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可事情都这样了,更知道纪国对纪凌的感受,直接破口大骂。
“你知道什么!你算什么东西!”
“那么这些庆国公子,有点骨气没?那个逃到狄戎的公子还好些,在招兵买马,准备打回去,但也是软蛋,什么都做不成。”
“还有的四处逃窜,隐姓埋名。”
“你是最可恨的,躲到周,还借着庆国名头当什么天下四公子,最后又逃到纪!你到底是不是庆国人!”
缪成志在一旁,怎么感觉自己也被骂了?
缪成志轻咳:“看来真是为庆国报仇的。”
刺客们一愣。
竟是诈他们。
经过刺杀失败,再到一路被骂,他们的心力已经太过疲惫。
猛然看到公子庆,最后被点出他们的目的,被诈出来一点也不奇怪。
话都说到这了。
这几人干脆继续骂公子庆,最后道:“庆国的仇不能不报!不能让乱臣贼子坐那个位置!”
这就是正统的重要性。
就算是周都承认他们,可赵梁两国的起义依旧不断。
有的不服他们,有的想光复庆国。
如果当初他们不是自己称国君,而是随便找个姓庆的人扶持当傀儡,估计就没这么多事。
一直喊着不是正统,名不正言不顺,可不是口头上喊喊,是真的会国君位置不稳。
从公子庆投身纪国,再到这些探子刺客暗杀,全都是一个目的,为了庆国,为了报仇。
公子庆默默挨骂,等他们骂够,缪成志那边已经让人送来水跟食物。
这几人很是茫然,给东西干什么,不是要杀了他们?
反正他们不会说幕后主使,更不会供出其他人。
再说,他们这么聪明,肯定知道谁派人刺杀。
公子庆最后道:“你们既然是要帮赵梁报仇,却要杀公子凌。”
“那就是受到除赵梁外其他国家指使,算下来,卢国太远,祁郑没有实力。”
“所以你们甘愿当昌国的杀手,用自己的命,来换昌国打赵梁,对吗?”
公子庆摸摸下巴:“咱们想的竟然一样,只不过你们投靠了昌国,我投靠了纪国。”
这些消息给刺客们带来不少冲击。
公子庆什么意思?
他投靠纪国,竟然也是为了给庆国报仇?
不过想想也是。
他们投靠的是天下前三的诸侯国。
这么看来,估计卢国也有庆国的人,等着复仇赵梁。
什么叫名不正言不顺,什么叫逆贼天下诛之。
他们算是看明白了。
赵梁国位不正,就该有这种待遇。
事情都聊到这了。
又知道公子庆还在为庆国努力,也知道纪国可能当盟友,后面就简单了。
什么昌国,什么昌伯,还有一系列计划全部和盘托出。
相比别人家的昌伯,庆国人还是更相信庆人。
缪成志都在这,难道他们还不信缪成志吗?
倒戈,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纪凌虽然不理解他们对姓庆的忠心,却明白这份对国家的忠义。
就算被刺杀的是他,也要称他们一句好汉。
国家危难之际,国家灭亡之时,能铤而走险,拼尽全力发出声音的,都是好汉。
也许他们的做法受到自身眼界以及时代的局限。
可这份勇气,永远值得尊敬。
等知道他们被昌伯收揽,有的专门做探子,有的做刺客杀手。
目的就是让昌伯帮他们复仇。
所以他们不怕死,若因为这些事死了,那其他为昌国做事的庆国探子,就会向昌伯请命。
昌国跟赵国相邻,其实早就打过几次,但规模不大,其他国家也没放在心上。
就算只有小规模的打,都让这些庆国人心满意足。
现在知道,公子庆也是因为这件事投靠纪国,他们心里瞬间感动。
原来不止他们在想这件事。
可若是有公子庆,那他们?
公子庆立刻制止:“别想了,赵梁已成气候,昌伯派兵打打,既是为自己的利益也是糊弄你们。”
其实这些探子跟刺客何尝不知是糊弄。
可糊弄也比不做事强。
不过,公子庆真的不想复国?
公子庆以前想过。
但了解纪国的情况后,就没那个心思了。
在他看来,纪国实力远比其他国家要强。
现在没有展现出来,主要没有一定的进攻性,才让人忽略它的实力。
实际上。
就算当初庞大的庆国还在,都不是现在纪国的对手。
最后那几个探子问:“昌伯虽是糊弄我们,但好歹做事了,纪国呢?”
纪国做了什么?
缪成志笑。
依靠纪国的货币跟货物,赵梁没少吃亏。
不知折损多少钱粮。
这些外人自然不知,甚至还要谢谢纪国肯卖给他们东西。
其实赵梁早就暗恨纪国。
因为他们发现,虽然这些事是公子庆做的,但没有纪国默许怎么可能。
他们就算告到纪伯那,纪伯也只说:“最近事多,搁置再议。”
翻译一下就是,忙死了,下次一定。
成年人的下次一定,那就是不一定。
不过这些事,也不好跟他们讲。
见他们神情失望,再不提其他探子到底在哪,就知他们的心思。
公子庆反而安慰:“要相信纪凌。”
等纪国宫室知道里面内情,纪胜直接道:“好个昌国,实在阴险。”
搞个九曲十八弯的计谋,就是让纪国摸不清谁搞的鬼。
没有实际性的证据,都不好去找他们麻烦。
纪凌却眼前一亮。
公子庆说要相信他,这话说的一点也没错。
“谁说要证据了,谁说我们要拿出证据。”
“不如让昌国自己证明无罪好了。”
什么东西?
自己证明自己无罪?
大家立刻坐直身子,小公子快说!
第二天一早。
都城牢房传来消息。
那些杀千刀的刺客终于招认了!
他们都是赵国的人!
被昌伯招揽,要以赵国的名义去杀纪凌!
来挑起赵国跟纪国争端!
然后昌国坐收渔翁之利!
这个说法半真半假,最重要的是很合理逻辑,几乎一提出,就被所有人认为是真相。
事实上确实跟真相很接近。
纪国宫室因为这个事大怒,储君纪胜再次出发,这次又领十万精兵,要去攻打昌国!
问昌国要个说法!
敢伤害他弟弟,一定要给个交代!
什么?
昌国不承认,那你们证明给我们看啊。
有本事你去找赵国要真相!
纪胜确实出发。
一是想刺杀弟弟的确实是昌伯,这个仇必须要报。
二是逼迫昌国向赵国发难。
这件事到底谁是主谋,你们两个国家必须给个说法!
反正刺客已经招了,不是昌国就是赵国。
其实事情本不用这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