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昌含笑耗不起。
其实不该派他过去。
一步错步步错。
纪国太会利用自己局势来牟取利益。
不过话说回来。
打赵国也没什么不行。
不管用什么理由,打就打了,纪国那边失的城池,那就问赵国要好了。
只要昌国整体利益不受损,那就没问题。
天下瞩目的公子凌遇刺案。
谁也没想到会发展这样。
纪国去找昌国要说法。
昌国说是赵国挑拨离间,所以干脆派兵去打赵国。
啊?
还有这种事?
赵国国君一脸懵。
梁国那边刚刚幸灾乐祸,就看到郑国趁机去占赵国土地,说什么要帮纪国讨回公道。
说是讨公道,其实就是按照当初郑锡的做法,占西北边的土地,不能局限在中间。
大白话便是,占便宜去了!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梁国见此,怎么允许郑国扩张势力,打着帮赵国的旗号加入战斗,当然不是全部精力,能抵抗郑国就行,不让他们实力扩张。
原本遇刺案,变成四国混战。
还在地牢的探子们傻眼了。
纪国还真帮庆国复仇啊。
还不用直接对抗,就找到人帮忙了?
更不是什么小打小闹。
昌国是真的要去吃赵国领土!
因为带兵是昌含笑!
他在纪国那没占什么便宜,想要立功只能找赵国啊!
等十一月下旬消息传来。
赵国被昌国吃下五座城池,更把周边所有城池全部洗劫一空。
刚刚秋收的粮食就这么没了!
赵国哪是昌国对手,更不是昌含笑的对手,还有个暗中偷袭的郑国在,差点被撕吃了。
若不是到了十二月天气太冷,昌国不得不停战,那赵国会被打的更惨!
天下的鹅毛大雪救了他们!
一场刺杀案,以天寒地冻的天气结束。
盘点战果。
纪国吃下昌国三座城池,又收到昌国送来的大批礼物。
昌国拿下赵国五座城池,得到的战利品跟纪国均分,明面上是帮忙讨公道,其实算是休战。
不过他们费的人力物力也多。
暗地里又放走在昌国的庆国杀手,算是纪国私底下的要求。
想要复仇的庆国人看到希望,更看到成效。
他们几乎喜极而泣。
那么久的坚持是有用的,真的有用。
不管中间发生了什么,反正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公子庆说得没错,要相信公子凌。
他们真的相信!
因为只有赵国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原本四十五座城池的他们,只剩下三十九!
除了昌国占的五个之外,趁火打劫的郑国强占了一个城池,现在两国都是三十九!
赵国国君气到吐血。
怎么会这样!
他们什么也没做啊!
等听到密探的消息,说纪国接走一批庆国人,这才知道发生什么。
国君位置来路不正,人人都可以讨伐。
这是赵梁一直不过去的坎。
直到现在,依旧有人要反赵梁,立庆国。
这还是周王室已经承认他们的前提下,名不正则言不顺,就是这么惨!
天下间还不会责怪纪国跟昌国。
甚至在为他们暗暗叫好,这种来路不正的国家,打就打了,难道还不服?
但越想越生气啊!
好个昌国!
好个纪国!
好个趁火打劫的郑国!
前两个他打不过就算了。
你郑国凭什么来分杯羹?!
赵国立刻整肃军队,趁着冬天休养生息。
春天,春天一来,就是你们郑国付出代价的时候!
厉兵秣马,等着天气暖和!
此刻的纪国,纪凌终于可以出宫室了!
都城正是热闹的时候,不出来逛逛总觉得少点什么。
出去的时候,公子庆在宫室外面等他,眼睛竟然微红。
当初纪凌承诺他灭赵梁,如今真的重创赵,他如何不激动。
纪凌笑:“这才刚开始,有朝一日,赵梁终会灭。”
公子庆立刻点头。
还是那句话,要相信纪凌!
信他肯定没错!
作者有话说:
第76章
周朝六百三十年。
纪凌到这里, 已经有十年时间。
从他到的第一年开始,耳朵里听着的是和平盟约,其实还在争斗。
之后的战争更是不断。
这六七年里, 每年都在打仗。
可今年的情况似乎又有不同。
因为公子凌被刺一事, 纪国找昌国麻烦, 昌国找赵国麻烦,郑国还去分杯羹。
按照原计划,赵国会在今年开春报复回去。
可他并未等到开春。
因为昌国跟郑国不知道什么时候联合起来,竟然继续侵吞赵国的城池。
理由?
为了给庆国报仇!
要知道庆国灭国至少过去五年时间。
五年了。
突然喊着替庆国报仇?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分明接着公子凌被刺, 纪国找麻烦,昌国顺势而为。
还有一层原因,昌国距离纪国太近,往东边南边肯定不能发展索性往西北方向走。
这既是发展, 也是有些畏惧纪国。
如此做法着实很聪明。
在没有绝对胜算之前,绝对不硬碰硬。
如果说之前的昌伯是想快点灭掉纪国。
现在的想法就是发展好自己, 暂避风头。
纪凌在宫室听到消息, 昌国这次是昌伯亲率兵马, 今年五十七岁的年纪依旧善战。
而且家底深厚, 根本不是赵国能碰的。
也是, 秘密发展那么久, 能不厉害吗。
有人说了。
如今天下局势, 看着八个诸侯国,其实只有七个。
七个诸侯国,其实只有三个。
这三个, 便是纪, 昌, 卢。
祁距离他们最远,暂时管不到这些,也最安全。
纪,昌挨着。
昌国如今避开纪国方向,主动往另一边发展。
这样看起来,有些东西似乎在悄然无息改变。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一年开头就打仗,肯定不平凡啊。
但谁也没想到这竟是个开始。
因为郑国跟昌国联合打赵国。
而赵国旁边的梁国觉得情况不妙。
要说国家来路不正,他们梁国也是啊,于是迅速加入战局,甚至联合附近的狄戎。
而且打起来大家才发现,人家赵梁在往西北发展。
甘肃青海一带已经有他们的威名。
昌国的真正实力也开始暴露。
大家这才发现,好家伙,全都在隐藏实力啊。
但凡能往外发展的,都没停下脚步。
甚至一边在里面打,还能一边扩张领土。
大家再也不想局限于自己的地盘。
四国开始混战。
纪国并不打算参与,只是密切注意那边的动向。
虽然赵梁,昌郑都递过橄榄枝,想要纪国帮忙,可纪国对此完全没心思。
他们制糖厂马上就要生产第二批红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