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纺织厂一开,人员立刻聚集在这,当然也有此处更安全的原因。
从收羊毛,到煮洗,再到棉线,棉衣。
还有羊绒,鸭绒等等分类。
纺织厂放在中原,也算比较复杂的大型工厂了。
加上近来纪都附近地方小,很多工厂面积都不大,换做雁门郡这种辽阔的地方,厂房都要宽敞不少。
周季漪穿的也是现在纪国流行的胡服,上衣下裤,窄窄的袖子方便做事。
从建纺织厂到现在,都是她在做,从纪都带来的一百名女官,也都帮了大忙,她们或许不知道怎么纺织,但绝对知道怎么管理工厂。
于是,在纪国六年的七月份,从工厂做出来的第一批羊毛衫就出来了。
去年那些羊毛衫,只能算是实验,不少人户都会,但质量如何,全靠各家的手艺。
从工厂出来的那就不一样了。
先不说在当地招的女工都经过培训,加上细致的流程,也会更节省原料,质量更高。
还有用羊绒,鸭绒做的棉衣,拿到手后,手心很快发汗,可见保暖效果。
在雁门郡生活久了的本地人,立刻知道这些衣物的好处,若在冬天穿上这样的衣服,真的能暖和很多。
原本又硬又臭的羊毛,瞬间变得轻飘飘的,看着都喜人。
她们这些工厂的人,还能用低价购买,不少人决定现在就买!
虽然现在只有七月份,但天气渐渐转凉,羊毛衣物,以及棉衣棉裤,该买的都要买。
此处的冬天是会冻死人的,这哪是衣物啊,分明就是救命的东西。
纺织厂生产的羊毛衫跟棉衣棉裤不仅在本地大受欢迎,所有寒冷的地方,都在翘首期盼。
特别是隔壁的西海郡,他们也有羊群啊,他们同样寒冷,虽然已经把火炕技术学到手了,可有好东西,谁不想要?
雁门郡的人则表示,你们先等等吧,我们雁门郡还没买到呢,你们想多了!
不过周季漪这边想的不一样。
普通人做衣物可能是为了赚钱,她跟夫君则更多为了当地百姓保暖。
既然在雁门郡能做,那在西海郡同样可以。
不如趁着天气还好,让西海郡的郡守先把工厂建起来,只要雁门郡这边的工厂走上正轨,就分出一部分女官去西海郡。
最好能让羊毛衫的技术快点铺开,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穿到保暖的衣物。
包括周季漪独创的,用橡胶跟鱼胶,油脂等物,混合比例,做成不跑毛的布料技术,同样在传播的范围之内。
去年的时候她就没有藏私,把这种极好用的技术教给很多人。
现在纺织厂的棉衣棉裤,多也是用这种方法制成。
还有不少中原较先进的纺织技术,都应用在这座纺织厂里。
传播技术这种事,纪凌双手同意。
能让当地百姓穿上更好的衣物,这也是他们最初的想法。
西海郡的郡守一听说,立刻拍马赶来。
什么?
自家的公务?
那都等等!
有学习新技术重要吗?
纺织厂,一看就是好东西。
他就知道周公主很大方!不愧是周朝的公主,就是大气!
贫民出身的西海郡郡守,似乎早就忘了自己曾经放言,什么周朝!现在应该叫纪朝!下面都要用纪国年号!
周季漪其实知道这件事,却也不会跟郡守计较,反而在建厂的事上很快达成一致。
纺织厂需要建在什么地方,必须有什么设备,又要做什么,还要进什么原料,全都列得明明白白。
可见周季漪的能力。
不仅如此,周季漪也是不藏私的,但凡郡守有疑问,她必然会解答。
问到最后,连这个郡守都有些不好意思。
不好意思归不好意思,学还是要学的,不仅他学,他的手下也准备好完完整整复刻一个雁门郡的纺织厂,更盼着女官们赶紧去指点。
这位郡守还敏锐发现,如此好的衣物,等供应上本地使用之后,说不定还能卖给其他地方。
在其他地方赚来的钱,再补贴到本地衣物上,岂不是更好?
中原那边多少有钱人,大赚他们一笔再说。
纪凌听了这些,都忍不住多看这个郡守几眼,也是个人才啊。
等西海郡郡守回去,才忍不住道:“出身确实不重要,只要能力足够,那就行。”
不过他依旧没改口,私下还在用纪国年号。
今年是纪国六年了!
他已经喊习惯了!才不改!
作者有话说:
第104章
随着纺织厂开到西海关, 纪凌跟周季漪借着纺织厂名义去了西海关许多次。
出了西海关,便是匈奴的地盘,而关于匈奴的情况, 他们收集到的情报并不多。
不是镇守此处的农将军不努力, 是这边环境太过复杂。
草原, 沙漠,戈壁,复杂的环境让本地人都头疼,何况他们。
即使有指南针,以及公子卢亲自过来, 都不好作图。
这次也不能像上次一样,多捉些匈奴人过来画地图,只能慢慢摸索。
纪凌安慰:“慢慢来,现在两边相安无事, 咱们也没必须做什么。”
原本建设雁门关跟西海关,就是为了防御敌人。
现在没事自然好。
纪国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事, 是最希望天下太平的。
只有天下太平, 才能快速发展。
毕竟算起来, 纪国到现在也才第六年而已。
这六年时间, 前两年纪伯, 纪胜还在到处平乱, 平稳了一年, 后面还有胡人的问题。
算起来,其实陆陆续续都在打仗。
这还是只算大规模的战役,跟边境国家的小摩擦其实一直都在。
所以现在的和平, 才是纪国想要的。
农将军却道:“就怕他们有更大图谋, 最近我们才知道, 去年雁门关打胡人之时,匈奴一直在南边看情况,还派人来打探西海关的情况。”
“若不是公子胜早早提醒,以及西海关早就做好准备,谁知道匈奴想做什么。”
当时纪国派兵七十万跟周王一起打胡人。
但这不是只动用七十万兵力就可以的。
从南越到西北的西海关,这两处都要加紧防御,否则其他小国会趁虚而入。
不仅如此,距离北边雁门关最近的西海关,更要调动至少五十万兵力整装待发,随时过去支援。
附近的几个大郡,同时做好征兵准备,提前准备好名单。
只要上面一说,或者雁门关失利,确保在半个月内,可以送兵上前线。
至于战备物资更不用说,纪国几百城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影响。
看似七十万人打仗,其实动用至少一百五十万人。
也幸好纪国有如此充足的准备,不然那匈奴的窥探,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这也是农将军重视此事,以及纪凌借着纺织厂秘密过来的原因之一。
农将军又道:“若不是当时准备充分,估计跟胡人打个五五开,他们都会一拥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