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陶万清本人看不出想法,跟着秦州城的狱卒离开。
从汴京来的狱卒则被秦州这边的人招待,让他们好吃好喝,早点回汴京。
一连几天时间,陶家人依旧面都不露,有人说他们连地都下不来,昏迷不醒呢。
陶家亲朋真想上门骂街,在知道如今秦州是屺王管的时候,脸色更是难看。
他们托了关系,找到当地王刺史,又找了范州长,谁知道都说陶家得罪皇上,他们哪敢照顾,给银子也不行。
至于屺王本人?
面都没见到!
看到陶家人的处境,跟着来的外戚郑家非常满意,不说了,准备走了。
相信这个结果,会让郑家跟皇上满意。
这个屺王倒是会做事。
陶家亲朋却迟迟不肯离开,他们一定要看到陶先生安然无恙才行。
否则他们陶家老友们也不是吃素的,会让屺王好看,也会让这个范家好看!
其实到秦州城附近的时候,陶先生还夸这里,说秦州虽然有些干旱,但附近的农田都有水车,说秦州可能没那么差。
没想到刚来,就把人扣下了!
纪岱知道众人的想法,等郑家人走了之后,他才去了秦州城屺王府的后院。
刚还靠近,就听人道:“陶家一行二十六个人,都还在休息。”
还休息,都睡了三天了吧?
纪岱好笑,刚要离开就听一个老迈的声音道:“是屺王殿下来了吗,老夫有失远迎。”
这正是陶家亲友想象中,受苦的陶万清所说。
只见陶万清一身干净清爽的衣服,虽然简洁却也能看出料子做工极好,还很合身,一看就是专门准备的。
他头上戴着青簪,很有读书人的风骨,任谁过来,都不能说陶万清过得不好。
陶万清心中也感慨,被带过来之后,不仅好吃好喝,甚至在第一时间给他们请了大夫。
等检查了身体,又有热汤热饭热水澡,跟想象中的场景完全不同。
说是让他们下地牢,关押起来折磨,实际这叫折磨吗?
世上还有这种折磨。
那人人都想享受啊。
至于说他们二十六个人为什么不起来,因为都在好好休息啊。
从新皇刁难,到他们下狱,再到现在,已经有近一年,没有睡一个踏实觉了。
特别是流放的路上,即使有人照拂,但生活能好到哪去。
所以一看到热汤饭,热水澡,所有人心情立刻放松下来。
直接睡了个昏天黑地。
放出去的消息,自然是几个人一直不能出门。
实际情况是,他们吃了睡睡了吃,在努力恢复体力呢!
最先恢复过来的,还是年纪最大的陶万清,他心里装着事,自然留心纪岱什么时候过来。
听到有人通传,又听到屺王殿下听说他们还在休息便要离开,赶紧走了出来。
往外一看,陶万清心绪恍惚。
这,这一年不见,十一皇子竟然长得这般高大了。
相貌也英挺起来,他猛然一看,竟然看出跟先皇五六分相似,剩下的四五分则是有他母妃的美貌。
没想到屺王殿下还很会长,专挑父母擅长的地方继承。
“见过屺王殿下,多谢您的照拂,我陶万清实在感激。”
纪岱扶起眼前的陶老先生,笑着道:“陶先生客气,当年您同我父皇征战沙场,谁人不知您当年的功绩,不过是些吃食,哪能受得了这个礼。”
陶万清心里万分感慨,他怎么想也想不到,最小的皇子,竟然是这种脾性。
既有他父皇的大度,还有读书人的儒雅。
完全不似传说中,说他是个懦弱的王爷,选的封地都选得很差。
看来传言,真的不可信。
岂止是传言不可信。
大皇子没登基的时候,虽然有时候小心眼了些,可大多时候还是听劝的。
谁能想到他坐稳皇位后,竟然变成这样。
陶万清一时伤神,毕竟这个年纪被流放,谁心里会好受。
纪岱让人搀扶着他走进小院的厅堂,客气道:“汴京那边的事,本王知道的并不多,不过想来皇兄也是听奸人所言,这才让忠臣蒙冤。”
“陶先生在此静待,想来皇兄必然会明白,谁才是真正忠心之人。”
这番话说得陶万清感慨万分。
虽然陶家人跟他的亲朋们也在说这些话,到底没有屺王说起来在理,毕竟他是皇上的弟弟,讲这种话,好像更有说服性。
陶万清叹气:“希望皇上能早日明白过来。”
说着话,陈景林那边的弹幕都是问号。
为什么啊。
为什么屺王明明不喜欢皇帝,还要帮他说话,还要一口一个皇兄。
现在跟陶先生一起说皇上坏话,那岂不是更能把人拉拢过来。
陈景林心里也有疑惑,不过他也知道,要等到离开陶先生那之后再说。
谁料小荣子都看了看他。
纪岱解释道:“陶先生是正统的读书人,再者,兄弟反目,到底不好。”
他一个王爷要是在陶先生面前说皇上如何如何不好。
那让陶先生如何表态?
让他承认皇上有错,还是让人赞同自己的话。
那下一步干什么,造反吗。
到时候陶先生都不会搭腔。
所以这个时候,不能说皇上小心眼,要说皇上身边有小人。
解释之后,弹幕才有些明白。
再次说明,如果他们要到这个时候,估计早就死了。
哪懂这么多啊。
等过来监视的郑家人走了之后,押送的狱卒也回汴京。
只剩下陶先生的亲朋,他们在秦州城不论怎么塞银子都不成,还是没能见到陶先生。
原本以为屺王心狠,绝对不会让他们见面,谁料就在他们绝望时,屺王府来人喊他们。
他们本以为会见到屺王,谁料见到的竟然是好端端的陶先生!
陶先生笑呵呵同他们说话,这才知道屺王暗地里都做了什么,之前那些事,都是为了糊弄汴京才那么说的。
实际上对陶先生他们可好了。
众人哭的不行,还好还好,有人记得陶先生的功劳,没有薄待他。
这样他们就放心了。
陶先生说起屺王的嘱托,回去之后一定要说他过的不好,否则汴京那边不仅会找他的麻烦,也会找屺王的麻烦。
陶先生的亲朋们赶紧点头,他们知道的,一定不会乱说。
不过一行人暂时也没离开秦州,而是帮着买了处宅院,陶先生可以住里面。
买东西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这处宅院原来是范家的,但范家之前的家主欺上瞒下,为非作歹,被屺王发现,查抄了不少非法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