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学渣被逼考科举(27)

捣衣声停了,孩童在咿咿呀呀哭,莫花儿偶尔哄一句,织布机吱嘎作响。

豆大的灯光,照着屋内忙碌的人影。

篱笆院门关了,程子安收回视线,慢悠悠往回走。

天气变凉,蛙叫声少了,蛐蛐儿极力抓住最后的时机,不时唧唧叫唤。

远处田间的稻谷,在月辉下一片金黄,丰收在即。

佃农交了租子,程箴无需交赋税,程家将会粮满仓。

一路沉思着回家,抬起头,看到程箴背着手,立在大门前的桂花树下。

程子安赶紧加快脚步上前见礼,“阿爹在等我啊?”

程箴上下打量着他,皱眉道:“怎地这般晚才回,可知你阿娘会担心?”

程子安不客气戳穿了程箴,笑嘻嘻道:“难道阿爹不关心我吗?”

程箴眼角抽了抽,瞪他道:“少贫嘴!”转身往院内走去,侧头看他:“还不快回去洗漱,温习功课。”

程子安拉长声音应是,惹得程箴又回头瞪他,见他笑嘻嘻,无奈回转头,不去搭理他。

进了院子,崔素娘闻声从正屋走出来。程子安忙跑上前,叫了声阿娘,仰起头,张开双臂转了一圈:“我好生生的呢,没淘气,在听乘凉的人说八卦。”

崔素娘见程子安完好无缺,便放了心,含笑问道:“听什么八卦了?”

程子安说道:“谁家跟谁家一起收稻子,谁家姑娘要说亲了。哦,莫柱子家也有媒人上门给草儿姐姐说亲,说她进了富人家做妾,能生出个儿子,莫家就发达了。”

村里八卦传得快,崔素娘早就知晓了,她眉心微拧,道:“你少听这些,快进屋去洗洗。”

程箴在一旁跟着皱了皱眉,程子安见状笑道:“阿娘,我先前见到草儿姐姐了,她都比我高不了多少,哪能生出孩子来啊!”

崔素娘微不可查叹了口气,伸手将程子安往屋内推,嗔怪道:“你还小呢,哪懂生孩子的事,快别胡说。”

程子安回头辩解,举手比划:“莫二叔家刚生的婴童我见过,这么大。草儿姐姐那么瘦,肚皮撑破都装不下,我都懂。”

十两银子的聘礼,几匹陈旧布料,空口许诺的金银头面,加在一起不会超过十五两银子。

这十五两银子,就是莫草儿不确定的一生。

程子安看中钱,又挥金如土,从不吝啬钱。

从辛寄年处赚到的钱,约莫加起来有半贯多,他几乎全花到了庆川与莫柱子身上,如今节余不到五十个大钱。

不过,他保证能赚到十五两银子,拿去换回莫草儿的人生。

只是,莫三郎一家的希望,莫柱子以后的路呢?

村子里的姑娘,在十五岁左右嫁人,大多都是从一户穷苦人家,嫁进另一户穷苦人家,如毛氏那样辛劳麻木过一生。

莫草儿不给李椿做妾,她再走一遍毛氏的路,对她来说,是好是坏?

她本人愿意吗?

李氏本家看不上李椿,对于莫三郎一家来说,仍然高不可攀。

程子安做事的风格,从不只停留在口头上的安慰,他更偏向于做出实际的帮助。

这件事必须大人出面,不然他一个小孩子,跑去跟莫三郎说不要答应这门亲事,拿出钱补贴给莫家。

莫三郎绝不敢拿十五两银子的巨款,以为他偷拿了家中的银钱,上门来找程箴。

到时候瞒不住且不提,他赚钱的门道也会被拆穿,一顿打是逃不过去了。

李椿不是李氏本家,就算知晓程箴出面,李棕岂能因为他得罪赵知府看好的举人,他亦无可奈何。

钱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程子安尚小,外界的关系全无。莫草儿以及莫家的以后,得靠程箴的安排。

程子安却不找严厉的程箴,扭住崔素娘的胳膊,用他这个年纪该有的口气,央求道:“阿娘,你救救草儿姐姐吧。她还小呢,又瘦,生孩子肯定会死啊!”

程箴稍许用力,拉开耍赖的程子安,训斥道:“休得去烦你阿娘,你的学习一塌糊涂,马上要考试了,你还有功夫去管闲事!”

程子安顺势抱住了程箴的胳膊,道:“阿爹,我保证这次能考好,你先帮帮草儿姐姐啊!”

程箴垂眸打量着他,哼了声,不紧不慢道:“你要是考不好呢?”

程子安见程箴并未有半点为难的模样,顿时松了口气,脸不红心不跳道:“我可是阿爹的亲儿子,考不好那不是让阿爹没了脸。”

程箴没被程子安绕过去,径直道:“若考不到前十,所有的零嘴,饭后点心,统统没了不说,你还会挨揍。”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

穿程子安不太在意,他认为自己长得好看,披麻袋也帅。

在乡下玩乐少,零嘴点心是他唯一的快乐源泉。

关键是还有挨揍的风险。

前十啊!

好人不易做啊!

程子安心思转得飞快,哭唧唧很是勉强应了。

作者有话说:

第24章 24 二十四章

◎无◎

临阵磨枪。

为了坚持他做个人的原则,为了莫草儿他们,为了他的零食点心,为了不挨打,拼了!

程子安沐浴之后,破天荒摸到了书桌边,撸起衣袖摩拳擦掌,翻起了垒在一起,几乎从来没碰过的书卷。

除了算学之外,其他的功课能拉下的,基本上都拉下了,程子安已来不及补。

但程子安以前也算是经过了无数次考试之人,读书不会,猜题总会。

可惜现在的考试没有选择题,限制了他的发挥。

蒙童班如《三字经》等功课,全部都是背诵,无需解释释义。

这次考试仍然如此,要想考好,背得滚瓜烂熟即可。

那么多本书,程子安一读,睡意如影随形,哪能背得完。

程子安试图从试卷上摸出规律,每次考试时,试题的重合度。上次考到了哪里,琢磨出先生这次大致的出题方向。

看准方向,只背考试的范围,就容易多了。

程箴在东屋静静站了会,见西屋的灯一直亮着,不免露出了欣慰的神情。

崔素娘见状上前跟着张望,眼里浮起了笑容,情不自禁压低声音道:“我以前就劝你,子安还小,等大些就会懂事,你总成日与他急眼。”

“是,娘子说得对。”程箴顺着崔素娘,好声好气地赔了不是,携着她去罗汉塌上坐下。

崔素娘倒了盏茶水轻抿一口,忧心地道:“这莫家......”

莫家的事崔素娘与程箴提过,他当时听了就觉着不可靠。别人的家事,他也不好指手画脚。

去府城的时候,恰路过李椿的杂货铺,就顺便在旁边铺子打听了一二。

程箴道:“李椿虽是庶子,当年分家的时候,分了好些铺子田庄,被他败得只余下两间杂货铺。他好吃懒做惯了,水旱不忌,身子早被掏空。正妻生了两个女儿,被他气得不轻,管也管不着,待将两个女儿嫁人之后,干脆入了庙中带发修行。如今他后宅好几个姨娘,一个都没能生养,成天吵得鸡飞狗跳。眼下见上了年纪,急着要个儿子继承香火,不知听信了哪路骗子的话,到处寻摸八字相合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