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的愤怒自然被官府看在眼里,他们适当劝慰,但并未完全消除大家的怒火。
没办法,因为他们也生气。
什么是战争?
是断壁残垣,是血肉模糊,是家破人亡。
什么是和平?
是阖家团圆,是朝暮晚霞,是最平常的日子里,跟身边人最简单的快乐。
他们这些官员,看着纪国从无到有,从有到好。
平时处理琐碎的公务是很头疼。
可跟战争一比,那什么都不是了。
若这还不气,那也就不是纪国人了。
大家才过了多久的好日子,就来这出?
纪国上下都对昌国,卢国很是愤怒。
这点争论在纪国国子监也存在。
学子们本就是最热血,最容易冲动的,遇到这种事,恨不得提刀上战场。
现在的书生可不是只读书,平日骑射也很在行。
跟他们的热血相比,讲学台的大家们则各有想法。
眼看战争即将开始,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儒家,道家,法家,纵横,阴阳,农,医,小说,墨,兵等等。
不少大家都在纪国讲学台。
他们大多不属于纪国,是游学而来,巧好纪国对讲学论道极佳。
这种时候,自然要考虑去留。
纵横家鬼烁闭口不言,他心里确实早有打算。
如今天下诸侯国,昌,卢,纪,郑,百万。
昌国最强,但储君之争始终是隐患。
卢国位置最好,可攻可守,储君很不一般,但内里的卿士贵族势力强大。
纪就不说了。
鬼烁很好奇,纪国到底怎么沟通天地的。
那事虽然可以糊弄糊弄蠢蛋,但他可不蠢,必然是有什么妙法。
小说家以华治为代表的,同样想留下。
再也没有比纪国对他们更友好的地方。
至于儒道法则各有不同,他们的学术在世间广为流传,心里也各自有偏向。
但诸子百家不是寻常人,虽说此次事发突然,但早就打定主意。
平时话不少的各家,现在却闭口不言。
选哪个不是问题,怎么走才是问题。
不少人生出同一个想法,若不打仗就好了。
要是不打仗,他们依旧能在纪国讲学台完善自己的知识。
很多人即使确实忠于自己的国家,可在纪国待下去就知道这里到底有多好,讲学台又有多自由。
一位大家道:“今日一别,不知以后还能不能相见。”
别看大家平时吵得凶,都觉得自己的方法可以救世。
但说到底君子和而不同。
除开思想上的不一样,私下关系或许还很不错。
再说,吵了这么多次,就算没感情也吵出感情。
可该走的还是要走。
他们喜欢纪国,但也忠于自己的国家。
说到底,这些知识分子跟普通百姓的想法殊途同归。
为什么要打仗?
为什么要故意挑起战争?
其实大家心里都有答案,一山不容二虎。
周已衰落,是时候有新的霸主出现。
但真正面对的时候,难免伤心。
在他们讨论之后,国子监主簿耘先生过来,这种讨论他肯定是不参与的。
不过他过来的目的,不是劝说大家,而是开口道:“纪伯知晓诸位近日想要归家,已经备好车马,并送上纪国黄金百两,珍珠十斗,上等笔墨纸砚香皂若干,以及另派护卫相送。”
“若不离开的,纪国不会阻拦,更会保证大家安全。”
“讲学台与其他事情隔离,不会影响到正常生活。”
大意就是,想走的要尽快了,纪国以礼相待,护送回去,绝不阻拦。
不想走的,可能以后暂时住在讲学台,纪国也不会用你们来威胁昌,卢。
昌卢两国大家脸上尴尬。
跟纪相比,他们两个国家简直是野蛮人!
特别是卢国,怎么号称最得周礼精髓的。
纪国也不是做戏。
而是真心实意劝导。
此次一打,谁知道要多久。
不管是谁赢,想必过程都会格外艰辛。
但大家如何走的问题解决,讲学台气氛一松,接下来难免悲伤。
此一别,真就不知什么时候见面了。
讲学台在纪国没有战乱的时候昌盛,或许只能等停战的时候才会好起来吧。
到了四月,各国客商,游人,学子,已经渐渐不再往来。
在百万国的纪凌也已经把持好百万国十一城。
百万国大小公子全都圈养起来,态度不偏不倚,只是小公子气愤,想不到真的是大哥引狼入室,口口声声要杀了他哥。
纪凌并不管他们,而是接手百万国国君的丧事,办得十分体面,这样安抚了不少百万国人的心。
这个国君已经很好了。
带着自己的百姓从部落到国家,从国家到中原诸侯国。
虽说其他国家都说他们是纪国的附庸,他也是不在乎的。
小国依附大国是很自然的事。
而且纪国也不会霸道的国家,所以他虚心学习,让百万国更好。
事实也确实如此,百万国的百姓日子要比其他国家好多一些。
说句不好听的,若已经衰落的郑国,或者祁国有这样的国君,说不定还在中原大地上有一席之地。
不过如今说这些也没什么用。
人死如灯灭。
纪凌以大国公子身份亲自送他一程,算是给足体面。
不过丧事过后,这些百万国的贵族全都被关押起来,反而是大臣们挑挑拣拣,继续处理百万国的事。
百万国从建国开始,从制度到文字,再到文化,全部学习纪国。
所以从纪国派来的人十分迅速接手这里的一切。
纪凌又去接触百万国军队将领,过程虽然有些曲折,但将领也知大势已去。
再加上纪凌答应帮他们国君报仇,又看到当了国君的大公子竟然要跟卢国合作,心里也是气愤。
那是杀了你父亲的人!
你竟然还跟他们合作,一起背刺纪国?
整个四月,纪凌都在忙这件事。
等他回纪国国都的时候,明显感觉各地都在战备。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
这是一场硬仗,还是一场持久仗。
周朝六百三十二年五月初三,昌国率先发起进攻,从西面进攻进攻纪□□城。
五月初五,卢国从东面进攻纪国栾城。
五月初六,昌卢郑联军从郑出发,从北向南进攻。
参战人数并不算多,但明显还有后备力量。
其中昌国正式储君昌含笑,卢国储君卢中杰都在战场。
纪胜同样不例外,赶赴锡城抗击敌军。
这次的昌国打的不是速战速决,而是源源不断的兵力进攻经过城池。
这个城池不行就换下一个。
纪国边境这样长,总有疏漏的地方。
五月,纪国动用上百万兵力。
不少边境城池的百姓下意识逃难,虽说还没打过来,可日夜的兵马让他们谁都不得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