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之漂亮泥瓦匠(245)+番外

提到雪花纹,他忽然心中一惊,抬起头来。

梁佑坤焦急地奔过来,对他大声道:“朱专家,雪花纹裂开了、裂开了。”

怎么会这样?朱红星直起腰,疾步如飞:“我看看。”

等到墙根处一看,好家伙!雪花纹越开越大,现在已经像蜘蛛网一般,密密麻麻盘踞在勒脚之上,水泥勒脚远望去就像是龟裂一般。

朱红星头痛了。

不钻孔,找不到地质异常的问题;

钻孔,对楼体造成干扰,引发裂缝发展。

莫非真如陶南风所言,这里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不能再轻易钻孔,否则会引起楼体歪斜?

正在沉思之中,脚底传来一阵剧烈的抖动。

朱红星转头看去,勘探钻孔机完成一个钻位的取土工作,移动另一处开始继续工作。

郑猛在一旁指挥,中气十足:“加油干!争取今天把所有朱专家标注的位置都钻上孔,我就不信了,咱们隔五米打一个深孔,未必还找不到问题?”

话音刚落,朱红星似乎听到耳边传来什么裂开的声响。

“呲呲——泠!”

抬头看去,墙根处的雪花纹陡然扩大,仿佛沐浴在阳光雨露之下的小树苗,不断地伸展着枝叶,努力向上。

墙体裂缝黑乎乎、有粗有细,像蛇一样向上攀爬,眼看着从一楼爬到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三楼……

朱红星心如死灰,长叹一声:完了!

梁佑坤紧张地问朱红星:“朱专家,还能钻孔吗?这房子不会垮吧?”

朱红星摇摇头:“不能再钻孔了,如果再有干扰,这房子就保不住了。”

郑猛还在那里大呼小叫:“朱专家快来,第二个孔的土芯已经取出来一个了。”

朱红星回过神来,转身一路小跑,双手拼命挥舞:“停!停!停下!”

机器轰鸣声太响,郑猛根本听不见朱红星在说什么。他看朱红星一脸的惶急,双手在空中舞动,便支愣着耳朵侧耳细听。

等到听清楚朱红星的话,人已经跑到钻孔机面前。

朱红星的声音近乎嘶吼:“停下来,不能再钻了,不能再钻了。”

周若玮与冯悠第一次见到朱红星如此紧张,也吓得不轻,赶紧示意工人停止操作。

当钻孔机停歇下来,世界终于变得清静。

朱红星大声道:“陶南风是对的,不能钻孔。”

周若玮听到朱红星说陶南风是对的,哪里肯服气,嘟囔了一句:“她一个学建筑学专业的研究生,哪里懂什么地质结构、建筑力学?”

朱红星看了他一眼,眼神里带着一丝谴责:“你恐怕是误会她了,她是对的。你们去看三号楼,再钻下去楼就要塌了!”

众人都瞪大了眼睛,什么?

乌泱泱一群人全挤到三号楼东面外墙处,这一看不要紧,全都吓了一大跳。

——刚才明明还好,只有墙根有一点点雪花纹,现在满墙都是裂缝,已经像棵大树枝桠了!

郑猛不知道如何应对眼前的情况,哑着声音对梁佑坤说:“你是基建科科长,你来处理现场吧,我是无能为力了。”

梁佑坤笑得温和,晃了晃手中小小笔记本:“郑厂长,刚才您签字保证,勘探钻机打孔所造成的所有后果均由你负责,与我无关。”

郑猛索性耍起赖来:“你是基建科科长,房子出现裂缝肯定是你来处理。”

梁佑坤抬腿便走:“郑厂长,这事我处理不了,得向上面汇报。”

郑猛阻拦不及,梁佑坤已经跑了。

朱红星没有理会他们之间的明争暗斗,蹲在墙根处一边看一边喃喃自语:“就算是有软弱土层,也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啊……我经手过这么多工程问题,这次的情况倒是第一次见到。”

看了半天不得要领,朱红星直起腰来问郑猛:“陶南风来过现场几次,停留了多久?”

郑猛没好气地一挥手:“她就站在17街坊门口看了几眼,连大门都没进,就在那里吹牛说什么水池灌不满水,现在又说钻孔会干扰三号楼,简直像有透视眼一样,真是邪了门。”

朱红星皱眉反问:“隔着这么远,只看了几眼就能预知水池池底出现裂缝?现在又提醒说钻孔干扰土层?”

周若玮在一旁接话:“朱高工你别在意她的话,她那是瞎猫撞到死耗子……”

朱红星摇摇头:“不,她是有真本事。”

第136章 专家

听到朱红星亲口承认陶南风有真本事,周若玮心中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说嫉妒吧,周若玮原本以为陶南风和他一样就是擅长做建筑设计,若是陶南风在这方面比他强,嫉妒还说得过去。可是现在她在施工后期管理领域独树一帜,隔行如隔山,周若玮无计可施。

说憎恨吧,周若玮先前因嫉生恨,每日里念叨起陶南风的时候就咬牙切齿,恨不得把她踩在脚底下。可是现在听到连京都业内有名的结构专家朱红星都夸她有本事,不知道为什么周若玮心里竟然有一种诡异的骄傲与自豪。

——你看,我曾经喜欢过的女孩,她就是这么牛!

周若玮垂下头,努力让自己嘴角掩不住的上翘收敛起来,片刻之后抬起头,已经看不出半分欢喜之意。

“朱高工,那您的意思是?”

朱红星兴致勃勃地拍了拍周若玮的肩膀:“你这个校友在哪里?引荐引荐?”

郑猛一听便愣住了。什么?朱红星想见陶南风?

他花了一堆钱请京都专家过来,为的是和陶南风唱对台戏,现在戏还没有上演,他们竟然准备握手言和?

不行!绝对不行!

郑猛忙凑近朱红星身边道:“朱专家,您是什么身份、陶南风是什么身份?她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姑娘,哪里值得让您主动去见她?何况,陶南风先前放下狠话,说17街坊的问题只有她能解决,别的专家都没用,难道您就愿意让她得意?”

朱红星是农村孩子,1956年考上大学,作为第一个考上京都大学的农村娃,当年不仅轰动全村,连县委书记都亲自上门拜访。苦读多年,一朝成名,他一直保持着一股农村人的淳朴与勤劳。

毕业分配到京都市建筑工程局,他风里来雨里去,参与大大小小几十个工程项目,理论联系实践在工程质量管理中不断总结提高,渐渐在业内有了名气。正是因为这一份心无旁骛,他才能获得“工程质量医生”的美誉。

技术型人才的特点是一根筋、直肠子。

朱红星板起面孔回应道:“闻道有先后,达者为师。陶南风虽然只有二十几岁,但在17街坊项目上的确表现出了极高的敏锐度。如果说只凭一眼便能断定水池裂缝、墙根雪花纹,那绝对是我无法企及的天赋型人才。

你请我来,是解决工程质量问题,不是和陶南风较劲。既然她能够发现问题,不如请她一起加入,大家一起商量讨论。至于她先前放的狠话……现在看来好像是句实话,年青人嘛,让她得意一下又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