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三个联合起来?
谁会用全力?
哪个用全力,就证明战后会损伤更重。
那纪国没了,下一个就是他们。
郑,昌,祁三国,谁都不会做那个冤大头。
所以纪国必胜。
其他国家,其他人怎么想无所谓。
反正纪国人知道,他们必胜。
纪凌很喜欢纪国这股劲,毕竟是全民皆兵的国家,他们的韧性谁都不能比拟。
在纪国已经做好全面应战准备时,跟三国之间的所有交流全都断开,人员也不再流通。
可纪国跟东面祁国汴京,却匆匆跑过来一辆马车。
马车上的人宽袍大袖,行色匆匆。
那马车刚到纪国边境,马匹忽然倒下一个口吐白沫,连带着马车直接翻了过去。
埋伏的纪国人不解其意,祁国人在干什么?
马车都能翻?那马儿是跑的太累了吗,好可惜。
纪国人又见从翻了的马车里,有两个人艰难支撑着钻出来,其中一个年轻人摔得头破血流,看样子是他护着那名白发老头,否则就是老者摔伤。
老人跟年轻人有些茫然,可还是下定决心朝纪国这边走来。
埋伏的纪国人只好出现,这两个看着手无缚鸡之力,是要干嘛?
年轻人见到有兵士过来,满脸欣喜,快步道:“吾,吾是卢国人士,这位是吾的老师卢国名士。我等从祁国而来,有重大军情向纪国国君禀告。”
卢国名士跟他徒弟。
其他兵士还是不解,领队的兵士瞬间明白。
哦,那个为了买白纸,故意不来纪国的卢仪,仪先生?
卢仪跟他学生见兵士慢慢悠悠,急的跳脚。
你们怎么还磨叽啊!
祁国都要发兵攻打你们纪国了!我们两个无意间知道这个消息,赶了三日路过来,就是为了说这件事。
毕竟,毕竟这件事有他们的缘故。
不是他们损害纪国名声,纪国也不会被攻打。
别说摔得头破血流了,便是拼了这条命,他们也要阻拦这场战争!
仪先生更是托了所有奴仆回卢国,拜托卢国国君找其他国君说情,不要攻打纪国。
以他在卢国的名声,还是有些分量的。
现在好不容易到了纪国,怎么纪国上下没什么反应?
仪先生见到纪伯,立刻道:“纪伯快做准备啊!”
知道仪先生跟弟子过来的原因。
纪伯等人面面相觑。
没见过把锅往自己身上揽的啊。
纪凌看着,心里有一个想法。
是个好人,还是真名士。
就是有点蠢,啊不对,就是不了解实际情况。
这种真名士,纪凌都想承包他这辈子所有白纸了。
纪伯轻咳:“多谢仪先生美意,纪国早做好万全准备。”
纪伯目光扫过自己两个儿子,还有众多卿士。
“此次三国围剿,纪国,必胜。”
作者有话说:
昨天的!
今天晚上六点的照常!
-
第31章
纪国宫室。
原本只有纪凌跟萱夫人, 还有跟班杜或在后方等结果。
现在又多了名士卢仪跟他弟子卢中杰。
两人伤口已经包扎好,手里还捧着萱夫人命人给两人熬的热汤。
刚喝一口汤,仪先生跟弟子卢中杰瞬间明白, 为什么都说纪国人骄奢淫逸, 这汤确实好喝。
经过纪凌培训出来的厨子, 手艺能不好吗。
但在这两人眼中,那就是外面传说是真的,纪国人真的贪图享乐。
这下两人更愁了,手里的热汤也不香了。
卢中杰先沉不住气:“小公子,你真的不怕吗?”
郑, 昌,祁三国并不好惹,便是卢国对上,都很难全身而退。
纪国在诸侯国里最弱小, 他们真的不怕?
仪先生也道:“此事是我们对不住,为了白纸实在忘形, 这才给他们可乘之机。”
其实两人买完白纸, 便知道有些不对劲, 所以连祁国都不想游历, 直接要来纪国。
但祁国那边迟迟不放人走, 两人纠结的时候, 又听到祁国的消息, 说是纪国国君骄奢淫逸,为祸百姓,不仅白纸交易不带他们, 连卢仪这种名士都不想踏入纪国。
这种诸侯国, 人人可以讨伐。
这下两人才知自己犯了多大的错, 立即遣散仆从,让他们回卢国报信。
而他们两个则驾车来纪国求见。
一路上风餐露宿,还遇到好几次野狼,到纪国的时候马都跑死了,人也摔得头破血流。
在他们如此着急的情况下,纪国没人着急啊。
国君跟大公子纪胜倒是去点兵了,可外面也没见多大的动静?
他们两个还被萱夫人,小公子纪凌拉过来处理伤口,送些热汤食物,让他们好好休息。
这压根不合理吧。
明显太淡定了。
纪凌笑道:“有没有白纸的事,他们都会攻打纪国。”
话是这么说,但仪先生跟弟子还是愧疚。
被当作战争的由头,两人更是不安。
纪凌又道:“放心,纪国早有准备。”
真的早有准备?
不是说纪国连武器都卖了。
去年的时候,他们卢国都拉回去很多兵甲,两人都见过。
纪凌笑,不再多说:“吃饭吧,两位一路奔波,先休息休息,只是最近纪国事多,可能招待不周。”
招待都是小事啊。
仪先生跟弟子只好点头,纪国人都这么淡定了,他们还能说什么。
虽说他们两个传递的消息,纪国早就知晓,但还是对局面产生一点变化。
祁国那边已经知道卢国名士偷跑出去向纪国传递消息。
名士的仆从快祁国的追兵一步,提前路过郑国,拿着求救的消息奔向卢国。
等追兵到郑国的时候,才知道人家已经走了。
郑国这下傻眼,他们怎么会想到卢国名士会帮纪国求情,还是他们把人放回去的。
消息再到昌国,昌国国君直接大骂:“祁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看个人都看不住!”
“郑国国君也是废物!”
不怪昌国国君骂人。
主要卢国名士要给纪国求情,那卢国国君肯定会给这个面子。
原本就是他们主动入侵,道义有亏,马上还会有大国诸侯说情。
若赶在卢国国君说情之后再打,那就是不给人家面子。
就是连卢国也得罪了。
如果卢国前去说情,旁边庆国的下卿还是纪国萱夫人的父亲,见势肯定横插一脚。
想象中简简单单的一场仗,三对一,对的一还很弱小。
怎么变得这样复杂?
昌国国君起身,当机立断:“兵马提前出发,再增兵十万。”
事到如今,这一仗必须要打。
卢国国君的书信还没到,那就不算说情。
而且出兵速度还要加快。
郑国上卿郑锡也是同样的想法,他也有增兵的想法,可郑伯却道:“原本便以多欺少,不可再增。”
郑伯还想着自己是和平盟约的盟主,不愿意再加派人手。