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锡见此,更不会向前,思索再三后,干脆往祁国方向,给公子胜增援好了。
当然,他还是先发了消息给纪伯。
纪伯那边快速回应:“准。”
军队都集合起来了,都出发了,再回来多麻烦啊,不如去祁国。
祁国这边也没想到,纪国把刀磨好了就救郑国,谁料郑国不需要救,那这刀都出鞘了不能不砍人吧?
祁国国君明面上不敢骂了,背地里连卢国都骂上。
不是你们横插一脚,纪国新集合的军队会冲向我们吗?
可骂是没用的。
骂若是有用,昌,卢,纪,还用得着训练军队,扩张土地,充实人口吗?
他们三国的国君并不开口,只是沉默且快速地占领土地。
八月中旬,各国就要停战。
兵士们要被拉回去收粮。
丰收的季节,该收获还是要收获,收粮比什么都重要。
但到了八月,各国发现,只有纪国军队屹然不动。
他们先进的农具,早就解放一部分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可以短暂脱产,成为职业军人。
换句话说。
人家种粮的人够了!
你们拉人去收获!去翻耕!
我们不用!
这里面还有耕牛的作用。
纪国靠着之前吃牛的谣言,将天下好牛收入囊中,之后进行培育训练,可以说天下好耕牛尽在纪国。
即使别的地方掌握铁犁的做法,却依旧没有纪国这么充足的耕牛供他们使用。
镰刀这些更不用说。
即使是昌国,都没有这么多的铁器。
先进的技术跟生产工具,让一些兵士不用在农忙的时候回去干活。
你在打仗,我们也在。
你们要去干活了,我们还在打。
这个空档期,纪国将祁国打得七零八落。
祁伯跟祁喜连连求饶,向卢国求援,卢国也只给暗地里的帮忙,明面绝对不派兵。
等各国军队收获结束,祁国只剩七座城池。
这七座城池将纪国跟卢国隔开,没有实际接壤。
也就是说,不是纪国打不过去,是不想打了。
留个祁国当缓冲地。
祁国国君气到吐血,他到底抽什么风去招惹百万国,不知道那是人家纪国的跟班吧?
祁喜也是满面愁容,再也没有之间的傲慢,他手里依旧捏着麦穗。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到底哪里没有做对。
其实祁国未必有错。
如果一定要说,那就是发展得太慢了。
而其他国家的迅猛发展,将他们这些按部就班的国家甩到身后。
这个时代,不进则退。
祁国现在的结局也怪不了谁。
话是这么说,但整个祁国死气沉沉,看着丢掉的城池只能叹气。
原本以为是可以随便欺负的纪国,现在变成这样。
原本强大的祁国,却被打得节节败退。
最晚加入混战的纪国,最先结束战斗。
纪国以吞下祁国二十一城为结束,小弟百万国也吃下五座城池。
其他国家还在打仗,他们已经开始占领城池,收揽城池里的祁国卿士。
这些事纪国做得十分顺畅,根本不用多说。
祁国被迫停战,他们也无力再战,仅仅剩下七座城池,成为中原最弱小的国家。
就算是郑国都比他们强,郑国还剩十八个城池。
虽说他们也成为卢国的附庸,以后大事都要听卢国的。
祁国发现,他们似乎也要听卢国的了。
他们跟纪国,卢国相邻。
而纪国这一大,关系自然差了,而暗中帮忙的卢国,成为他们唯一的靠山。
以前时局平稳的时候,祁伯想不到这些,现在离命悬一线没多远,他似乎突然看明白。
纪国因为不用特意调兵秋收,提前结束战斗。
卢国帮祁国抵抗赵国,又收回两座城池之后,也不再有所动作。
昌国,赵国,全都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昌国今年吃了赵国十五座城,赵吃下就郑十八城池。
一来一回。
在这场大混战里获利的,还是昌,卢,纪。
剩下百万国跟着喝点汤。
梁国只损失兵力。
很多国君,特别是小国国君猛然看出来。
现在的局面已经不是小国可以生存的时候。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一切小国如果不奋起发展,迟早会被吃掉。
已经无力抵抗的郑国,祁国知道了也没用。
赵梁反而因为这件事放些武器,仅仅抱团。
因为四目望去,只有他们两个是小国了。
一年时间,天下变化之快,让他们无从适应。
四方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
北面的赵梁抱团,赵三十七,梁四十七,一共八十四。
东面的卢国七十九个城池。
保护国郑二十,祁七个。
共计一百零六。
西面昌国的实力全部显现出来,加上新拿下的城池,一共一百三十五,稳居天下第一。
纪国一百零二郡。
保护国百万国十一城池。
共计一百一十二。
一场大战打完。
昌国,拥有的城池人口,稳居天下诸侯国第一。
昌伯今年五十七,在这个时代看年纪已经不小,可他的勃勃野心让人知道,他的想法不止于此。
一百三十五城,四千多万人口,对他来说,都是完成昌国那个想法的第一步而已。
昌国。
想要称霸。
之前说过,中原这些诸侯国,其实大多都是异姓,纪国这种就不说了,昌国也是异姓。
他们原本也被叫做蛮夷,只是几任昌国国君一边往中原靠拢,一边在西边南边挣着家业。
在现在昌伯的祖父之时,就有过称霸的想法。
到现在,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
周王室衰落,没人服气,那天下总要服一个吧?
很早之前的郑伯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主持了和平盟约。
那时候郑国面积还不小,又有郑锡这样的人才,大家勉强服了。
但昌国对中原,对他们这些东西一直没什么兴趣。
他们昌国在这么多年里,唯一跟周接触过的时候,就是昌伯想为昌含笑求娶周公主之时。
其他时候,根本当那边不存在。
昌伯耐心发展这么久,为的不就是这件事。
现在昌国实力暴露,其实应该借机称霸,甚至称王,彻底脱离周,从此打谁都不需要什么名义,想打就打了。
可他却忽然觉得时机还不到。
其实单看自己城池,是远超其他诸侯国的。
就算是卢国,纪国,都不如他们,加上保护国的城池也比不上昌。
可惜这只是纸面实力。
卢最近转变思路,隐隐也有崛起之势。
纪更不用说,职业兵士的出现,大大改变战局。
职业兵士多半时间都在训练,必然训练有素。
农忙的时候也不用去劳作,又减少来回的时间。
这次打祁国就看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