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在昌伯眼皮子底下,昌含笑肯定派人去下面怂恿这四个蠢货出来。
那样就有斩草除根的机会。
可惜了。
四个公子如此想,他们的卿士们同样不能接受。
都城的人更不能接受。
昌伯把早就准备好的说辞搬出来。
什么当初哥哥让位给我,所以我要把位置还给他儿子等等。
只能说昌伯你自己听听,这话你信吗?你自己信吗?
就不说当初是不是你哥让的位置,就说这种恭谦友让的性格,就不是你的作风啊。
但这个理由又很好,甚至可以传为一段佳话。
再加上昌含笑的能力实在突出,这段时日的能力更是有目共睹。
他当储君,确实很好。
大家还想到其他国家的事。
纪国立储的时候最平稳,场面也最大,他最有竞争力的弟弟半点没有竞争的心,甚至还在旁边为哥哥立储努力。
谁不知道,铁骑从马掌到马具,还有大家盔甲的改进,全都是纪凌完成。
可他从设计最初就是给他哥的,铁骑军成型,也从不要指挥权,半点都不沾。
纪胜对弟弟也是非常好,所以人家立储平稳啊。
卢国也不错,因为人家卢公跟卢山鸣把危险降到最低,还把内斗止于国内,再怎么翻也翻不出风浪。
反面例子则是郑。
郑愍公已经尽力了,但凡他能多撑一会,其实郑国的立储也还行。
或者有能臣把持,能臣早被他赶跑。
郑现在的乱子,跟郑愍公有关,也跟现在的郑伯有关。
别忘了,郑大现在还在卢国,人还活着。
他们昌国要走哪条路?
纪?
别想了,没人家儿子的本事,还没人家儿子的和睦。
郑?
更别想。
只有卢了。
把一切的乱子压下去,止于内斗,不能扩大化。
心里是这么想,但大家该别扭还是别扭。
昌伯闭目养神,看着侄子处理公务,一样比一样好,心里宽慰些。
只是让他杀儿子,他还做不出来。
而且四个儿子在,还能制衡昌含笑。
其实昌伯处理已经足够迅速。
但唯独有一点,他可以立侄子当国君,却不会杀儿子以除后患。
甚至把他们放到边境,只要他们想跑,那随时都可以跑,至少性命无忧。
这大概就是所有计划里唯一疏漏的点。
这点大家又都能接受。
骨肉至亲,谁会舍得杀自己的孩子。
昌伯把储君位置留给侄子,已经让许多人在背后说他冷血无情。
可他一心为昌国好,又无可指摘。
昌伯看着昌含笑道:“时局已定,只是不能马上立储。”
现在让他们先消化消化,两样一起来,怕大家承受不住。
按照他们的计划,事情不应该这么快暴露。
会留有更多的时候让大家接受这件事。
若不是他们反应及时,昌国现在已经有乱子。
昌含笑自然知道不能马上立储。
能走到现在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
他很有耐心,更有信心。
昌伯看着,既觉得自己眼光没错,心里又暗骂四个儿子。
骂归骂,暗地里还是看着侄子,不让他随便动手。
纪国透露消息,好像没什么成效。
也是,若昌国被折磨轻易击垮,那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面积,更不会有这么强的实力。
但那四个公子自然还是不服。
他们四个甚至暗中联合起来,或许是到了这种时候,四个人之间的暗中联系,竟然真的背过旁人。
谁让他们现在山高路远,便是国都也有顾不过来的时候。
其中一位谋士出谋划策。
现在风头时候回国都肯定不行,不如等风头过了,然后再慢慢说。
四位公子已经有自己的封地,干脆借此练兵,等到时候到了,他们联合国都旧都,直接杀回去。
在昌伯的强压下,很多人不敢表达对此事的不满,可他昌含笑的名分不正,身份依旧不稳。
大意就是小心发育,回头要找时机。
可纪国的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步。
昌国国都开始流传一句话。
昌含笑可以,那昌家人都可以。
昌伯可不止这一个侄子。
就算是昌含笑本人都还有两个弟弟。
再有其他堂兄弟,至少十七八个。
不如大家都试一试,万一呢。
那四位公子知道后,只是引起短暂骚乱,昌伯快速压下去。
但更多昌国人被鼓动,事情性质就变了。
都是侄子,都是姓昌。
难道就他昌含笑行?
那边赵梁异姓都能挣一挣,他们还都姓昌呢。
打破规则固然好。
但打破规则迎来的,就是秩序的崩塌。
无序代表混乱。
在新的秩序尚未建立起来之前,迎来的就是未知的混乱。
人人都可以上位,人人都有机会。
小家争财产都能来一出大戏,何况争着当国君。
这些侄子们动心,侄子们的长辈们也动心。
纪国的鼓动无疑是有用的。
昌含笑发现,他好像多了很多敌人。
以前只有四个公子,现在至少十几人,十几人后面还有庞大的家族做支撑。
一切发生的太快了。
如果给他时间再发展发展,他肯定能按住那几个堂兄弟。
但现在只能一点点来。
甚至阻碍他手上其他事,让昌伯有些不满。
昌国内部的悄然变化,一颗颗暗雷已经埋下。
到了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温度,就会直接爆发。
纪国知道这点,昌国知道这点,就看到底是埋雷快,还是拆雷快。
昌伯强忍脾气,好个纪国,原来在这等着他。
不过纪国这么知道他的想法。
总不会是身边有他们的探子?
纪国一听这话,立刻表明,对对对,有探子,你们还不快点自查。
在昌国内里开始混乱的时候,纪凌再次出发。
年初去过一次最南边的甘城,现在八月份,还要再去。
甘城郡守跟他一直有通信,那边果然很适合甘蔗的生长,日照充足,温度合适。
加上人工种植,在野外看着瘦小的甘蔗,种到田地里已经有小孩手腕粗。
虽说高度跟现代没法比,可显然已经找到培育的方向。
既然甘蔗长的如此好,制糖厂也早早安排上。
那是时候去做蔗糖了!
糖啊!
谁会不喜欢吃糖呢!
各国卷是吧,来啊,跟我们纪国比卷啊。
没办法,你们总是慢我们一步!
纪凌等人再次出发。
这次公子钦,纪叔公都跟着。
一个检查甘蔗情况,另一个准备一起制糖。
制作大量的糖意味着什么,他们很是清楚。
再次去最南边的甘城,这一路上很多城池陆陆续续建设,到了甘城之后,情况更是不同。
大片的甘蔗已经种上,还开辟了许多地方,准备种秋甘蔗,这里的气候也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