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岱往下看去,见小舒同样看过来,安慰道:“无妨,咱们继续过年。”
静太妃看着笑。
她们来小十一封地也有一年了,岂会看不出纪岱的想法。
原本她也纠结过,小舒到底是前朝旧人,会不会不合适。
但身边人劝她,说奚静舒等人在汴京已经没了。
早就没有前朝旧人。
奚静舒至今是有些惶恐的。
她是个极聪明的人,不可能发现不了屺王的态度。
奚静舒当时只是自嘲笑笑,并未多说,准备好了成为屺王的后宫。
屺王救了她全家,后宫也好,外室也好,都没什么。
可在屺王城住下来之后才知道。
屺王哪有后宫,他最常去的是书房跟各种工厂。
每次两人见面,也只是聊些寻常话。
至今也没什么不同以往的举动。
西北的雪极大,年夜饭吃过后,奚静舒送了母亲婶婶休息,下意识去了藏书阁。
今日那些奇怪的老者并未过来,说是家里也要过年。
她过来也只是想写些字静心。
推开门后,没想到里面站着刚刚才见过的人。
纪岱抬头看到小舒,下意识道:“冷不冷。”
奚静舒摇头,并未离开,而是走近了些:“见过屺王殿下。”
纪岱无奈:“说过不用客气的。”
许是吃了些酒,又有许多事,纪岱又道:“我不想你这样客气。”
他是怕吓着小舒的。
对自己来说,两个人相处了不止一年,两个人的关系也不止于此。
但对小舒来说不同。
她这辈子颠沛流离,经历了太多。
再者,这也不是好时候。
好友周正跟徐琳说他太磨叽了,如果换了旁人,肯定都要三年抱俩。
可他现在环境不同,还是不想给小舒太大压力。
奚静舒听他这么说,敛下神色,坐到纪岱身边看他写字。
“笔画不对。”奚静舒道,“应该这么写。”
奚静舒的书法一绝,陶家人都夸的,指点纪岱自然不算什么。
纪岱按照她说的又写了一遍:“果然好多了。”
两人写着字,夜色愈发深沉。
等到奚静舒有些困了,纪岱下意识放下笔:“我送你回去。”
奚静舒下意识惊醒,看向纪岱的目光愈发不同。
“为什么?”奚静舒道,“你对我,为什么?”
太好了,好到她想象不到。
不是物质的好,是对她尊重。
按理说她这样的身份,她这样的处境。
对一个实权在手的王爷来说,不算什么,无论怎么做,她都会感恩戴德。
谢谢他给自己提供安全的住所,谢谢他帮自己医治家人。
连她在屺王城,都是独一份的存在。
纪岱的心静下来。
即使他知道接下来的一年要面对什么,也平静的不可思议。
“大概是想跟你谈恋爱吧。”纪岱说出一个极有现代感的词。
“就是男女之间互相有好感,然后在一起。”
奚静舒有些不能理解,却又理解了其中的意思。
纪岱上前一步,给奚静舒身上的雪花抚下:“不着急的,慢慢来。”
接下来的一年,风云聚变。
他会守护好这里,让一切都可以慢慢来。
他也会守护好这里的百姓,让天下安定。
所以不着急,他很有耐心。
第94章
年节那个平静的晚上, 像是不存在一样。
一直到大年初五,各路官员纷纷来信。
大家或多或少都得到消息。
五王爷的母妃自缢了。
死在过年宫宴的时候,前边觥筹交错好不快活。
她直接在这个时间上吊。
大年初一, 原本应该是皇上领着文武百官祭祀天地。
一下子全都被打乱。
太妃死在过年的夜里。
谁都要偷偷看一眼皇上的脸色。
在这种好日子里自杀,明摆着打皇上的脸,也是一种无声的控诉。
从去年三四月起,三王爷的母妃被偷偷接走,已经把各位王爷母妃是挟制他们的工具摆在明面上。
特别是五王爷的母妃, 要么分割他的权利,要么看着母妃关在冷宫。
就看他的。
五王爷在年底终于松口气, 会交出一部分兵权。
可他母妃在听到这件事后,便筹划了大年三十当晚的自杀。
没了这个挟制, 皇上不仅没了最后一个把柄,还得罪了朝野内外不少官员。
五王爷的母妃,她可不止是五王爷的母亲, 还是先皇的宠爱的妃子。
是先皇的女人。
她的自缢,等于先皇的尊严被践踏。
大家倒不怎么在意一个女人的死。
在意的是先皇留下的人被现在的皇上逼死。
无论从忠君爱国,还是孝道上算。
皇上都亏待先皇,都对不起先皇。
再想到他登基以来的作为, 不满他的人愈发多。
他们这些先皇留下来的老臣子们, 何尝不是被逼到角落。
只不过以前不好为自己喊冤。
现在有了太妃自缢的事,自然找了宣泄口。
年还没过完,天下间便议论纷纷。
不少人想到屺王过年时的反应, 第一时间便想到什么。
总不能是他当晚就知道了吧?
想想当时的反应又确实如此。
从汴京到西北,这么远的距离, 他是怎么当晚知道的?
大家无从得知。
可手底下的官员对纪岱愈发尊敬。
“此事一出,天下必乱。”陶万清道。
他被贬之后, 一直在西北十地生活,但汴京的事他多少都知道。
想到这件事的后果,他忍不住皱眉。
三王爷先后打了四王爷跟屺王殿下。
后面又去跟七王爷纠缠,如今拿下江南大部分封地,听说过年都是在江南过的。
天下已经乱了。
现在东南边的五王爷也要开始有所动作,必然直接举兵。
天下间,已经没有净土。
两边作战,即便是去年稳坐钓鱼台的皇上,他也要出兵,调动朝廷的中央军。
既如此,承凌国大半土地都会陷入战祸当中。
现在看看,竟然是西北十地最是安全。
旁边四王爷的封地也能被庇佑一二。
唯独不好的是。
皇上很有可能会让他们每个地方都抽调兵力。
西北十地,做好准备了吗?
陶万清这个想法刚冒出来,就被自己按下去。
怪不得去年要建立完整的军功制,怪不得一波波的兵士都要送到四王爷的地盘。
先有军功制。
再练兵。
只怕承凌国所有兵士,他们西北十地的兵将最强,也最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