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庆随后安排的贵宾级待遇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从出行到食宿,全都由公子庆的人安排,恨不得直接敲锣打鼓,让所有人都知道。
看见没,这就是出了万金购买纪国珍珠的人,如此财力雄厚的人,真了不起!
这种待遇谁享受谁迷糊。
纪凌甚至都给他鼓鼓掌。
这么好的冤大头,肯定要给足面子啊。
不过珍珠买到上万金,他也没想到。
可这件事让纪国的热闹程度更上一层,不管在哪,到处都是津津乐道讨论这件事的人。
这也不稀奇。
那可是万金!
普通人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金子吧?
纪国户部却习惯了。
不就是钱吗,不就是粮吗,纪国真的不缺。
当然也不介意多多益善。
虽然这个卢国贵族回国后就被卢山鸣多次找碴,那就跟纪国没关系了。
反正风头已经出了,私底下丢面子,跟表面上风光有关系吗?
珍珠风头一过,那边盖高楼的风尚又起了。
不少人一边吃饭一边看盖高楼。
现在四月中旬,已经盖到第三层楼,不知道最高能有几层。
连工部几个技术官员都过来,跟着一起出谋划策。
反正一个目的!
一定把这个楼给盖起来!
很多留在纪国国都的人,都对这种新奇的事很是好奇。
好像只要住到纪国,就会永远没有战乱,永远没有忧愁。
在这吃穿不愁,还没人攻打,怎么想怎么快乐。
跟纪国相比,其他诸侯国就不同了。
赵梁的摩擦,郑祁的衰退。
以及昌祁的暗中发展,都预兆着风雨欲来。
不少人都觉得,踏入纪国,跟出了纪国,好像是两个世界。
以前还只是道路跟建筑的区别,现在风土人情,以及热闹程度,全都不能比拟。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留在这。
也给纪国带来更多活力。
等到五月份的时候,杜邗那边的人口清查,纪国人口已经破千万,新生儿极多,存活率也高。
不是本国人,但常驻纪国的也有大几十万。
他们有的租种纪国土地,有的打打零工,有的单纯是贵族士大夫们过来享乐。
大家来的地方不同,却不约而同选择纪国停留下来。
跟纪国气氛最不一样的,肯定是现在的昌国。
因为现在谁都不知道昌伯怎么想的。
对几个儿子不留情面,好像谁都不选,各国都在忙着立储,卢国那边也争个不停。
加上郑国的前车之鉴,必须早点立储才好。
但昌伯却丝毫没有想法,甚至在这个节骨眼上,打发四个儿子去最远的城池。
那边有昌国刚占领的土地,昌伯命他们去治理。
说实话,要不是知道昌伯只有这四个儿子,都以为他有什么私生子了。
现在跟着昌伯左右的昌含笑,虽然还没有什么具体的官职,可因为深受昌伯信任,昌国很多卿士都在看他的态度行事。
几个公子也试探过昌含笑,看看能不能从他那得到什么答案。
结果肯定不用说。
能被昌伯破格选中的人,心机自不用说。
昌含笑表现得进退有度,四个公子谁都不得罪,而且非常客气,还暗示了这是考验的一部分,谁治理得好,位置就可能给谁。
已经被昌伯骂到不怎么能思考的四个儿子想想也是。
父亲迟迟不做决断,不就是他们几个差不多,现在放到外面反而能出功绩。
所以他们干脆带上能干的臣子一起去开荒。
反正都城没有竞争者,带过去也没什么的。
很快,昌国国都走了不少人,四位公子带上自己的家仆,卿士等人,陆陆续续离开。
等他们走了。
更多重要的事情交给昌含笑。
可时间一长,连昌含笑的父亲,那个主动不要国君位置的人都有些诧异,甚至提醒过儿子,让他不要太接近昌伯。
万一以后得罪哪个公子,他怎么办。
昌含笑并不答,只看看父亲。
他家也算特殊,自己像叔叔,叔叔的儿子像他爹。
可那件事已经不会挽回,他有意那个位置,而且有信心能坐稳。
让四个公子离开,已经是最体面的做法。
接下来他只要一点点掌握住昌国局势就好。
这是没娶到周公主,退而求其次的方法。
他们昌国人可从来不畏惧进取。
昌含笑跟卢国的卢中杰一样,都看向纪国。
那个纪国,早晚有一天会彻底拉下来。
为什么其他国家都在苦哈哈发展,只有他们完全不同。
他们好像跟其他诸侯国已经不是一个档次。
就跟珍珠一样,同样是珍珠,都能分成三六九等,何况国家,何况大国。
昌国这边做得小心谨慎,又不乏天才想法。
可放到纪国那边,已经明白他们在做什么。
原本杜邗建议,现在就给那四个公子透露点风声,让他们知道他们父亲要做什么。
可郑锡直接制止,笑道:“再等等,昌含笑现在实力还不够,等他们五个势均力敌的时候再说。”
杜邗沉默片刻,然后道:“郑锡,还是你损。”
若实力相差太差,就算用计谋也弥补不了差距的鸿沟。
那两方打起来,一方可以轻而易举扳倒对方,受的损失会很小。
可他们实力相当,必然打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
杜邗很乐意看到这样的场景。
纪伯肯定也不介意。
于是这件事被纪国继续压下来。
不过他们相信,时机很快就会到来。
而到来的时间,让他们也有些惊讶。
那就是卢国的储君已经定下。
其实卢国内里争储比昌国要激烈得多,郑国两个兄弟打打杀杀,你杀我母亲,我带他国打过来,这都不是事。
卢国国君卢公有十九个儿子,最小的才六岁。
跟纪凌关系好的卢中杰今年二十九,上面还有六个哥哥,最大的三十七。
看数量跟他们的年纪,就知道暗地里的斗争有多惨烈。
不过有卢公跟卢山鸣在,他们只敢暗暗动手脚,更不敢影响卢国的运转。
所有的争夺全都在可控范围。
也因如此,外界知道的并不多。
毕竟争储君那种事,基本就那几种手腕。
可最后被立为储君的,却是卢中杰。
一个在其他公子眼中无权无势,早就被排挤在宫室之外的人。
他是天下四公子,他是掌握卢国的国子监,但他跟他老师只是名声好,一点实权都没有。
大多数人也没有防备他。
但卢公最后定下的储君就是他,公子卢,工中介。
他们没有实权,卢山鸣有。
卢中杰前面的六个哥哥,两个留在郑国,两个被卢公厌弃,两个被卢山鸣借口调走。
最后腾出路给卢中杰。
不过期间他本人到底出力多少,大家心里都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