去哪吃?”
“你想吃什么?”
“土豆片吧,热干面也行,我在首都的时候就馋这些。”
程蔓想了想说:“我记得燕子美食馆在这附近开了家分店。”
“真的?”李文欣面露惊喜,“燕姐的店都开到这里来了?”
“那可不,燕子美食馆现在可是临江最大的连锁美食馆。”程蔓边说便伸手要帮李文欣拿行李,但后者没让,只将包递给她拿着。
程蔓提着包,带着李文欣去燕子美食馆。
这个点不早不晚,美食馆里人不多,两个没怎么排队就轮到了。因为李文欣什么都想吃,所以热门小吃她们每样都点了一份。
点完餐,两人到靠窗的位置坐下。
看着窗外景色,李文欣说道:“这几年临江变化好大,火车进城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地方都在盖楼。”
“要发展嘛。”
临江前两年确定了要建高新区,临江大学往东,很大一片都被纳入了规划,正在逐步拆迁。
程蔓早些年买的房,就有一栋在拆迁范围内,不过现在还没拆到那,什么时候通知能下来还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