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简直说到知府们的心坎上。
他们未必会多在乎百姓们的生计,但兵士们不去,至少没那么乱。
若给钱粮屺王也会收,但收了之后,会留下一股训练有素的兵士帮他们剿匪,竟然清理了不少地方的匪患。
刚开始百姓还担心十万大军过境,会兵过如筛,谁知道人家来了,还会帮忙剿匪。
慢慢地,前面百姓竟然盼着他们去。
剿匪时候,不少百姓都知道,他们是西北军,军纪严明,若毁坏田地村庄,长官会就地将他们斩首。
还说他们西北不缺吃喝,只是为了战功前来。
啊?
西北不是很穷吗,怎么还不缺吃喝。
如果说西北右路军说话他们还能听懂。
左路军说话,则完全听不懂了。
他们说什么,发家致富的秘密在西北,快去西北十地买良种,那边的种子亩产四百斤云云。
在开什么玩笑,一亩地有二百斤已经很好了,还四百斤。
可听的多了,所有百姓都对那个地方有了印象。
更对这支纪律严明的军队有了好感。
等会。
西北军的大元帅是屺王?
那个孝顺,仁厚,还劝皇上跟逆王们不要耽误春耕的屺王殿下?
这样说的话,他们有点可以理解了!
其实民间也隐隐有,近些年西北十地很不一样的说法。
竟然是真的。
这天下间那么多王爷,没想到屺王不同凡响。
他这次过来,还是为了皇上征讨逆王。
如此忠孝两全,心系百姓的王爷,实在是承凌国的大幸。
等到西北军正式跟逆王一城之隔的时候,纪岱的名声已经传遍半个承凌国。
消息自然传到一贯小心眼的皇上耳朵里。
听到这话,他简直不敢置信。
一直没被他放在眼里的弟弟,竟然名声这样好?听起来,竟然是天下王爷的表率?
忠孝两全也就罢了,心系百姓?
作为一个王爷,他有什么资格心系百姓。
纪岱自然知道汴京的反应,而他要的就是皇上的反应。
没想到他的大军站稳之后,皇上竟然只是下了一道安抚的圣旨,夸他有功云云。
纪岱自然要回一封,这都是皇上的教诲,皇上领导有方,所以他才能做到。
这话听着没问题,皇上本人也受用。
可再结合新一轮的小道消息,就让皇上不爽了。
小道消息自然是继续夸屺王厉害云云,还说屺王在江南战乱城池站稳之后,迅速帮当地百姓恢复民生,又帮忙清理因战乱欠下的债务,组织他们在五月看能不能种点什么,好让冬日有东西吃。
天下也算打了一两年的仗,大家哪见过这样的大元帅。
屺王,还真是名不虚传,连皇上都夸呢。
谁知道这种话,皇上也忍了下来,只是催促纪岱快点动身,去跟逆王打。
此时的屺王阵营,就连陶文也嘀咕:“不应该啊。”
知道他们想做什么的梁无忧同样皱眉。
陈景林的弹幕上更是一直在刷问号。
【啊?军事大佬不是分析过,说屺王故意让他们上钩,故意让皇上不满自己的名声吗。】
【对啊,按照皇上的个性,他竟然不上当?】
【如果按照剧本来的话,皇上对屺王的名声大怒,然后撤掉他的大元帅头衔,屺王就更好办事了,就连道义也占了上风。】
【这不是皇上的作风啊。】
好在屺王很快回答他们的问题:“看来中央军有大乱子。”
之前一直是皇上的中央军在跟逆王们打,急着喊他跟四王爷过来不说,现在面对名声也不计较了。
肯定是皇上自己的军队出现了问题,西北军再不出手,就会被逆王发现问题。
纪岱看向陈景林,陈景林立刻拱手:“属下立刻去查!”
说罢,陈景林匆匆出门,其实也就是站在墙脚,在语音软件上呼唤手下们。
“谁潜入中央军了!有没有新情报!快!给出新情报,就给你升职加薪!”
作为情报头子陈景林,他手底下的人无数。
中央军到底远,还苦的很,很少有人过去,也不知道能不能得到消息。
没想到五分钟之后,还真有人给了消息。
不过不是中央军的士兵,而是国库看门的小侍卫。
这位玩家最近在兵部库房附近晃悠,因为他发现了一桩大事。
原本应该从这里面征调兵器的。
但经过探查才知道,这里面的兵器早就锈迹斑斑,名册也对不上数。
皇上暗地里发了很大的火,就连一直宠幸的贵妃弟弟都斥责了几个时辰。
要不是怕事情闹大,在临阵前闹出事端,估计人头就要落地。
陈景林不敢相信的拿着这个消息进门。
里面的纪岱看着他,陈景林下意识说出实情。
这话让众人都大吃一惊。
要打仗了,却没武器?!
所以中央军这一个多月,都是缺少兵器在跟逆王打?
怪不得打不过啊。
毕竟中央军至少六十万人,逆王两人加起来也不过四十万。
可一方武器不足,另一方早在做准备,将士们还更有经验。
皇上忍下这件事,竟然有此原因。
纪岱也没想到,自己的计划竟然在这方面出了小小的差错。
不过没关系。
他还有准备。
纪岱道:“那就劝和。”
“由我做中间人,劝两边和气。”
啊?
在打仗呢,劝和?
纪岱直接打出旗号,他来此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劝和。
“三哥,五哥和大哥之间肯定有误会,要不然先谈谈,只要误会解开了,一切就好说。”屺王这话一说,朝廷不少人倒是点头的。
如果能和谈自然好,总好过打仗吧。
他们朝廷现在还打不赢。
皇上也在考虑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只要给他拖点时间,总能新造出一批武器。
可钱又从哪来,总不能从他私库里出吧。
这时候也不管那么多,反正能停自然是好的。
别说皇上,逆王也是愿意稍微休整休整的。
他们打仗的时候占了不少城池,是时候换防换人,彻底拿下。
各方默契下,还真让屺王说成,双方暂时停手。
理由自然是为了百姓不想打仗,体恤百姓等等。
实际上,双方都在做准备。
至于因此抬高屺王的声望?
那有什么了。
反正他是自己人。
不管皇帝还是三王都以为纪岱对他们很是信服。
不然为什么一步步地,都是对他们有利?
事情到这一步,论坛上天天都有夸屺王的。
他这哪是打仗啊,分明是结善缘去了。
百姓也好,王爷也好,皇帝也好,似乎都对他很有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