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之漂亮泥瓦匠(145)+番外

原来他就是乔亚东,书中自己未来的丈夫。他果然英俊、干净,看着既沉稳又有书生气,简直就是自己的梦中情人。

这么好的男人,竟然喜欢的是陶南风?

那本书里的字字句句涌上心头,冯悠一颗心如堕冰窖。乔亚东之所以会爱上自己,是因为陶南风早逝,他这才将对陶南风的愧疚、喜爱全都移到自己身上。

可是现在陶南风活得好好的,那……

冯悠想冲上去问:乔亚东,你喜欢的人到底是我还是她!

可是她不敢。向北对她的审问让她做了几天恶梦,她不敢再招惹陶南风。

怎么办?怎么办?冯悠感觉整个世界已经坍塌。一切的一切,都是从陶南风活着开始改变的!

作者有话说:

《我们年轻人》

1963年,作曲家孟波欢送一批知青下乡到边疆,热血青年远离家乡生动感人的场面,激起了孟波的创作灵感。他和词作者卢芒合作写出了《高举革命大旗》这首歌曲,歌声充满时代气息和青春的活力。

歌曲的第一句“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在革命的热血青年中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以至于用它取代《高举革命大旗》歌名,有时干脆就叫《我们年轻人》。此歌曲产生于火热的年代,现实中感人的场面为词曲作者提供了创作的源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歌曲创作发表后,又直接作用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鼓舞作用。乐曲雄壮豪迈、坚定向上,歌词通俗简练、易于上口。此歌很快在青年中流传,在1965年的故事片《年青的一代》中作为主题曲,成为《红旗》杂志1965年推荐的十首优秀歌曲之一,流传至今。激昂的旋律,奋进的歌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第74章 立志

冯悠不敢靠近陶南风,更不敢质问陶南风,向北追逼审讯所造成的心理阴影犹在。

她也不敢上前贸然地问乔亚东,因为她还没有蠢到那个地步。设想一下那个场景?

——“乔亚东,你为什么不爱我?”

——“请问你哪位?”

她应该如何回答?

陶南风的姐姐吗?

陶南风和以前一点都不一样,她估计已经把家里那点子破事说得到处都是,江城知青人人都晓得陶南风有个恶毒继姐。

如果不是陶南风的姐姐,她还有什么值得乔亚东多看一眼?

一想到这个,冯悠心如刀绞。原本眼前这个年青人应该是自己的丈夫,恩爱夫妻几十年,创下巨大的家族财富。

可是现在,她连上前打个招呼的勇气都没有。

这一刻,母亲冯春娥的话清清楚楚地涌入脑海。

“忍,我们现在只能忍。人都说忍字头上一把刀,没办法的。你既然能做那个梦,一定是上天眷顾,一定能做出一番事业。

现在争不过不要紧,我们先忍着。

你现在当临时工怕什么,妈有工作有钱,能养着你。你好好读书,将来考个最好的大学,找份最好的工作,赚很多很多的钱,让他们后悔、羡慕去!”

想到这里,冯悠终于按捺下来那一股焦躁,深深地看一眼乔亚东,转身离去。

乔亚东感觉到一股灼热的目光,疑惑地转头寻找,却只看到一群校园少女嘻笑打闹的背影。

陶南风正问他:“课多不多?”

乔亚东收回那份疑惑,专心地回答着陶南风的问题:“还好,一周二十八节课,而且大一第一学期有不少公共课,专业课只有一门,压力不大。”

陶南风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乔亚东小心翼翼地看了她一眼:“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陶南风道:“我们这个干部培训班没有公共课,全是专业课,学习强度很大,基本都是满课。我在想,到底哪一种教育方式更好。”

乔亚东说:“问问你爸,不就知道了?”

两人在三食堂见到陶守信,父女俩熟练地拿出铝制饭盒在窗口打了几个菜、三板米饭,提到家中餐厅坐下。

食堂的米饭蒸熟了一板一板的,大厨们按照一两、二两、三两的标准划分成大小不等的方块,陶南风和陶守信平时都是二两饭,这回乔亚东来了便给他打了三两。

食堂的菜式就是那几样,烧鱼块、土豆烧肉、炒鸡蛋、炒土豆丝、炒青菜……

因为有客人,陶南风多打了两个荤菜,用带着多边的洁白餐盘分开盛放,摆在家中餐桌上,笑着解释:“我和我爸都不会做饭,只能请你吃食堂,莫嫌弃。”

乔亚东只要看到陶南风就心满意足,哪里还会挑剔食堂饭菜?

他笑得十分礼貌:“我在学校也是吃食堂,挺好的。有鱼有肉有青菜,比起咱们刚到农场的时候强多了。”

陶守信取来筷子、饭勺交给乔亚东,自我解嘲了一句:“咱们家虽然不开伙,但是餐具漂亮,形式重于内容。”

乔亚东低头看着手中餐具。

白瓷为骨、筷子头金色包边,勺子也是同一款,和餐盘一样都是洁白如玉的骨瓷,饰品极为简洁,以金边镶嵌。

一看就是用外汇券购买的好东西。

乔亚东笑道:“陶教授太自谦了,您是做学问的人,哪有时间做饭?”

陶守信哈哈一乐,热情招呼着:“来来来,吃饭吃饭。”

虽说只是食堂打来的饭菜,但因为精致的餐具、漂亮的餐桌,竟然有了招待客人的排场。

陶守信对饭菜并不挑剔,一边吃一边摇头道:“只是有点可惜,向北送来那么多干货、油、蛋,咱们两个就把鸡蛋给吃完了。”

陶南风扑哧一笑:“天天白煮蛋,很光荣么?”

乔亚东有点后悔在农场的时候没有好好跟魏民学习做饭:“我去学做饭,回头有空就过来帮你们做。”

陶守信忙摆手:“不必不必,你还在读书,首要任务就是学好知识,学那个做什么。”

陶南风想到刚才和乔亚东聊的问题,便趁着吃饭的空闲问父亲。

“大学里为什么要学公共课?不觉得浪费时间吗?我看咱们那个干部培训班一上来就是学专业课,强度又高,挺实用的。”

陶守信“唔”了一声,看向乔亚东,“你觉得呢?”

乔亚东没想到陶教授会把问题丢过来,认真思考片刻,回答道:“有些公共课挺有意思的,比如说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这些都是基础吧。”

陶守信点点头,看向陶南风:“为什么高考制度取消后,那么多人渴望读大学?大学校园究竟是什么在吸引着那么多年青人?”

陶南风若有所思,边想边说:“这么多同龄人在一起读书,本身就是件让人向往的事情吧?”

乔亚东补充道:“因为在大学里可以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陶守信鼓励他们:“嗯,继续说。”

“大学里有图书馆,可以看很多很多书。”

“大学里有操场、运动场,可以学体育、美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